永辉
纪和传在体例上是有区别的。
纪和传的源头是《史记》和《汉书》。唐代史学家刘知幾这么定位,“纪传之兴,肇于《史》《汉》,”盖纪者,编年也”,“既以编年为主,惟叙天子一人”,“纲纪庶品,网罗万物”。“传者,列事也”,“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有大事可书者,则见之于年月,其书事委曲,付之列傳”。纪和传的区别在于,“纪”重写人,写皇帝一生的大概要略。“传”重在叙事,写功臣和社会贤达突出贡献的事迹。“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纪传之不同,犹诗赋之有别”。
《史记》《汉书》在写法上是革命性的,是中国史书写作的创新。汉代之前的史学著作,具体例之功的有四本,《尚书》是纪言体,《春秋》是纪事体,《左传》是编年体,《国语》是国别体。但这四本书有着共同缺陷,记人不充沛,述事不翔实。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均是简要概括,或用一两句话笼罩。在具体写法上也欠生动,《左传》《国语》被称为《春秋》的内传和外传,是对《春秋》的发扬和补助,虽然笔法也多姿多元,但仍囿于专业读者,不适宜广泛的社会阅读。《史记》《汉书》的出现,中国的史书写作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
《史记》《汉书》被称为纪传体,因为纪和传占着主体。《史记》130篇文章,“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汉书》100篇文章,“纪”12篇,“传”70篇,“表”8篇,“志”10篇。“世家”是记写诸侯的,介于“本纪”和“列传”之间,班固著《汉书》时,不设“世家”,皇帝入“纪”,其他人物一并入“传”。“书”也是司马迁的体例发明,是记述社会多方面生活的,天文、地理、礼乐、刑律、历法、农工商贸。班固的《汉书》改“书”为“志”,又增加了文化、五行等内容。
刘知幾在肯定司马迁的体例之功外,也从史学角度指出他的不足,比如标准不够严谨,项羽不是帝王,却入“本纪”,屈原和贾谊不属于一个朝代,却并为一“传”。《史记》的内容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三千年历史。刘知幾认为这么长的时间跨度,用“纪传”体覆盖不住。“寻《史记》 疆宇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国家一政,而胡越相悬(南方北方相距遥遥);叙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参商二星不同时出没)。此其为体之失者也。” 刘知幾推崇《汉书》的断代史写作方法,上自汉高祖刘邦,下至王莽,终西汉一朝,认为是历史写作的范本。
《史记》《汉书》这两部大作品,也是应时代的,是生逢其时。秦朝统一了全国,但只存在十几年时间,是大一统社会的序曲,社会形态至汉代才逐步完备和健全。
“自六艺不作,文章生焉”,自《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之后,文章讲究写法了,这是《史记》《汉书》开创的局面。但文章仅讲究写法并不够,我们今天的纪实、传记、新写实、还有那个洋气的非虚构,在强调写法的同时,更应多学习《史记》《汉书》认识社会清醒的眼光,省世道,察人心,知得失。写现实的文章,失去了清醒,便一文不值。
穆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