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家

2017-02-16 20:04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1期
关键词:官僚禾苗公子

按:刘先生这样理解,似有买椟还珠之憾。此诗中的“公子”,只是一个典型,一个符号,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具体的个人。他可能不认得禾苗,也可能认得禾苗。究竟认不认得,其实诗里并没有说。将禾苗“去之为恶草”,与认不认得禾苗亦没有关系。即便认得,又当如何?依旧是要将它当作“恶草”除去的。因为在“公子”的“西园”里、“青楼道”旁,要的是供观赏的“花”。除了有观赏价值的“花”,其他各种草本植物,不管是“禾”非“禾”,只要有碍观瞻,统统都是“恶草”。因此,这首诗的要害,并不在“讥富豪子弟之无知”;而在揭示官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生活状态的根本区别,以及两者思想感情的格格不入。农民们在官僚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闲情逸致去赏花?他们把“禾”等一切粮食作物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不言而喻的。看见“公子”们对“禾”的态度,如何不痛心?如何不愤慨?诗人选择了一个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只用寥寥二十个字,便深刻地写出了这一点。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曰“聂夷中……少贫苦”,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亦曰“聂夷中……性俭,久沉草泽,备尝辛楚,率多伤俗闵时之作,哀稼穑之艰难”。知人论世,此类记述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其诗中所持农民立场、农民视角的理解。

中国古典诗词里,颇有些作品只是冷冷地擺出事实,不加任何评论。诗人想说什么,全靠读者自己去揣摩。这样做的好处是吸引读者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地接受,因而更耐人寻味。此类作品对读者的综合理解能力是有一定期待的,如果读者的综合理解能力达不到作者所期待的水准,误解就会产生。

猜你喜欢
官僚禾苗公子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
禾苗上的露珠
弟子规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弟子规
五公子抢位
清代州县官的司法追求与躬践
从《叫魂》看清代奏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