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研究

2017-02-16 17:30甘益慧陈大力
关键词:协同创新实践研究人才培养

甘益慧+陈大力

摘 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培养过程封闭、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协同创新思想的提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佛山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对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校行企齐参与;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培训为抓手,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搭建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关键词: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3-0079-03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河山。不容乐观的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备受社会的质疑,其发展已经遇到瓶颈,难以突破。协同创新思想的提出,无疑给高职教育发展及其人才培养改革点亮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总的要求,是高校教育类型与层次质的规定性的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既要体现“高等性”这个层次性的质的特点,又要体现“职业性”这个类型性的质的特点。高等性决定了与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的培养目标有着严格的区分。职业性决定了与普通高等学校(俗称本科)培养目标不一致。中职主要以培养低端操作技能为主的人才,本科主要以培养掌握系统理论知识为主的人才。而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懂得操作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目前,高职的理论教育在本质上仍然沿袭本科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方法,实践教育与中职的低端技能操作没有进行严格区分,且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没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二)培养过程封闭

近几年,校企合作成为人才培养改革的亮点和热点。但实际上,校企合作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绝大部分企业仅仅承担着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责任。高校仍然是人才培养的唯一主体。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人才培养过程的封闭,培养内容与企业脱节。学校不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只能闭着眼睛“照本宣科”,以知识传授为主,其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上。实践教育的项目也并非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要么围绕知识点自己设计相关项目,要么东拼西凑寻找一些案例。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客观主义的教学理念、重知识轻實践的价值取向、以机械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等封闭性的人才培养特点。

(三)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的某些工种甚至高薪都招聘不到人才。企业人才“供不应求”与学校人才“供过于求”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非常显著。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5届硕士研究生的签约率为26%,本科生的签约率为35%。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 协同创新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文《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文件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是提高质量的灵魂。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实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显著与持续提升。”不言而喻,协同创新是指高等学校、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起来,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机制,共享优质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科技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同步提升,推动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有效互动的一种高等教育治理范式。其本质是打破各个协同主体所属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本、信息、技术等之间的壁垒和边界,对其进行最大化的整合、开发、利用,使其为一个共同目标进行高效、协调运作,从而激发各个协同主体的创新能力。所以,协同创新对人才培养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和推动意义。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人力

资源支持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每年保持8%的高速增长,但发展方式是以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犷型发展方式。现在,我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企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根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优秀的中国企业及外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概在200万—300万,但能够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不到30万。这批人才来自哪里,这是我们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高职院校只有对当前人才培养进行改革,与其他协同主体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推动我国经济再次腾飞。

(二)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通过实施“协同创新”战略,根据自身实际要求,主动寻求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聚集他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和更广阔的平台。只有在各个协同主体之间不同的知识环境、不同的能力侧重、不同的价值需求下进行多元化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不会是同一个面孔,才会具有个体的特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同时,学校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学校非常清楚地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也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参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指导等。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标准,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佛山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佛山职业技术教育基地于2014年成立,总部单位设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9月,成立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园区校企合作联盟,首批102家企业加入第一届理事会。2014年12月,成立佛山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包括44所院校、18家行业协会及128家企业成员单位。自基地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活动。

(一)政、校、行(企)参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政校协同模式:政府是人才培养的领头羊、保障者。高职院校一般由地方政府举办,服务于区域性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点决定了政府是协同主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应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结合地方经济的现状,指导并参与高职院校的建设,使其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领头羊,决定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方向,而且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者。它担负着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及资金保障,调动各协同主体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了摸清佛山市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佛山市教育局牵头部署,联合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对佛山市第二、三产业(涉及17个行业)进行调研,形成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含1个总报告和17个分报告),为各高职院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佛山市政府出台《佛山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及工伤保险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佛山的协同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2.校企协同模式:深度合作,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企业是人才培养成效的直接检验单位,所以校企合作成效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离开了企业的参与,人才培养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佛山职业教育技术基地非常重视企业的作用。不仅与国家工业园三水园区建立了合作联盟,而且聚集全市企业的力量,成立了佛山市校企合作联盟,共有两百多家企业参与,并且成立了6个校企合作共同体。各共同体在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围绕推荐毕业生就业、安排学生实习、企业员工培训与鉴定、校企共同开展项目合作、共建专业与课程及实训基地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自2011年来,有近3000人次的学生赴一汽大众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并有500多名学生入职公司;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一汽大众、中美玩具等10家企业进行数控编程与加工、维修技术等各类培训,进2014年累计培训5500人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尔城电子有限公司成功合作申报2014年顺德区科技计划项目《基于直流无刷电机的节能型空调新风系统控制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三水合成公司共同开发了《快速成型》等3门校企合作教材。

3.校校协同模式:搭建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如何建立一条像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的成才通道,是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专家关注和改革的重点。佛山职业教育技术基地从实践上摸索着开辟出一条路子,搭建起中职—高职—本科相互衔接的技能人才培养递进架构。佛山职业教育基地不仅组织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三水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等市内7所省重以上中职学校或技校共同参与,选择7个与佛山产业密切联系的专业实行“2.5+0.5+2”中高职贯通分段培养,而且还组织佛山市高职院校与佛山科技学院进行“3+2”、四年制应用本科联合培养,开展学制衔接、分段教学试点,探讨“高级专业技能+本科综合素质”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本次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了中国教育报的“搭建立交桥,职教快步跑”专题报道。

(二)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为抓手,创新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只有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改革才能落实到每一堂课上,才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1.邀请著名专家进行讲座。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了我国著名高职专家姜大源教授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基本问题与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姜大源教授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两个质的属性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引導教师从根源上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及发展方向;并邀请了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渠川钰教授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与考核》讲座,教授结合他们学院的实际案例从微观层面探讨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及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教师觉得教学改革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据可依。

2.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邀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培训基地的专家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全体教师进行了两期共8天的培训,并对培训教师进行了两批次测评。培训专家以项目化课程改革为抓手,结合一门门具体的典型课程(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就课程设计理念、重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进行了详细和具体的培训。培训结束后,他们对受训教师提交的作业进行了悉心的批改和指导,并对作业合格的教师进行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截止到2015年,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共有60多名教师通过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三)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只有建立有利于突破不同协同主体所属要素之间的壁垒,形成有利于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活力的体制机制,才能保障各协同主体的利益,才能持续合作,才能不断出人才、出成果。

1.成立协同创新组织机构。佛山职业教育基地自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后,对其组织架构、章程、联盟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进行了制定,并组建了佛山市机械装备行业等6个校企合作共同体,为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做好基础的组织准备。

2.改革内部管理制度。以前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唯一主体,管理制度具有条条框框式的刚性特点。现在,政府、企业(行业)都是人才培养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所以师资配备、培养方案、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管理制度与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都会存在矛盾与冲突。所以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大力改革,是推动协同人才培养的根本。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在现有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的基础上,制定了《学分银行试行办法》,并进行了试点。在园区企业订单班、员工成人学历教育、现代学徒制学员范围内试行,实行学分累积,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学生完成学业时间从固定学习制度改变为弹性学习制,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更好地将学生学习与园区企业的生产周期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园区企业。

(四)搭建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1.市级协同创新平台。佛山职业教育基地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佛山推广基地,成立了佛山市快速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旨在为企业创新产品进行反求加工、快速成型、快速模具加工等方面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与数字家庭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依托国家工程中心成立佛山数字家庭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数字家庭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集成技术研究;同时,学院获批“佛山市工业机器人技术科技创新研究与应用平台”等4个科研创新平台,获得市财政支持建设经费260万元。

2.校级协同创新平台。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三水区、南海区、高明区、禅城区、佛山市科技局等11个政府部门、行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9个校企协同创新机构。比如在园区校企协同联盟的领导下,与园区管委会协同,与园区行业企业共同建立了园区产教合作中心(它是联盟理事会下属的园区校企合作实体结构,主要包括园区人力资源发展中心、园区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和园区中小企业混合云计算服务平台)和4个二级合作学院(三水合成快速制造学院、长安福特汽车服务学院、爱康光伏技术学院、海尔物流管理学院)。

协同创新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打造品牌的重要途径。佛山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成立两年来,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抛砖引玉,希望给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郭江平,谢晓轲.高职院校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提升社会 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职教论坛,2014,(2).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 意见(教技〔2012〕6号)[Z].

[3]胡献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探究[J].广西 社会科学,2014,(2).

[4]乔玉香,安立龙.论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 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4,(10).

[5]肖坤,夏伟,卢晓中.论协同创新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J].高教探索,2014,(3).

[6]刘岚.校企协同创新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 中国市场,2014,(51).

[7]孙岩,张芝贤,胡艳婷等.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企业研究,2014,(6).

[8]王丹平.注重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 育,2013,(1).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实践研究人才培养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