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榆++黄淳
摘 要:目前,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期,但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尽快适应经济形势,促进自身的发展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完善标准化体系出发,为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作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有关单位的需要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断路器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1.050
标准化是以获得企业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在如今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必须完善标准化体系,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企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完善了标准化体系,给出了新的措施,以期为有关单位的需要提供帮助。
1 不断优化标准化管理队伍
企业在通过技术创新来驱动产品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相关标准或规范的制订、实施和监督。而不同的流程和环节都有其自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必须请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一起参与到标准化工作中,形成一支专业的标准化队伍来共同推进工作。
多年来,我国的企业不断优化标准化组织体系,建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总工程师为副主任,由技术、生产、质量等条线的21名专家、主管领导和管理骨干担任委员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委会下设秘书处,并任命每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兼职标准化员。形成了“标委会统一领导→秘书处协调推进→专职标准化人员具体管理→兼职标准化员全力配合→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层层推进的标准化工作网络,为创新工作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 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两大引领作用
2.1 以技术标准引领创新高度
要想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多是对已有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一定技术积累基础上的再创新,而这些已有的技术积累通常以标准化的方法和技术标准的形式固化下来。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标准化对于成功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并被经常作为创新的基础。因此,技术标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创新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产品转型升级的成败。
以企业塑壳断路器转型升级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新组建的领导班子面对企业产品单一、技术水平落后的困境,毅然放弃了行业联合设计的传统模式,全力开展自主创新,积极研制新产品,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全面转型升级。企业模仿国际先进范例,高起点、严要求地制定了新一代塑壳断路器的企业标准。该标准规定的产品参数、技术要求代表了当时国内塑壳断路器的最高水准。当产品完成研制推向市场后,因其可靠性高、体积小、分断高的优点,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之后,企业又对已有的技术标准不断升级和完善,陆续推出了CM2、CM3、CM5系列塑壳断路器,产品性能指标不断提升,
实现了在重点产品上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如今,企业的塑壳断路器已连续多年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20%,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
2.2 以国际标准引领创新方向
国际标准代表了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的总结,具有技术的先进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因此,采用国际标准实际是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通过采用国际标准,能及时了解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及其发展方向,为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多年来,企业始终将采标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应优先采用国际标准。
企业通过对IEC60947-2以及现场总线标准的紧密跟踪和积极采用,引领产品由传统的热磁式断路器向电子式断路器、智能可通信断路器以及电能管理型断路器不断转型升级。目前,企业已完成了第四代断路器的研發,该产品将“测、检、控、保、管”五大功能集中并整合为一体,是一种综合性、多功能开关电器设备。近年来,企业持续加大了对国际标准的跟踪和采用力度,并制定了“跟踪—分析—掌握—提高—超越”的采标战略。截至目前,企业获得采标标志的产品共涉及4大类30多项,约占企业产品的60%.通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企业形成了集配电监控系统、智能化成套开关设备、智能化电器元件三位一体的智能配电系统。不仅全面实现了企业电器元件向高性能、可通信、智能化、模块化方向的转型升级,且在产品结构方面也由高、低压电器元件向完整的智能配电系统解决方案转型。
3 不断完善三个标准体系
标准是企业内开展各项活动的准则。离开了标准,企业内的各项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创新和转型更无从谈起。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一项工作往往会涉及多个部门或多个企业的协调配合。因此,企业应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管理对企业经营效益和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认真梳理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断缩短和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链条;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全面覆盖企业日常运行中的每一过程和环节,以标准文件作为支撑来规范设计、控制生产、优化管理,使跨部门、跨专业、跨单位的团队合作实现无缝协作,从而从制度上来保证创新工作和转型升级的顺利实施。
4 以四项加强助推创新
4.1 加强技术创新过程中标准的制订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标准化传统的“跟随式”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采用“前瞻性”的标准化与技术研发同步开展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使标准化工作融入到创新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创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为企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多年来,企业围绕“技术创新、标准先行”的原则,将创新工作与标准化同步开展,并行管理,形成了具有常开特色的“一份报告三稿定标”的工作模式,将标准化工作渗透于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这不仅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又为创新成果产业化搭建了桥梁,形成了以创新成果提升标准水平,以标准促进技术创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良性循环,使企业沿着“创新—应用—提高—再创新”的路径不断螺旋上升。企业目前已制定了50多份企业产品标准,其技术水平均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标准覆盖率达100%,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的应用都有法可依,为产品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 加强对标准化信息的管理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型过程中,除了与同行比技术、比质量,还要比速度。先人一步占领市场,往往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加强对标准化信息的管理,通过建立标准化管理系统,将标准的制订、修订过程纳入流程化管理,缩短标准收集、起草、征求意见、审查等各个环节的时间,加速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让企业在竞争中赢得宝贵的时间。
企业利用内部计算机局域网自主开发了标准化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标准文献信息系统和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构成,通过对标准文献的信息共享、及时传递以及标准制修订过程的流程化管理,大幅提高了技术创新的工作效率。近年来,企业平均每年都要进行约30项新产品的研发,其中,在当年完成鉴定的有10多项,产品的研发速度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4.3 加强标准化培训
员工是标准的执行者,如果员工不能自觉地执行标准,则标准只能是流于书面的文字形式,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员工的标准化意识直接影响到了标准执行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可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过程。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的标准化培训,引导员工学习、理解和执行标准,不断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和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将标准化培训列入了每年的员工培训计划中,利用内网、厂报、内部期刊、培训班等各种平台和形式,对标准化基础知识进行了普及和教育。对于相关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多次邀请归口所、设计院及各大院校的专家和标准起草人员来企业进行宣贯,加深技术人员对标准的理解。通過开展标准化培训,在企业内形成了浓厚的标准化氛围,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得到了增强,对标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保证了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顺利开展。
4.4 加大参与国行标制修订的力度
积极参与国行标准的修订,一方面能使企业在第一时间掌握到市场发展趋势,技术规范的要求、相关规则的变化等重要信息,可使企业能在创新和转型过程中迅速调整策略,制订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参与国行标的制修订,可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使企业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对标准的制订、修订施加影响甚至引领行业发展,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中掌握主动权。
多年来,企业对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平均每年参加三四项标准的制订、修订。截至目前,企业共参加各类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5个,并参与了50多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涉及低压电器、电工材料、现场总线、环境意识设计等各个方面,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了《低压电器环境设计导则》(GB/T 24975.1~.7—2010)等标准。近年来,企业更是加大了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修订的力度,积极承担标准的制订、修订任务,由以前的“追随标准”向“起草标准”转变,由“参与起草”向“承担起草”转型。通过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化工作,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技术领先地位,而且为产品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不断赢得了主动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需要有相应的进步才能跟上我国发展的步伐,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完善标准化体系,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企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参考文献
[1]海帆.推进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转型升级[J].农村电工,2013(21).
[2]高文田.加快标准化建设推进行业转型升级[J].中国物业管理,2015(12).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