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调查分析

2017-02-16 19:13郭晶晶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综合素质大学生

郭晶晶

摘 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其本质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其内涵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在高校培养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通过对本科生的调查和观察,客观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新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1.007

创新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组织进步、个人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推动力。习近平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其本质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其内涵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即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的活动。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背景

一直以来,西方大学都有“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传统。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开创了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先河。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以柏林大学为样板,德国的大学陆续建立供普通学生使用的化学、生理学、物理学等实验室。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还把研究任务分派给许多学生,训练他们怎样研究。早在1969年,麻省理工大学设立了“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让本科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本科生科研理事会”(CUR),并于80年代成立了全国本科生科研大学(NCUR),推动美国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掀起了教育改革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提倡和强化本科生的科研活动,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前苏联、美国和西欧一些教育发达国家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1987年,西德大学校长会议要求高等学校要注重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扩大科学研究领域,广泛吸收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本科生参与研究成为西方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

20世纪90年代后,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一批重点大学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实施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从2002年开始,本科生介入科学研究,逐步实现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允许学生以优秀论文、卓有成效的创新活动、课外科技成果取得成绩和学分。

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

要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必须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 , 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当前,虽然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数据来源于2015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基础调查研究”,从全校14 400多名本科生中按专业和年级抽取,共发放问卷6 405份,回收有效问卷5 539份,有效回收率为86.5%,调查人数达到我校在读本科生的38.5%.在参与此次调研活动的学生中,男女生人数比例为3.7∶1,基本符合我校男女生比例;大一至大四年级人数比例为1.4∶1.2∶1.2∶1,分布均衡,确保了调研的真实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北航学生的基本情况。

2.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情况

2.1.1 学生的参与度

问卷数据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参与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同学占总体的85.6%.其中,有80.9%的同学参加过科技讲座报告,在此部分学生中,又有19.7%的同学参与次数达到了5次(包含5次)以上,具体如图1所示。另外,有49.2%的同学参加过课外学术科技类竞赛,此部分学生中有42.6%的同学参加过1~4次,更有6.6%的同学参与次数达到了5次(包含5次)以上,具体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北航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度比较高。

2.1.2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平均每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在7 h以内的同学占总数78.3%,具体如图3所示。这反映出,虽然大家参与度比较高,但是,并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科技创新活动上。通过分析没有参加過科技创新活动的794位同学发现,有283人认为,参加科技竞赛对学习和科研没有帮助;262人认为,参加科技讲座对学习和科研没有帮助。通过与个别同学交流,他们一部分表示对此类科技活动没有兴趣,一部分认为门槛比较高,还有少数同学感觉是浪费时间。由此可见,北航本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

2.1.3 学生对资源保障的满意度

问卷数据分析显示,有76.3%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科研设备或资源基本可以满足科技创新活动需求;而79.8%的同学认为,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基本可以满足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还有71.1%的同学基本赞成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科研,具体如图4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资源保障满意度比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活动的参与度。从与一些老师和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参与科创活动主要对活动场地、活动时间、活动经费较为关注。如果这些方面的保障措施完整,那么,学生的主动性和活动质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由此可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否顺利持续进行并保持一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可提供的资源保障支撑。

2.2 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2.1 学生积极性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北航校内形成了以“冯如杯”竞赛为拉力、以院系学生科技实践基地为推理、以校院两级科技基金为支撑的基本体系,学生参与氛围良好,但是,学生参与创新的动力单一,存在比较功利化的情况,缺少激励机制。在与部分老师和同学了解后,有同学是因为对科研的兴趣或提高个人素养参与科创活动,而有不少同学是抱有对保研、出国、奖学金评定等方面赢得优势的想法。科创活动本身就具有要求高、任务重、花费时间长等特点,如果没有正确的动机,就会出现消极情绪、搭便车行为等。两校区办学又使得低年级同学不能及早、更好的参与到科创活动中来,高年级同学由于课业繁重,准备升学和就业占据大部分时间,很难有精力和大量时间参与科创活动,大部分属于短期突击,参与热情高但很难持续坚持。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参与科创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科创活动水平的提高。

2.2.2 教师带动作用有待提升

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虽然部分学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但对于教师的奖励政策(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倾斜不明显。由于教师本身承担着科研、教学等工作压力,使得很多高水平的教师不能积极投入到指导本科生科研的工作中。另外,教师与学生自由选择平台欠缺,他们不能随时发布课题招募有兴趣的同学,同学有需要得到帮助不能找到合适的指导老师。所以,目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真正能投入指导的教师大多停留在自发和个人感情阶段,学生自己忙乎得多,教师经常且有针对性指导比较少,并没有起到相应的带动作用。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科创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参与热情。

2.2.3 学校资源保障有待完善

虽然北航形成了以“冯如”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中心等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的场地支撑,但是,硬件设备相对缺乏,没有对应的导师辅导和资金支持。此外,学校对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创业延期毕业等都没有提出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保障机制不足,再加上统筹学校、实验室和导师资源方面的力度不够,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质量与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存在明显差距,没有形成产学研合作平台,没有充分发挥社会、校友、学校和学院的联动作用。学校的资源保障直接影响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模、成果和教师的参与指导。

3 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为一线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创新性人才上。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具备普及性和广泛性,让学生意识到参与科创活动的条件优势。但是,目前,存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总体程度不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航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的“三创”实践育人新体系,并从以下方面提出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3.1 学校层面

作为引导者,学校要做好认识上的引导和氛围上的营造。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锤炼学生创新创业本领,努力把广大学生身上蕴藏的创新能量和创业活力激发出来。

作为组织者,学校要组织好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各项活动,搭建平台,完善机制,以导师辅导和资金支持为重点,充分发挥社会、校友、学校、学院的联动作用,建立统筹各类资源的专业办公室,帮助青年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成功率。另外,要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组建科技创新梯队,使本科生真正融入导师科技创新团队,实施基于完全学分制的新版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完善书院制教育模式,全面推广“梦拓”计划,实施“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作为保障者,学校要为学院创新实践基地提供“硬件”支持,做学生创新创业的“大后方”。同时,学校要在政策法律援助、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创业延期毕业等政策制度方面为学生提供“软件”支撑,将创新创业纳入学校的学分体系中,建立健全休学创业的相关体制,为学生创业解决后顾之忧。另外,学校还可帮助学生平衡好学习与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做青年学生的强大后盾。

3.2 学生层面

学生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角,应该刻苦深入钻研,正确看待科创活动带来的成绩。另外,学生们要多与学长、学姐和教師交流,找到研究的兴趣点,学会选择性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从根源消除复制“山寨”作品的思想,使我们的创新更具意义和价值,经得起推敲。一个好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需要创新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不可能手到擒来,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提升。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地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参与到现有平台项目中去,获取专业指导,并循序渐进地完成全周期性的实践锻炼,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提升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杨承训.“第一动力”论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15-05-27.

[2]刘莹莹.19世纪柏林大学科研职能的实现途径及环境探究[G]//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2009:77-79.

[3]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类型与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93-95.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综合素质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