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 提升对话质量

2017-02-16 21:40:39黄碧玉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教师

黄碧玉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观点汇

问题导学 提升对话质量

黄碧玉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阅读教学应以有效的问题资源组织对话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寻求、探索和解决各类不同层次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开门见山,提出简单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有差异,教学过程中可先以简单问题作铺垫,再以螺旋上升的问题层层推进引向深入,体现教学的层次和思维的坡度。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简单问题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回答,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同时树立学生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颐和园》时,先播放介绍颐和园美景的录像和图片,质疑: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从文中找到关键句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文中的句子:“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并板书:美丽。这种单刀直入的问题既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主旨,又能精简学生无序学习的时间。类似的课文教学问题还有《赵州桥》: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呢?“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将问题化繁为简,教师可以立竿见影地指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营造氛围,设置情境问题

教学情境创设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成为推动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与生活、热点或情趣有关的情境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大家的共鸣,促使学生在议论纷纷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称赞》一文,教学起始环节要求学生从熟悉的同伴中找一找他的优点,并进行互动交流。两人面对面,一个人说几句称赞对方的话,另一个人说说听了称赞的话后有什么感受。

生(A组1):某某,你打扫卫生时特别卖力,大家都很喜欢你。

生(A组2):听了你的夸奖我心里很开心,没想到你会注意我。

生(B组3):某某,你学习很认真,也很聪明,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生(B组4):谢谢你的赞美,我会继续努力的。

教师在几组同伴对话交流后,趁热打铁提出问题,称赞是什么意思?你觉得称赞有什么作用?因为学生经历了互相称赞,所以对文中想要表达的称赞很快就理解了。

三、深入文本,提炼核心问题

教师要善于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领悟作者行文思路,从而找到作为主线始终贯穿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紧追不舍,环环紧扣。如教学一年级《一粒种子》,有的老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关于种子你想知道什么?种子是怎样发芽的?谁帮助种子钻出地面?提出类似这种琐碎、偏离或不适度不适量的问题,在常态课堂中频率很高,学生面对各种繁杂问题也会思维混乱,毫无头绪,最终体现不出语文学科所要解决的知识要点。其实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特点,可以提出一个针对性较强的核心问题: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把身子挺了几次?每一次都是什么原因把身子挺一挺的?请找到相关的小节说说理由。

四、体现价值,提出两难问题

小学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教材中也有一些涉及道德观的课文内容,例如《尊严》《中彩那天》等课文,教学这类课文时会出现一些让学生辨别是非,需要取舍的两难问题。教学中可以通过正反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的理解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模棱两可达到观点一致。如一位教师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抓住认知冲突点,“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父亲是留车?还是还车?”这个问题不仅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价值观的判断难点。针对这种两难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父亲是怎样解决这个道德难题的?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如果父亲不这样做,你认为可以吗?将看似矛盾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鼓励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然后运用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正方和反方的争辩,教师对不同意见及时给予引导。在学生群体和师生对话中学生明白诚信是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样的正反辩论结果也阐明了课文所要体现的价值取向。

五、捕捉火花,探究奇妙问题

学生的思维就像一个变幻的万花筒,随时能折射出绚丽的奇景。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将学生的奇思妙想通过老师“煽风点火”般的语言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个融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享受过程。如一年级教材中的《三只猴子》,这首儿歌学生学习生字和理解内容并不难,教学时有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看似奇怪的问题:“狮子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吃小猴子?”在学生印象中狮子是万兽之王,理应要吃掉偷桃子的小猴。当很多小朋友觉得提的问题有点不着边际时,教师故意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妙,就看哪个小朋友真正会读书会思考。学生们听到我对问题大加赞许,非常疑惑,也产生了想弄明白的念头。于是大家纷纷埋头读书、思考,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原来狮子是守果园的,它这样做只是为了吓唬调皮的小猴,就像对犯错的小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一样。这种看似可有可无的问题,其实背后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其他知识点,深入挖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思维的妙趣横生。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导向,在师生、生生有效互动中提升对话质量,让课堂呈现出和谐、灵动和深度。

[1]樊爱清,尹永霞. 问题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2]陆文红.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图式建构的意义和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4).

[3]黄朝.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J]. 现代教育管理与教学,2007(5).

[4] 王海英.问题教学模式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责任编辑:谭颜葳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教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