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演
(辽宁省法库县实验小学)
与书为友 读中成长
刘 演
(辽宁省法库县实验小学)
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能给你带来诸多的好处。多读书,可以让你知书达礼;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战胜对手;多读书,也能使你更加快乐。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胆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让书香氛围飘满校园,飘满各个家庭爱的小屋。
多读书 读好书 与书为友 健康成长
生活像一本书,需要耐心去读,用心去体会,才能读出其中的感受,是阅读让我明白生活的乐趣,生活的价值。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是生活让我们懂得阅读的重要性。一个爱读书的人,他的生活是彩色的,心灵是纯净的,让书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不离不弃。去读书吧!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别人眼中不一样的世界。从教21年,我深深体会到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相信每个人都应该知道阅读对于每名学生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孩子的阅读,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识字量少
有些学生学习生字时很是吃力,从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材看,只要求“会认”的量是300个左右;要求“会写”的量是110多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在学习之前就已经认识了,学得又快又准确,很是轻松。孩子不累,家长也不累。识字量多的孩子,语文课基本都听得懂。而识字量少的孩子问题也来了,他们有的看不懂课本和练习册上的问题,需要老师一字一句地告诉他是什么意思,上课时也不认真。就像小猫钓鱼一样,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捕蜻蜓,不能一心一意地听老师讲课。让孩子识字并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让孩子早日进入阅读。如果在小学里早日引导孩子进入阅读,孩子不但不会降低兴趣,反而为进入一个精彩的世界而兴趣更浓。如果说孩子没有识字和阅读的兴趣,那一定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家长和我们教育者的错。
由此可见,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除了自身努力外,作为从教者的我们也应该加以帮助指导。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字的音形义的分析、字的来源、字的应用等方面让孩子加深对字的理解,切忌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理解中认识生字,这样才会记忆深刻。另外,家长与学校老师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2.孩子不会表达
从小没有爱听别人阅读或者没有自己阅读的孩子,表达能力很差,话不知道怎么说,怎样去表达。我班就有几个这样的孩子,都是三年级的孩子了,说一句完整的话都很费劲,上课时不爱发言, 还不爱听老师讲课,久而久之恶习就养成了。一个几乎不爱读书的孩子,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差,如此一来孩子的交际能力会很弱。即使孩子是个“小话痨”,那么他的语言也仅局限于无重点的絮叨。因为语言能力差,孩子就会越发不爱与人沟通,时间久了,孩子变得沉默甚至寡言木讷,这是值得我们家长深思的问题。
如何让这样的孩子会表达呢?我的做法是,首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相信自己能说好,课堂上教育其他学生要有耐心听他们说完,不断给予鼓励;其次,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交流时多给这样的学生机会,多一些善意的补充,在汇报环节鼓励这样的学生把本组的观点通过他(她)表述出来;第三,多给这样的孩子参加各种语言表达类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成长,不怯于表达。
3.缺乏想象力
现在的孩子特别喜欢看电视、上网、玩手机。而这些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使孩子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孩子习惯不假思索地接受信息,懒于思考和探索。
看书是可以锻炼想象力的,但是看电视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只看电视不看书想象力就没有了。
比如你看《红楼梦》的时候,林黛玉、薛宝钗的形象在你的心里开始是模糊的,读得越多,越清晰,形象越丰满,完全靠的是想象力。而如果你是先看的电视剧《红楼梦》,那么你以后看书的时候,见到林黛玉出场,就是电视剧里面演员的形象,薛宝钗出场,还是电视剧里面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你就没有想象力发挥的空间了。
我每天都会给学生留这样一个作业,把具体篇幅的课文读上三遍,第二天语文课上让学生朗读课文。根据学生读的好坏程度,我就知道他们回家读的次数多少。我总是在想这样的问题,他怎么就不读呢?怎么就不能多读几遍呢?我经常和学生讲,为什么要读三遍:第一遍是初读,第二遍是细读,第三遍是精读,至少三遍才能读完。可他怎么每天就不能读上三遍课文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是我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或者是家长的问题呢?义务教育的读本都不爱读,怎么能去读更多的课外读物呢?这个问题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一直困扰着我。
现在是信息的时代,高科技的时代,我为了方便工作也建立了一个家长的微信群,经常发一些关于阅读的重要文章,让家长每天督促孩子读一读课文,读一读课外书。杜甫早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就我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规定来看,9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达400万字,如果按每本书10万字,9年间就是40本,平均每年每人读书不足5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64本。犹太人是一个最爱读书的民族!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每当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小孩子稍微大一点儿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儿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书本是甜的,以吸引小孩子喜欢上书本,爱上阅读,让他们永远记得:书甜如蜜。读书就像蜜蜂在采香甜可口的蜜一样,当打开一本本书,翻过一座座山,阅读会带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欣喜。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呢?关键就是家长要喜欢看书,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下,孩子自然就会喜欢读书了,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最适合亲子阅读了,有了这样的读书氛围,读书习惯怎么会形不成呢?阅读重在享受过程的快乐,贵在持之以恒。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读的形式,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观念,把阅读带进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与书为友,在读中健康的成长!
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来自教育,来自知识的熏陶,也就是说—来自阅读。可见阅读对于国家和民族有着何其重要的影响。 对于渺小的我而言,读书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见识更加广阔、知识更加充裕。让自己在聊天说话的时候能词如泉涌、话如江水般滔滔不绝。对于我教的学生来说,只想让他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阅图不是阅读,也取代不了阅读。阅读实际就是读字,它比阅图有更多优点。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孩子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孩子将来学习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他们在阅读中接触的多了,到课程学习中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就会熟练自如,这就是阅读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的简单理由。而漫画、电视、电脑都是以图像来吸引人,尤其电视,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任何转换的互动,孩子只需要坐在电视机前被动地接受就可以了。
看电视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多知道一些事,但它的阅图方式和被动接受性相对于阅读来说,在智力启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学龄前的儿童如果把时间都消磨在电视前,他的智力启蒙就会受到损害。从进入小学开始,他的学习能力就会低于那些经常读书的孩子,早期教育的精髓不是灌输各种知识,而是聆听和阅读文字,指导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
你的孩子长大后是轻松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博览群书;还是整天埋在作业里,永远做不完,陷入怪圈中呢?孩子的这种学习、生活方式的选择全在于父母。我们当父母的不应该深思一下吗?
阅读和一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有关联的,当一个行业或者知识领域,跨越了简单的技巧,再往上拔高时,看的就是谁的知识面宽,谁的底子雄厚,谁能跳出本专业,站在专业外看专业了。因此,各个行业的佼佼者,都是有着大量的知识积累,从小博览群书的人。
所谓批注式阅读,我的做法是在学生每天读3次课文之后,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批注。要求学生读书时边读边圈点批注,边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写在旁边。
阅读是纯粹自由的精神活动,它不是体操里的规定动作,而相当于自选动作。阅读别人的作品要和阅读自己的生命相结合,要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自己来。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旅游和探险活动。
批注式阅读就是把这种精神旅游和探险的收获记录下来,通过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刚开始孩子们不会批注,我就先示范,把批注好的一篇文章用白板展示出来,让孩子们看,我做一些讲解,然后就让孩子们回家预习课文时圈点批注。现在才是刚刚起步,孩子们还不是很熟练,都是利用工具书在批注,能写上自己想法感受的也有,但微乎其微,不过我想只要坚持做,就会有收获。看了、读了、做了,就比不看、不读、不做强。
除了让孩子们批注式阅读外,我还让孩子们写读书笔记,每篇课文我讲完之后就可以写,每周写2篇就可以,写读书笔记可以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三言两语。我想这样的读写结合效果会更好,更有利于孩子们的积累。同时,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的读书笔记积累起来,既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又达到了知识的积累。
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自然就会爱上阅读。但是,学生运用了自己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只是停留在内在的思索,虽然有读书笔记,但还需要更加活跃的方式让阅读再深化。这个方法就是阅读后的分享。与同学、与父母分享自己的阅读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1.分享阅读的过程,感受爱的教育
分享阅读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的过程,通过与父母、与同学分享阅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同学的爱和来自父母的爱,使阅读既能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手段,又能成为获得爱与快乐的途径。
2.分享阅读让学生爱上讲故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长,分享自己阅读后的心得和喜悦。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锻炼了对故事的复述能力,同时,他会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陈述时既注意了自己表达的准确性,又能加上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的故事更加丰满。而且,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更容易让被分享者所接受。让学生由“读故事”到 “讲故事”,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
另一种分享的方式就是共同阅读。学生和自己的同学、父母共同阅读一本好书、一个故事,能够让学生学会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就某一个情节、人物进行讨论,做到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让阅读的内容内化,学生也会印象深刻。在与家长分享阅读的时候,家长要尽可能地多听孩子说,必要时再给予适当的讲解,或者谈谈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理解文章的内容。
3.分享阅读不应该以识字为目的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认识更多的字,所以大都寄希望于孩子通过多读课外书来达到识字的目的。虽然家长的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就已经不知不觉掌握了生字新词,对于他不理解的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放到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更容易理解,更加深了记忆。所以,在分享阅读的时候,不要去苛求孩子把自己学到的字词分享给别人,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把遇到的生字词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不要追求识字量的多少,只要孩子在每次阅读后都有所得,有所收获就很好了。知识在于积累,只要孩子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字词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阅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和我们的生命相始终。不管你愿意读,还是不愿意读,你都得读。而且我认为读在写之上,普通人一生读的时间比写的时间多得多。而且读是吸收的过程,贮存的过程,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而写是表达的过程,展示自我的过程。所以,多读是非常重要的。
一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大量研究证明,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
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现如今大多数的父母都明白,但随着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学业负担不断加重,阅读和学业开始争抢时间,二者间的矛盾也变得似乎难以调和。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只盯着分数,而成长绝对不仅仅是成绩的提高。“阅读会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它在给孩子的成长打好精神的底色。”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自主飞翔。
阅读对孩子的成长确实有许多好处,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孩子阅读的题材,阅读的取向还是值得注意的。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用意可想而知。如果孩子真能多读书、读好书的话,那他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但因为孩子尚小,辨别是非能力有限,家长要帮助孩子在阅读方面有所取舍。目前有些在校园里流行的漫画书,我就不赞同我班的孩子看,他们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有些漫画书他们看了倒是很开心,但其中一些内容(什么逆反,什么乱七八糟的校园流行语)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去读书吧,途中风景,有苦有乐,只待自己去品味,因为,那是只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一本书就是一扇门,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想要阅读的心就是一张万能的通行证,随手一翻就是另一个世界。
最后想说的还是那句话,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与书为友,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1]朱永新. 本色文丛系列:书香,也醉人[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
[2]朱永新.教育的解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樊未晨,李洁言.孩子不能错过“阅读饥饿期”[N].淮海晚报, 2016.04.03.
[4]曾琼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微信应用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3).
[5]王艳.“光影阅读”:一种抵达儿童心灵的阅读方式[J]. 江苏教育,2015(41).
[6]孙立权,李跃庭.纵谈读与写[J]. 吉林教育,2008(18).
[7]屈广洁.读书不是一件小事[J]. 初中生世界,2016(41).
责任编辑:武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