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和自省: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为例

2017-02-16 02:21周丽花
名师在线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评析本课特色

周丽花

(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江苏南京 210028)

评析和自省: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为例

周丽花

(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江苏南京 210028)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以听评课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是一线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评析”环节,取人之长,知己之短;通过自省环节,补己之短,扬己之长。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也能在思考与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评析自省;课堂教学;深入思考

引 言

“听课”既是教师学习提高的主要方式,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听课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听课者自身的教学水平。但绝大多数的课在听过之后也仅仅把感触停留在当时,未做深入系统的分析。在我校近期开展的青年教师展示课中,笔者从“评析”与“自省”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收获颇丰。

一、评析:“取人之长”与“知人之短”

听课的直接目的是学习,学习他人之长,这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总的来说,L姓教师执教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展示课,具有历史学科的人文特色与鲜明的个人特点,具体特色有以下三点,值得我深入学习和逐步消化。

1.立意:以人物之“魂”塑造课堂“灵魂”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之一是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和生命滋养,而有效的人物教学能促成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1]。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L姓老师能充分挖掘历史人物之“魂”,即人物的精神力量,以此来统摄教学内容,塑造本课的“灵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在初中历史新课标中对应的教学目标表述为:“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因此L姓老师通过“邓小平个人履历”中“邓小平的政绩”“中外媒体评邓小平”“邓小平理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等环节逐步让本课的教学立意即“灵魂”浮出水面:“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工程师,最终让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并通过材料介绍邓小平“从政经历”,引导学生知晓人物在逆境中坚忍不拔、把握机会厚积薄发的精神,从侧面说明“中国富强之路的探寻”并非一帆风顺。

2.方法:用“逻辑”“思维”开展注入与启发

美国学者亨利·约翰生在《历史教学法》中提到注入与启发两种教学方法:“用注入的方法,一切研究同说明的责任统在教师一个人身上。用启发式的方法,由教师供给资料叫学生自己去做建设的事业。”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本人认为历史教师可恰当地运用注入式和启发式这两种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讲究立足史料、史论结合,L老师广泛选取能引导学生按照她的教学设计线索进行思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既帮助学生完成对基础史实的掌握,又在素材出示与一问一答的启发与互动生成中搭建出“我的上学之路”“小平的从政之路”“中国的富强之路”“你的奋斗之路”四个学习板块,勾勒出本课的另一“灵魂”:从“我”到“他”再到“国家”,最后回到“你”,路虽不同,但息息相关甚至互为因果。层层构建,思维缜密,逻辑清晰。

3.语言:让精练幽默的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黏合剂与催化剂

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练幽默的语言是L姓老师固有的教学风格。本节课的课堂容量较大,知识点的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正是通过精准的表述及巧妙的过渡才能高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因此可说是课堂的黏合剂。另外,她一贯的幽默风格成了课堂的催化剂,对于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针对第一次见面的学生,她在课堂导入时说“我在想,先说点什么能迅速地拉近我跟大家的距离呢?”在面对只有一名同学举手发言的尴尬场面时她说:“如果我总请这一位同学回答,会让大家以为他是我的托儿。”在无人举手的时候,她说:“我先有请一位本节课我最喜欢的同学来回答,大家猜是哪一位同学呢?”等等。

课后笔者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仔细推敲,结合课堂中L姓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笔者认为这节课有两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是时序观念有待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L姓老师打破了时间顺序,直接将1979年开始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及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挑选出来放在本课教学的最前面讲述,略显突兀,不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的理解。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间。没有时序观念,也就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二是部分环节缺乏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L姓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列表的方式来展开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五大的内容教学时,将会议及内容一一罗列。虽然学生可从课本上找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字面答案,但由于教师对其内涵解释不够详细,也未添加其他史料加以分析,因此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一知半解。这一点从该班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可以得到印证[2]。

二、自省:“补己之短”与“扬己之长”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可上出不同的风格。我在听完L姓老师的这节课后,吸取了她的成功经验,根据本课内容确立了本课的灵魂及立意:“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针对L姓老师在某些环节设计上“时序观念不足”与“缺乏历史解释”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了修改。比如,在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一教学环节的遗憾,笔者确立了新的设计思路:以邓小平的讲话材料节选和《时代》杂志邓小平封面材料作为史料依据,在史料分析与历史解释中逐层展开教学;利用“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之间的逻辑关系,按时间先后顺序一步一步地解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阶段中的思想理论内容及出现原因。

通过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案”两个问题串联本课,以关联性强的史料辅助教学,从释疑解惑到归纳总结,思维由点到线进行延伸,基本完成了对本课知识点的合理连接,也落实了对重点难点的合理布置与有效突破。

结 语

我们常常说师生间要“教学相长”,而教师间何尝不是“教教相长”呢?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在每一次的听课、评课中,让自己与开课教师在“评析”与“自省”中进行思维碰撞,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逐步提高教师的基本功,也能让学科教学模式更富内涵、更加科学。

[1]李正叶.如何协调整体提高初中政治学习的积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59-60.

[2]曾艳.初中政治作业的优化设计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55.

周丽花(1984),女,湖南衡山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评析本课特色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特色种植促增收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