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化为春雨─浅谈品社课堂评价语言

2017-02-16 05:48:56葛天美
名师在线 2017年14期
关键词:品社品德语言

葛天美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中心小学,江苏南京211153)

让评价化为春雨─浅谈品社课堂评价语言

葛天美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中心小学,江苏南京211153)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果老师能灵活运用课堂评价,把对学生的句句评价化为春天飘下的丝丝细雨,那么学生学习品社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其良好的品德也会很快形成。

品社;评价;春雨;误区

引 言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设计精美的课件对上好品德课固然重要,但是上课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也至关重要。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如果老师能灵活运用课堂评价,把对学生的句句评价化为春天飘下的丝丝细雨,那么学生学习品社的积极性会如雨后春笋一样蓬蓬勃勃,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也会更快。不过要让“评价”如春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评价语言大多是在课堂的生成中随机产生的,因此光靠课前的预设并不够。这就需要品德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锤炼中提高自己的评价水平,从而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地驾驭各种不同的语言。

要想把评价化为春雨,首先要避免品德课堂上出现的评价误区:

误区一:对学生的回答不评价——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向。

比如一位老师在给学生讲《从一滴水说起》一课时,讲过浪费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后,让学生写节约用水的标语,通过这一环节促使学生懂得节约用水重要意义,能自觉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学生写好之后,老师问: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环保标语。生1:节约水资源,责任人人有。师:嗯,请坐。生2:节约每滴水,造福全人类。师:请坐。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换来的是老师模糊的评价,学生还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吗?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回答的是好还是坏,这能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珍惜用水的热情吗?

误区二: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凸显学生的独特。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跟着唐僧去西游》中有一个环节是了解印度文化,开拓学生视野,领悟印度文化的魅力。教学中,老师通过播放印度舞蹈视频,交流感受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印度舞蹈的独特魅力。看完视频之后,教师是这样做的。

师:这段视频给你什么感受?生1:很美!师:好,谁再来说?生2:很妖艳。旁边有学生哈哈大笑。师:好,真不错!还有谁想说?生3:印度舞蹈与中国舞蹈很不一样。师:嗯,同学们说得很棒!

可能是思维定式,面对学生多姿多彩的发言,该老师评价语言在“好,谁再来说”“好,真不错”“好,还有谁想说”这几句话之间交换。在学生嘲笑回答妖艳的同学时,老师也只是说了一个“好”字,无视嘲笑的同学。

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过渡流畅,再加上课件的渲染,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回答虽然简约但并不简单,老师的评价却非常简单。老师只是千篇一律、单调地说“好”,没有针对性,鲜活的课堂生命力就大打折扣了,让课堂稍显苍白。

误区三:评价内容过于单一化。

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没有重视过程评价,或只重视知识评价,没有关注学习方式和情感的体验的评价。比如说老师的评价只限于学生答案的对错,忽视了学生积极回答的态度。

在《美丽富饶的宝岛》这节课上,老师请学生在祖国的版图上找出台湾省,说出台湾省的位置。有学生把海南省指成了台湾省。老师评价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错,真让人失望。学生的情绪立刻低落下来,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说不定还想:以后再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了。老师忽视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态度,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老师怎么做才能把评价化为春雨,调动学生学习品社课的积极性呢?

一、评价要充满情感

爱因斯坦认为:“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育的情景中,互动的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因教师的勉励、帮助而更加努力,教师也会因学生的敬佩和拥戴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有经验的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会充分利用教材和自己的教学素养,让自己的情感和教材与学生的情感相容。教师充满激情的阐述,引导学生打开心灵,促使学生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饱含感情,而不应该是平平淡淡,干巴巴的。用赞叹的语气进行评价,如:“你讲得精彩极了!”“你分析得真有道理。”与平淡地说“讲得不错”“分析得有道理”相比,学生更容易被老师真诚和鼓励的话语所打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或者用遗憾的语气说:我很为你惋惜,其实你可以答得更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老师对学生充满情感的评价往往会推起课堂的高潮,点燃学生的激情,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评价语言应该多姿多彩,做到因人而异

然而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光是有感情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内容加以调整,做到贴切自然,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如果老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能够做到因人而评,评出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一定会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卓越的激励是找到能力和忠诚的可靠途径”。

如在上述《跟着唐僧去西游》一例中,老师评价学生对观看印度舞蹈的感受,如果老师对回答很美的学生说“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会更加自豪;对回答很妖艳的学生说“你领悟了印度舞蹈的精髓”,学生一定会对自己的回答沾沾自喜,而且刚才嘲笑他的同学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老师的评价既鼓励了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暗暗批评了嘲笑的同学,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教师只有让自己的评价语言精确精准、对症下药,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口服心服,才能让德育之花在学生的心田尽情绽放!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不应该局限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而应该是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第三,学习效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如上文举例让学生指出台湾岛的过程中,学生没指对。如果老师说:没关系,再给你一点时间你再找找看。学生经过仔细辨认指出台湾岛之后,老师说:你看,只要细心一点就能找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大,而且会向老师的要求——细心去提高自己。

四、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老师评价固然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学生听多了,也会麻木。如果老师能换个方式,让学生给学生评价,或许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更能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五年级品社《李奶奶身上的伤痕》这一课时,老师给学生看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后问: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最想说什么?很多学生都说很气愤、愤怒。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我想来一场日本大屠杀。这时老师把评价抛给了其他学生,问: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有一个学生评价说:我觉得这样做不对,这样做,就像别人偷了你的东西,你再去偷别人东西一样。然后老师再评价这个学生的评价:你比喻得很恰当。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学生的比喻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评价的学生也会为自己的评价而自豪,学习更有动力。

五、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加强评价效果

如对表现好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无声地赞扬;孩子回答完问题后,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和安慰。通过这样的肢体语言来加强评价的效果,也会让学生的内心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受到更大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品社的兴趣。

一堂课或欢声笑语,或发人深省。教师的评价不是很多,或锦上添花,或一针见血。学生喜欢看的动漫、综艺节目,爱玩的游戏,还有流行的网络用语,老师也能和学生侃侃而谈。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机勃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打动学生心灵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品德课堂。

结 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之,教学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的是语言的魅力。而品德教师的教学中评价语言的水平既能够反映教师本身的学识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是品德教师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夸美纽斯还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品德老师们,让我们把自己的评价化为春雨吧,让之随风飘入课堂,滋润学生的心灵,让优良的品德在学生心田中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1]祁丽朵.即时评价彰显助学课堂精彩[J].小学教学研究,2016(5).

[2]陈云芳.多元评价——让品社课堂闪动“智慧”的火焰[J].黑河教育,2016,(07):48-49.

[3]董成立.让评价助力品社课堂[J].教育艺术,2015,(11):46-47.

[4]欧阳丽琴.让教学评价生出艺术之花[J].教书育人,2015,(07):29-30.

[5]周孙鑫.多元评价助力品社教学[J].上海教育,2015,(Z1):76.

葛天美,1976年生,女,江苏江宁人,现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中心小学品德老师,江宁区品德骨干教师、江宁区优秀班主任,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品社品德语言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1
我有我语言
让生活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