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荣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江苏南京 211200)
《“闪光的金子”》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上海一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对着这篇课文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总觉得让现在的孩子限于生活经验很难与文字产生共鸣。如何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深入体会徐虎是个一心想着别人、为人民服务的好人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徐虎用自己掌握的本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这节课上完后,我感受颇深,觉得以下几个片段值得回味。
教师板书课题:“闪光的金子”,指导学生读题。师指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闪光的金子”指的是什么?生: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师:同学们问得很好,问题的答案都在书里,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捧起书,认真地读一读吧。
评析:教师在导入课题时,开门见山,直接指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犹如徐虎这个人一样如此普通,但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引导学生质疑永远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徐虎的心就像那闪光的金子。那么徐虎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每一自然段。学生齐读每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徐虎是一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师:(出示徐虎的照片)他就是徐虎,他的外表看起来是这样普通,而且他从事的工作也非常普通。设疑:可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为什么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呢?让我们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一下他的不普通。
评析:通过第一自然段平淡的描述,学生已经知道,徐虎只是一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再通过照片,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徐虎的平凡与普通。教师适时指导朗读,徐虎的普通让学生印象深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探索“为什么称徐虎的心为‘闪光的金子’”这个课文核心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与后文中徐虎的不普通形成鲜明的对比。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徐虎的确是“闪光的金子”?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重点体会以下几点:
(1)热心(爱心)
生1:我从挂起了“三只特约服务箱” 感受到徐虎服务的人非常多。一只不够用,还要挂三只。生2:我从“不同地段”算出徐虎的服务范围很广。生3:我从“凡”这个字发现徐虎只要是需要他帮助的人,他都“及时提供热情服务”,他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热心人!生4:从“及时”这个词我觉得徐虎是个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的人。生5:我从“19时”觉得徐虎真的是很有诚意地为人民服务,19时是晚上7点,一般这个时候,人们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已经累了要休息了,可是他还是要为人们排忧解难。师:是啊,徐虎不怕苦,不怕累,他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火热的心,难怪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学生齐读课题)。
(2)恒心
生:我从“1985年”这个词中感受到徐虎真不简单,他从1985年就开始为附近的居民做好事了,现在算起来已经17个年头儿了,而我今年才8岁,在还没有我的9年前,徐虎就已经开始做好事了。这么久了都没有改变过,真是太不简单了!师:是啊,这么多年了,徐虎始终如一地为人民服务,他多么有恒心啊!难怪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学生齐读课题)。
(3)细心、诚心
生:我还觉得徐虎是非常细心的,他在“不同地段”挂上“三只特约服务箱”,他考虑问题很周到,他是诚心诚意想帮助大家,想为人民服务。师:是啊,徐虎是细心的,徐虎是真诚的,难怪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适时点拨:你知道什么是水电故障,急需当天夜晚修理吗?出示:如果电路出现故障,会_______________,如果用水出现故障,会_________________。学生说话练习。
此时,你心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是啊,在水电出现故障,在急需要有人修理时,徐虎却像一阵及时雨,雪中送炭,提供热情服务,难怪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学生齐读课题)。
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对水电故障根本不了解,教师这一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体会到水电故障造成生活的很大不便,从而深刻感受到徐虎虽是一位普通水电修理工,但他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方便。同时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一举数得。
学到这儿,你觉得徐虎是个什么样的人?此时,如果徐虎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师:同学们,第二自然段写了一件事情,讲清楚了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谁做了什么事,我们写事情的时候也要注意写清时间、地点、什么事。(让孩子们初步懂得写一件事的几个要素,为以后写记事的片段打下基础。)师(总结):徐虎,他是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是个不要求回报,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上海居民提供服务,有着一颗就像闪光的金子心的好人。明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闪光的金子”》,相信大家会对徐虎有更深的了解。可能啊,你对他的敬佩还不止这些,对课题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析:在理解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只用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徐虎的确是“闪光的金子”?但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并落实了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个人的认识、感情和体会的教学理念,很容易地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在自读第二段的基础上,扣住“不同的地段、三只”体会徐虎服务面广;抓住“及时提供、热情服务”体会徐虎的服务热情;结合生活经验得知19时是晚上7点,体会到徐虎的辛劳;通过换位思考“此时,你心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来进一步加深感知,在此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把一个个、一处处静止不动的文字,描述成了一幅幅感人的、栩栩如生的鲜活画面。如果说学生是在学习和理解这篇课文,倒不如说是在剖析和品味徐虎这颗心是集细心、诚心、热心、恒心等“多心”于一体,普通中蕴含着伟大。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中出现过两次徐虎是个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却被上海的居民誉为“闪光的金子”。人们感激徐虎,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加引号表示课文不是真的写金子,其实是为了突出徐虎,写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学生在剖析品味徐虎这个人时,教师适时点拨,反复诵读课题,在学生的诵读中,学生对徐虎的感情不断加深,徐虎的形象不断在学生心中升华。
通过这一案例的设计、实施,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学习语文,平平淡淡就是真。在教学时,始终扣住课文,让学生自己去质疑、去探索,设计也许普通,但学习的效果并不普通。
[1] 林江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