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泰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江苏扬州 225200)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追求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让小学生获得深刻、独特的体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课堂提问的环节就必不可少,其中艺术追问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更加深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艺术追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有助于提高整个课堂的深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本文就对追问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比较差,加上缺乏丰富的知识积累,所以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教师设定的一些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更是如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而通过问题引导是最好的方式。而且教师抓住文本解读的重难点进行追问,还能引导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
《詹天佑》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詹天佑的创新精神以及他的聪明才智非常佩服,对于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能有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在学习关于修建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还有“人”字线路等内容时学生就出现了困难。通过文本的描述,学生对于这些设计的精妙之处理解不够到位,这些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更是难点内容,而作为教师就重点设计这些内容的教学。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人字形铁路的平面图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平面图的绘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更近了一步。这时教师继续追问:“那么,我们将平面图转化为实际的演练,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展现呢?请大家想一想,利用自己手头的工具试一试。”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沙子建成陡坡,用两块橡皮当作车头进行演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人”字铁路有了深刻的理解,顺利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人”字形铁路的理解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只是通过语言的描述进行讲解,效果不够理想。而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同时结合教师从旁的步步追问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的思路,这样就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方向更加明确,也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走入文本的最深处,顺利完成了对于教学难点的学习。
追问的学习效果是别的提问方式不能比的,追问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让课堂活跃起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理解偏差的地方也可以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关键。通过巧妙的追问,让学生明确解答问题的正确方向,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体验,让课堂教学呈现柳暗花明的局面。
例如在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时,教师就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体会文本主人公船长的形象特点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船长的形象特点:“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体会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快速阅读文本,从文章中找到关于船长的描写语句,然后仔细分析一下,得出你的答案。”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文本阅读,勾画相关的语句,并且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答案。学生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主要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是说船长是一个镇定、冷静、舍己为人的大英雄;一种是认为船长对于工作不认真,在出发前没有检查好船只,应该对事故负责任。听完学生的发言,教师意识到有些学生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于是抓住学生的认识偏差进行追问:“那么,船长是一个只顾自己的人吗?船只出现问题仅仅是船长检查不够仔细的原因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陷入深思,经过大家的交流讨论,以及对文本内容的再次阅读,学生对于文本人物有了自己准确的解读。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都有所欠缺,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会出现一些错误。面对这样的动态生成,教师不能直接否定,更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应该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有效追问,这样让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体验和感悟,同时纠错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还可能碰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过于肤浅,而教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追问,引导学生逐渐走进文本的深处,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文本背后的深刻意蕴,获得深刻体验。
例如在教学《孔子游春》这篇课文的时候,在文本中有关于水的讨论,这些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总是流于表面,而教师就通过有效追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帮助学生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在具体的引导过程中,教师是这样进行追问的:“在文本中,作者写到水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以及善施教化的。那么,根据这样的特点表述,你能想到什么?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例如成语、诗句或者故事都可以。”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大家想到的答案丰富多彩。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抓住学生理解思考较为浅显的地方进行体会,让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在这样追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激活,学生能够融入到文本内容中去,获得共鸣,同时也让自己得到深刻的体验,教师的有效追问让学生认识到文本的内涵,实现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有时会受其他同学的影响,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而教师就要通过适时的追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属于自己的认识,帮助学生多元解读文本,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这个童话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有了足够的掌握之后,教师追问这样的问题:“在文本的几个小动物中,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最喜欢哪一个小动物?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而这样的追问实际上是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尽情展示,于是纷纷发言。有的说喜欢小猴的做法,因为小猴爱动脑筋,非常聪明;还有的学生说喜欢小猪的做法,因为我们要学会享受美食;等等。而教师对于这样的不同见解,都给予了肯定,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也实现了学生的多元解读文本的目标,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的追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轻松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进行巧妙追问,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获得深刻的解读,也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艺术追问,让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深度,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1] 宁巧燕.步步追问,助推语文阅读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6(30).
[2] 魏薇.小学语文课堂“教什么”透视及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