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雪琴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江苏南通 226400 )
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推理等能力。思维能力是发展各种能力的基础,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如果一个人不会思维,其他能力肯定得不到发挥和发展。
初中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这也是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趋势下的必然选择。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并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方式,而“递进式”提问是教学问题有效设计的措施之一,它是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然而,初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容易停留在某些零散的知识点上,而不善于将知识整理归纳成块,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递进设问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脉络,发展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巧妙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以旧引新导入法、悬念导入法、联想猜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等。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领悟新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那就是成功的导入。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教学引入时,要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知不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比如,在讲《元素》这节课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导入:如氢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氧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氢气和水中的氢元素相同吗?氧气和水中的氧元素相同吗?那么什么是元素呢?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学生开始回忆以前的知识,打起了精神,集中起了注意力,思考相关的问题。学生在讨论和回答这些问题时,既感觉到化学学习本身的趣味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推理分析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堂提问应抓住重点,多而杂的“满堂问”,不仅会把学生的思路搞得支离破碎,而且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通过提出的问题,增强学生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如在《酸和碱发生了什么反应》中,如何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是该课题的重点之一。在学生了解了测试的方法后,提出以下问题:能不能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如果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第一问题,大部分同学稍微动动脑筋就能想到答案;第二个问题,有少数同学不一会儿就得到答案,说是变小。我随即问他:“一定变小吗?老师给你三种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分别将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然后再测pH,你确定都变小吗?”听了我的一席话,讲台底下马上开始热火朝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无疑让学生更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学生思维逐渐展开,积极性也更高。在连续的思索中,学生思维的大门被叩开,使学生感到新颖,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探究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手参与,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这类探究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逐渐得到锻炼和加强。初中化学中有许多探究性的课题,如第六单元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实验探究为主。该课题的重点之一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学生预习后,都能回答出选择的药品,但是并不了解为什么会选择这两种药品。我在设计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通过设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为什么不选择碳酸钠?是不是碳酸钠与盐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实验是证明结论的最好办法,我鼓励大家动手。实验做完后大家发现碳酸钠与盐酸能产生二氧化碳,大家产生了疑问。接着我马上又提出:“实验制取气体要考虑收集气体的难易,那收集气体的难易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通过实验证明不选择碳酸钠的原因?”一次一次的追问扣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地被发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生活中的事例或实验,大胆去猜想,大胆去尝试,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习题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资源,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较少,教师如果对习题的教学就题论题,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使学生在遇到新的习题时,受到定式思维的束缚,往往跳不出“框架模式”,影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习题的解决也有一个全面的策略,可以采用递进设问。设问使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热情,使知识理解更深刻,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
“递进设问”教学法,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一个个问题如剥笋般地呈现出来,一个比一个更接近于问题的实质。这种引导学生从现象到知识本质的学习过程,能使学生得到有关方法论的知识及其实际运用的能力,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1] 周庆余.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苏海华.如何设计导入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 狄利青.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