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峰
(江苏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江苏南京 211100)
以《我们来养蚕》为例 试谈探究性学习
夏晓峰
(江苏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江苏南京 211100)
《我们来养蚕》这一内容置于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是按照蚕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死亡这一生命历程来构建教学内容的,假如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教师只是将教材中的内容照本宣科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是难以对其有深刻理解的。此时,不妨利用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体会蚕的生命历程,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树立起科学态度。
组织教学;探究性学习;亲身体验
科学是一项极具探究性的活动,教师在组织科学教学活动时要将探究作为中心,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开展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利用其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以此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在组织《我们来养蚕》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我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养蚕的过程。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会将知识灌输作为主要的方式,将完成教材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一旦教学任务无法全部完成,就将教学定位为失败。教师只在乎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新课改下,教师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在旧知与新知的认知冲突下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1]。
我在组织《我们来养蚕》这一内容教学时,一般不会将蚕的生成过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设计极具探究性的科学活动,以小组形式来引导学生合作养蚕,在亲身体验养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以自己的实际经验与教材内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在问题发现之后学生都迫切地想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科学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真正成了科学教学的主体。
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正是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听觉、视觉、嗅觉、感觉等多种感官,如此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对体验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在《我们来养蚕》这一探究活动中,我通过网购来为学生购买了一些蚕,并将此分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喂养,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观察到蚕的一生变化情况,并自主总结出蚕的生长规律,实现感性到理论的升华,还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在观察中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以此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发现问题来讲,学生一般都是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以生活现实为引导来形成具体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2]。
比如,在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学生对蚕是如何从蚕茧中出来的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有的学生说蚕是用自己的嘴将蚕茧咬破,从破洞处钻出来的;有的学生说蚕在吐丝的过程中会留一个小洞,从小洞中钻出来;有的学生说可能是在时间的作用下,蚕茧会自动破裂,蚕自然而然就出来了……然后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在十几天的亲身观察中,学生发现蚕蛾在出茧之前,茧的某一部分会变得湿湿的,这层湿湿的茧较之其他会很软,蚕蛾会利用自己的角和头将这层湿茧拨出一个洞,接着从中钻出来,进行交尾和产卵。学生的观察丰富了自己已有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出蚕茧的某部分变湿,这是怎么产生的。这样学生可以由教材中已出现的问题在观察的作用下自主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的探究。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向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我们能否自己动手将蚕茧剥离,为蚕蛾提供方便?我们动手剥离蚕茧,对蚕蛾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对此充满好奇心,他们自己动手剥离蚕茧,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人工剥离出来的蚕蛾身形较小,身体素质比不上自己钻出来的蚕蛾。这样以实验为手段,学生可以获得科学的认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科学探究思想自然会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养成[3]。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这些活动,通过观察、归纳等方式来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培养起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孙伟鹰.蕴理于趣,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70.
[2]黄玲.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68.
[3]朱端兵.用探究式教学《我们来养蚕》[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2):65-66.
夏晓峰(1989),男,江苏南京人,现任南京市翠屏山小学科学教师,小学二级教师。曾获江宁区小学科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宁区小学科学优质课赛课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