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玲
【内容摘要】高中物理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互动教学的实施对象,活跃、灵动、高效的物理课堂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身心积极参与。而要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要利用互动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 互動教学 运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互动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得到了实现,思想和知识得到了交流和互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群体性的互动交流过程,要想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物理老师就必须能够把控住老师和学生交流的环节、交流的环境、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等。互动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对于高中的物理老师来说,加强互动环节的管理,提高师生双向互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有效地引导和鼓励,提高互动教学效果
要使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来,物理老师应采用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措施。物理教学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运用了正确科学的引导和激励措施,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的互动教学中来,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灵感和产生积极地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物体加速度”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动机,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来引导学生:对放在光滑的地面上的某个物体施加任意方向的一个力,这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情况?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大声答到“物体将会由静止状态改变为运动状态,等力的作用消失后,又会变成静止状态。”这个答案虽然不是十分完美,但学生能有这样的回答依然值得表扬和鼓励。学生得到鼓励和表扬后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和发言,当然其他学生在看到表扬后也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一个小小的鼓励就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物理课堂的教学气氛也随之一变,更加活跃了起来。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可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速度是怎样变化的、速度变量是什么、速度变化率是怎样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等等?”问题提出后,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提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明白和理解本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学生讨论后,老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速度的变化与物体本身质量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动量变化率这个概念。
二、利用生活化的素材,促进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互动教学怎样才是最有效的?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让他们互动交流的时候言之有物,而不是泛泛而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证明,互动教学中只有用到和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和经历相贴近的素材时,才能使学生在互动交流的时候踊跃参加,并能积极地发言。这样的交流才能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才能起到互动交流教学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我们物理老师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生活化的和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交流与互动,从而有效促进互动教学的进行。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是和教材中的图片、物理实验等相联系的,而这些素材也是学生所熟悉的。物理老师可利用这些素材在学生之间进行议一议、查一查、想一想等环节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他们熟悉的物理现象,共同总结物理规律。这些互动交流和互动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有的经验相贴近的,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好评。
三、应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互动教学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效果与物理老师是否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物理老师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大小,一味机械地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就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降到最低,更不要谈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能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新的学习需求,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参与互动交流教学活动。
对于高中物理教材中同样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产生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例如,讲授牛顿定律、法拉第定理、欧姆定律、反射和折射定理等定理和定律的时候,可应用教学模型让学生观察和研究进行学习;还可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以归纳和总结出物理的定律或定理;更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引导他们从实验中获得物理知识,概括出物理规律。
总之,只要高中的物理教师能够科学正确地运用互动教学的教学方式,就能使学生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和踊跃地发言,就能使他们的发言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空空而谈。互动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教学形式,要求老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互动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玮. 论互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2] 刘建德. 实施互动教学的几种策略[J]. 湖南教育,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