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的密切相关程度。力求建立符合高校的学生发展模式。把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应用密切结合,形成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关键词】就业导向;全程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能够帮助大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身实力;能够正确地评价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缺点、长短处、现有和潜在的自身资源;帮助大学生提早确定职业人生发展目标;提升大学生竞争的能力,能够激发大学生发挥自己更大的、内在的潜能;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最后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做好准备。
2 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对就业的影响
2.1 我国的职业生涯课程发展较晚,到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是通过课程的讲授来实现,一般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此过程。学生大部分没有参与过职业实践,不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效果不显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力度不足。有一些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够重视。
2.2 教师在对职业实践中的调查较少,教学内容远离实践。
充当职业生涯的教师忙于其他事物工作。很少对专业相关的职业环境进行调研。大部分的信息通过各类报纸杂志以及网络得到,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2.3 内容教条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
多数学校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为主,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性。但教育内容教条化、理论化。不能让学生深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不能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4 缺乏专业性的师资队伍。
职业生涯课程老师一般由就业指导的老师或辅导员教师担任。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个人对职业领域的定位及自我能力分析方面。在职业生涯的教育和指导上出现各类不同的阶段性指导,缺乏系统性、延续性。导致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脱节,效果不大。
3 构建全程式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意义
3.1 针对大学生进行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目的是提升就业,提升学生对就业的竞争力。
由于我国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低年级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及严峻的就业形势较不熟悉,存在着盲目的状态。因此,职业生涯教育要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实施完善而富有层次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3.2 完善就业教育形式手段。
大学职业生涯课程应不止局限于单一课程;构建多元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讲授理论课程时,采用实践式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同时进行;可多多举例说明;可采用课堂讲述、理论培训、户外短训、专题讲座、头脑风暴、情景模拟、企业实践学习、实际操作指导、项目洽谈以及名人访谈等形式,让学生全程参与,从而锻炼能力;教师课堂讲述和网络课堂训练相结合。通过网络课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课程群体讲授和个体辅导相结合,通过教学软件,让学生更方便的与教师观摩讨论。
4 做好就业指导,构建全程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4.1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相互影响同时开展。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人生观和职业目标。在高等教育环境之下,高校就像车间进行生产一样,学生犹如车间生产的产品,产品最终能否卖出去,主要由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决定的。产品的质量是由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加工工艺决定的。
4.2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业学习教育相结合。
专业学习是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数大学生对职业和专业设置的关系不太了解,在专业学习上存在着盲目性;其次,大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自主支配空间,致使学生没能把将来的就业压力与当前学习状态结合。这就需要职业规划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处理所学专业与职业关系的方法,确立与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学习目标,有计划地开展个人专业学习、知识积累、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4.3 采取多数教育和个性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大学生有着清醒的目标而迷茫。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选择职业,能够更好的发挥大学生自身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在对大学生进行群体的正面教育的基础上,个性化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5 全程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
5.1 第一阶段:引导和教育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就业现状。
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初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自我认知方法,学会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掌握自己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和性格能力,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通过军训,培养团队意识,提升自理能力。通过学校内的讲座,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由职业生涯规划老师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环境评估。初步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培养提高团队意识和人文修养。
5.2 第二阶段:进一步加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完善、明确职业生涯内容并按计划执行。
有意识的开展职业道德训练,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继续提升自身能力。聘请校外行业人士、著名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社会需求的人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定个人详细计划表。发挥团队优势,引导学生正确的执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己的计划目标。
5.3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试,进一步提高各项综合素质。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做好准备。通过老师的讲座理解和感悟,在书籍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提升职业所需的各种专项能力。
5.4 第四阶段: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锻炼即将就业的毕业生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牢记老师的教诲及同学的忠告。在日常及各类实践中获得职业生涯模式体系所需的各种能力,能够给大学生以重要的作用。
作者簡介
郭凤臣(1974-),男,现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