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林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江苏江阴 214432)
面罩式的歌唱是最科学的演唱方法之一,它能够帮助中学生把歌唱变得更轻松、更舒适。初中生正处在变声期,对于嗓音的保护尤为重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中学生掌握面罩式的共鸣歌唱,能够有效保护中学生的嗓子。教师要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适时渗透歌唱方法的训练,掌控适度的音量,体验哼鸣的感觉,采用模仿哭泣的方式找到正确的歌唱位置,帮助中学生掌握面罩共鸣的歌唱方法,学会运用轻松自如的声音演唱歌曲,提升中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
歌唱要讲求音量的适中,要做到声门适度。气息和音量的控制是密切相关的,歌唱中要运用气息来支持声音。要通过科学的气息训练,帮助中学生学会有气息地歌唱,做到气沉丹田,运用自如的气息形成动力来支持歌唱,避免声门过大的喊唱现象。要学会有控制地节约用气,做到自然呼吸、善于保持,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科学演唱。
例如,在学习歌曲《我是中国人》时,我就巧妙结合了气息歌唱的训练,帮助学生运用气息来控制歌唱的音量,克服了中学生歌唱当中的喊唱现象,用这种科学的歌唱方法来帮助中学生保护嗓音,学会轻松地歌唱。歌唱讲求声门要适度,歌曲的情感表现不是声音越大越好,歌唱的音量要随着歌曲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运用这种艺术手段来巧妙地表现歌曲的情感起伏。为了能够做到气息动力支持下声门的适度,我在歌唱中结合了呼吸方法的训练,帮助中学生学会胸腹式的联合呼吸方法,让他们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找到歌唱中气息支撑的方法,帮助他们科学有效的控制声门,做到运用气息动力支持歌唱。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歌唱当中的呼吸,我带领学生现场体验,分别训练他们“急吸缓呼”和“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不管是哪种呼吸方法,都要强调气沉丹田的深度,并学会吸入后的保持状态,要让学生学会在吸气状态下展开歌唱,用气息的动力大小来控制歌唱的声门,做到声门适度、动力支持的科学歌唱。
教师在音乐课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会有气息的歌唱,要让中学生运用气息去控制声门的大小,有了气息的支撑,歌唱才能更加轻松,气息的动力支持是歌唱的源泉,它是提升中学生歌唱水平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掌握面罩共鸣歌唱的重要基础训练[1]。
中学生在歌唱中往往存在喊唱的现象,尤其是到了歌曲高潮部分时,为了表现情感,会出现高音歌唱时的声嘶力竭,为了帮助中学生感受轻松的高音歌唱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哼鸣的歌唱训练,运用哼鸣的发声方法,感知面罩式共鸣的位置,结合喉咙打开的训练,体验自然舒适的歌唱方法。
例如,在学习歌曲《弯弯的月亮》时,我在课堂的发声练习环节,就巧妙结合了哼鸣的发声训练,运用这种练习方法,帮助学生体验喉咙的打开,感知面罩式共鸣的位置及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歌唱,解决演唱中的喊唱现象,学会轻声哼鸣式的面罩共鸣歌唱。为了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哼鸣感觉,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字母“mu”的练习,要求学生双唇轻轻碰在一起,舌尖抵住牙龈,鼻孔微张,口和嘴同时吸气,跟随钢琴进行“sol fa mi re do”的音阶下行练习,发声练习中教师可以做现场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聆听感知,并跟随钢琴进行反复的练习,找到正确的哼鸣位置。为了做到歌唱中声音的舒适自然,防止声音的挤压,我会在练习中强调学生喉咙的打开,并运用打哈欠和吸气两种状态,来帮助学生体验歌唱中喉咙打开时音色的明亮,为面罩式共鸣的歌唱奠定良好的基础。
哼鸣歌唱是中学生练习面罩共鸣的科学方法,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中哼鸣的发声训练,帮助学生感知高音歌唱的头腔位置,通过打开喉咙的训练帮助中学生找到舒适自然的声音,深刻体会歌唱时头腔、口腔、胸腔的共鸣统一,感知面罩共鸣时声音的明亮和通畅。
中学生歌唱的难点应该是在音乐作品高音部分的演绎中,为了帮助他们找到高音歌唱中轻松自如的歌唱状态,教师可以运用模仿哭泣的歌唱训练方法,帮助中学生体验声音共鸣的状态,让他们在小声哭泣的方式训练中,掌握轻声歌唱的技能技巧,学会腔体联合运用的面罩式共鸣的歌唱[2]。
例如,在学习歌曲《茉莉花》时,我在歌唱歌曲的高音部分中,就巧妙结合了泣音歌唱的训练,运用模仿小声哭泣的声音,来引导学生找到歌唱的高位置。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我在训练中现场示范,让学生区分高位置和低位置音色的不同,让学生在聆听与实践结合的训练中,感知高位置歌唱的舒适,学生们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了泣音歌唱的头腔共鸣,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科学地歌唱。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头腔与鼻腔的共鸣,歌唱乐句时可以采用前半句哼唱,后半句唱词的方法,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中学生找到歌唱的正确位置,泣音歌唱的方法让中学生感知了高音歌唱时头腔、鼻腔和口腔的共鸣统一,为掌握正确的面罩共鸣式的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时,为了帮助学生演唱高音,教师可以运用模仿小声哭泣的方式,帮助中学生体验共鸣式的歌唱方法,正所谓“能哼到哪就能唱到哪”,运用这种泣音哼唱的方法,帮助中学生找到歌唱的高位置,学会轻松的面罩式歌唱方法。
歌唱教学中,要强调歌唱中的面罩共鸣方法,要在歌唱中巧妙运用三腔共鸣的演唱方法,正确掌握三腔的位置,结合人体结构图,做到全面了解发声的基本原理,帮助中学生掌握面罩共鸣的歌唱,歌唱中教师要强调咬字吐字,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中学生字正腔圆的歌唱。
例如,在学习歌曲《爱星满天》时,我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巧妙结合了人体结构图,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应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位置,这样的直观教学会帮助中学生更容易掌握面罩共鸣的歌唱,分清身体的各个器官部位,才能更科学地运用到歌唱当中,达到正确歌唱的目的。歌唱中我还针对学生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展开科学的训练,运用朗读歌词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歌词的咬字归韵,用字正腔圆的朗诵去扎实读字,做到歌唱中吐字的轻松自然、清晰准确,做到歌唱中面罩式共鸣的通畅舒适。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如借助人体结构图来了解发声部位,以便于更好地展开歌唱方法的学习,运用朗诵的方法来纠正歌唱当中的字正腔圆,帮助中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技能。
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运用一系列歌唱发声训练,引导学生感知面罩式的共鸣歌唱,提升中学生歌唱水平,帮助他们完美演绎音乐作品,促进中学音乐课堂的高效性。
[1]陈宇京.声乐演唱中共鸣腔体的作用及其打开途径[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8,(02):71-73.
[2]冯彬,孔令鹏.浅谈共鸣腔体在歌唱中的作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0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