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颖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156)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生物课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合作式探究式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需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往,这样的教学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然而,初中生物课堂中小组合作还存在不少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与疑惑。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常常采用前后或左右桌学生随意组成。这样随意的分组虽然方便,但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在这样组合的课堂中,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总是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勇于表达交流,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相反,平常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基本不参与小组学习活动,沉默不语,无所事事,坐享现成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是片面的、不合理的。
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初一刚接手,还没有对学生有所了解的时候,我是让学生自由组合的,经过几节课的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后,在不同学生的成绩、性格、语言表达及实验操作能力等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优化组合,尽可能使各小组做到水平一致,实力相当。教师既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合作学习的协调员,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调解。记得有个男生在小组实验合作中,粗心大意,不是把试管打碎了,就是把碘酒打翻了,导致小组中其他成员对他有很大的意见,不让他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男生被排挤,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对这个被排挤的孩子,我耐心开导和鼓励,对其他几个孩子也进行了及时的沟通,让他们换位思考一下,分析他们的行为是否恰当。在之后的课堂上,我惊喜地发现他们愉快地合作了。
类似的例子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让组员间合理分工,愉快合作,让组与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但有时教师往往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合作学习,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饮食与营养》这一节的教学中,要求鉴定馒头、鸡蛋清、肥肉等食物的主要成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完全按照书上的实验方法一步一步统一完成的,馒头用淀粉鉴定,鸡蛋清用加开水的方法鉴定,肥肉用放在白纸上挤压的方法鉴定。这样,小组合作方法、现象、结论都是一致的。组员间无需探究、讨论、总结和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教师主宰了一切,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对本环节教学进行了适当的改进,首先我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小组合作的目标,每一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鉴定馒头、鸡蛋清、肥肉的主要成分,当然在时间有余的情况下也可把自己带的零食比如饼干、花生等鉴定一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另外给学生三个提示:(1)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2)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物质,燃烧时还会发出臭味;(3)脂肪能在纸上面留下油斑。相同体积的脂肪比水轻,因此能漂浮在水面成为油滴。明确任务后,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刺激下,学生很快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中,最后小组讨论交流。由于是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整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亮点。不同的小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鉴定食物成分。比如说肥肉,大多数小组是把它放在纸上,用力挤压,留下油斑来鉴定的,但有一个小组采用了与书上不同的方法,把肥肉放在水里,根据其浮在水面上来鉴定。还有一小组不光把花生放在白纸上挤压,还在花生表面滴加碘酒,其中有一部分会变成淡蓝色,说明花生不光含有脂肪,还含有淀粉。这样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
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每个同学积极参与,争相发言,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只有制定一个合理而明确的合作学习内容,学生才能进行高效而有目标的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说这个任务过于简单,没有发散性和扩展性,学生不用合作就可以完成,那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而无实际意义。如果任务太难了,学生又无从下手。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花大量的心思精心备课,吃透教材,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来设计难度适中,又具有一定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这样的模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有时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可以把大问题转变成小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样学生才愿意真正动起来。例如在探究物体的哪些器官能进行呼吸的教学中,由于该问题涉及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只要是活的六大器官都能进行呼吸,那这样的生物课堂是枯燥的、死板的。而让每一小组针对六个器官都进行实验探究,那学生的工作量太大,一堂课很难完成。于是我将其设为一堂分组探究课,全班分为六组,每组分别探究其中的一个器官是否能进行呼吸。之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后进行组间交流,组与组间互相学习,最后共同归纳总结,掌握植物呼吸的特点。
总之,不适宜的任务会影响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而合理的学习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主动性,促使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很多老师对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仅局限于教师对小组及个人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间的自评、小组间的互评。明确有效的评价方式能给小组合作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科学合理的评价是要有激励性、针对性的。我们不光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合作方法、讨论交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表现优异的同学和小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有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地反思,从中摸索出更科学合理的小组学习方式来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这几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和不断改进,学生能从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培养创新精神,大大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1]张军涛.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5(02):84.
[2]谭大鹏.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