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孝珍
(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00)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袁孝珍
(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00)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迎来了全新的要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对于逻辑性和推理性较强的数学学科来说,这更加有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就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出发,探讨翻转课堂对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并且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构建;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而言,在于体现“翻转”的核心,是建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步骤上的翻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先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业巩固并开展相应的交流和探究活动。翻转课堂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实现对学生课下时间的有效利用。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充分规划和利用学生的课下学习时间。教师只有充分把握翻转课堂的实质,才能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秉持课下传授知识,课中深化知识的教学原则,做好课堂教学准备,以课堂上的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上的难点,尤其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普遍性问题。教师提前备课时,可以由主讲教师制作视频讲学,然后将录制好的视频上传到班级学习空间、学校课程网或者优质教学网站上,方便学生随时下载学习。制作视频时,教师务必认真准备,去繁存简,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教学案例或教学片断,做到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从而将视频教学时间压缩到10分钟左右。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同时,针对学生在课下学习环节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搜集和整理,在充分整合问题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授“有理数”的相关内容时,一些基本的知识概念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而对于“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大小”“有理数的分类”“正数与负数”等学习重难点,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时,应该进行重点讲解。课堂教学目标,则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自学情况而定,例如,很多学生对于“有理数的分类”掌握不牢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深化讲解。
从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个体上的差异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后的自主探究学习中对问题的学习深度和知识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基于这个事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交流沟通就会产生一定的距离。具体而言,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后学习活动探究更有深度的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收获;而能力弱和基础差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上都可能存在很大困难。这种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最终会传导至课堂教学环节中,导致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结合分层教学方法,以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实施分层,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更加有效的自主探究和交流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凭借课下自学活动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并能够进行一定的拓展,探究运用三角形全等性质触类旁通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只能通过自学活动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甚至很难全面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此时,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后学习的实际要求录制教学视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做到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结合。这样,同一个小组的学生才能够在针对性的辅导下达成学习上的共识,才能够获得相似的收获,进而提出针对性问题,然后通过有效的课堂辅导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分层教学的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才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课后学习和课堂辅导的功效,帮助学生通过课堂辅导活动更好地梳理知识。
翻转课堂模式要求师生角色进行积极的转变与互动,进一步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具体而言,数学教师不再利用课堂教学完成对知识的传授,而是引导和监督学生的交流和学习活动,确保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同时积极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他们在课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展开探究学习活动,然后带着收获的知识和疑问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监督者和协作者的角色,只有完成这种师生角色上的转变,才能确保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
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课堂时间得到更有效的安排,在充分开发学生课余学习时间的前提下,教学效率更高。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环节。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有效充当着学生学习监督者的角色,有更多的时间发现学生学习上的疑难点,从而能够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效果的总结和评价工作,通过有效的总结和评价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具体而言,对于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总结出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的问题,同时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特殊问题,也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后评价在肯定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从而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学生在完成课后自主探究性学习任务后,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及时反馈信息,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交流方式及时反馈学习上的心得和困惑,教师则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总结和评价。
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展总结和评价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就课下自主学习的疑惑与教师进行当堂讨论,营造一种共同探究、解决数学疑惑的氛围,有效保护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及时的总结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和疑难点。对于闪光点,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于疑难点,教师在及时解答的同时,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总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的优势还会得到进一步认可和开发。翻转课堂促进了师生角色的有利转变,明确和巩固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翻转课堂下,教师扮演着学生学习活动监督者和协作者的角色,通过开展合理的分层教学、高效的总结和评价活动,有利于完成对课堂和课后教学活动的有效串联,在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学习和推广。
[1]程建军.更新理念走进符合“生本”的高效课堂——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探究的艺术[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1).
[2]姜国生.探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路——浅谈如何让合作探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2(5).
[3]郝永军.重铸课堂流程 实施差异教学——关于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三四四法”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教学,2015(4).
袁孝珍,1979年生,女,江苏苏州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