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017-02-15 15:55:15叶亚敏
名师在线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印花布纹样情感

叶亚敏

(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江苏南通 226000)

中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叶亚敏

(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江苏南通 226000)

教师应当认识到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的重要性,在美术课堂上,美术作品凭借形象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即审美情感的产生,从而使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审美情感构成了艺术的深层内涵,在中学美术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美术教育;教学实践

引 言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审美的生活,学生在学习或生活环境中表现出一种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素养,其艺术审美过程就是作为欣赏者本位的人与被欣赏者的一种情感交流,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一、掌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将情感视为教和学的核心过程,情感支持提供了探索如何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以便促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终身的、热情的学习者的理论结构。教师识别和支持学生审美情感的技巧以及对自身情感的内在理解和表达都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力求创造审美情境支持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以达成多种课堂目标,逐渐消除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距离,丰富其精神世界。在创设的情境中,因为施教者和受教者共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处于同一审美情境,双方共同赏析、共同感受。“施教者”传授知识的权威感因而淡化、隐退。审美媒介的信息不是由“施教者”向“受教者”说教和灌输,而是双方平等式的对称,其气氛是活跃、轻松和自由的,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才会被激发出来,学习成了一种自觉的要求,充满了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又指导着师生的相互作用,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

例如学习《纹样设计》一课时引进一些与时俱进的话题让学生产生兴趣:国际舞台上彭丽媛穿着的蓝印花布服饰就展示了中国传统纹样之美,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纺织品的要求。彭丽媛身穿的这件蓝印花布上衣是凤凰团花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团团圆圆,而中式立领又增添了几许端庄、典雅,工艺精湛、纹样清晰、蓝白分明,教师告诉学生这件礼服用料不过半匹,也就是两百多元的样子时,学生顿时既惊奇又自豪,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纹样设计的个性魅力。

在《纹样设计》这一课中,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室中营造一个纹样的世界,展示一些门帘、壁挂、台布、鞋帽等装饰有艺术纹样的工艺品,以日常生活切入,引导学生对周围物品的关注,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领会纹样的结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由教师情境的导入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在情境中展示的图片也更加生动具有说服力。布置作业时也可以重回情境:请学生为身边的几样物品设计一个美观的纹样。

当然,授课中应注意到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传达方式,深入浅出,回避生硬、冷僻的知识术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从而对美术课程显出极大的兴趣。

二、感知印象,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情感体验

艺术家的审美情感构成了艺术的深层内涵,当学生随着老师的引导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时,对于作品的主题、主角或环境进行印象式的感性认识,能够感知到作者的情感,内心会流露出一种收获的愉悦感。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比如互动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师生讨论以及探索发现等,把握好学生对情和美之间的转换,将审美情感的培养内化,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的体验和积累。

《服装设计》就是这样一节课,通过学习服饰知识,培养学生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针对学生爱美而不会美,对美的认识比较模糊的情况,我把教学分为几步:1.了解学生现状。2.认识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3.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色彩搭配、服装穿着应注意的问题。4.在服装上添加纹样,完成一幅独一无二的服装效果图设计。在上课前让学生们收集一些穿着不同服装的人物图片。上课时先让学生展示图片,并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最后教师进行小结。作业时通过添加纹样来装饰美化服装,确保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获得有效提高,在艺术审美情感体验上得到丰富和发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蓝印花布纹样设计、装饰、美化服装,表达热爱家乡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

三、进行分层教学扫除情感障碍

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扫除情感障碍,升华和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生与美术从“沟通”走向“超越”。

要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去思索为什么艺术家会采用这种手段来表现,这种联想和想象,可以是由旋律、节奏、点、线、面、造型、色彩等基本要素引起联想,还可以是由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象。如《纹样设计》一课中,教师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蓝印花布为例,先让学生感受到纹样设计之妙,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南通蓝印花布纹样的造型多以点和短线组成的原因是什么。接着组织讨论,学生深入思考后发现了原因:民间艺人要根据设计的纹样用刻刀将油纸镂刻成透空的漏版,为了防止花纹脱落,纹样不能形成封闭图形,只能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斑点和短线间隔地组成具象或抽象的纹样。这种由点、线和较小的块面,通过连续或集聚的形式,产生了一种富有节奏的、性格分明的关系。学生感悟:蓝印花布的这一工艺上的局限最终转化为蓝印花布独特的造型手法,形成了它特有的形式美——斑点的形状及其组织和排列的节律美。教师小结:其实单独地看纹样中的一个点,本身是不具备节奏和韵律的,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纹样,它才具备了纹样所赋予的感情和价值。

分层次教学:以《纹样设计》为例,教师布置了多样化的作业,可以选择课前备好的模拟物品来装饰:文化衫造型、圆盘造型、几何风筝造型,难度大体上是从易到难,让学生自主选择。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造型基础好的选择装饰风筝的比较多,其次是圆盘的,文化衫的最少,看来许多学生还是很愿意挑战一下自己的。平时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很愿意选择其中的一项,并且因为少了“竞争对手”更加容易出效果。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心理的变化,一定要安排好教学内容的难易递进,不要让学生因表现时的困难而失去培养审美情感的机会。

不同的学生因生活背景、心理状态不同而感受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也不会相同。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让学生“直抒胸臆”,同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有些评价、看法也许幼稚、肤浅或不全面,但只要是认真的,是真实的体验,教师都应予以尊重。正因为有了不同的感受,学生创作出的作品才不会千篇一律。

结 语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情感绝不是简单的“附加物”或“马后炮”,而是通过最为有效的师生互动引发了积极的情感并维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感受美、内化美而获得敏锐、微妙的审美情感,能把我们从凡俗的生活中超拔出来,使人不易庸俗,过审美的生活。

[1]胡玉敏.论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作用[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2]魏晓娟.蓝印花布纹样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叶亚敏,女,1976年出生,艺术硕士在读,现任职于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印花布纹样情感
黄梅君作品
大观(2023年8期)2023-09-25 06:21:16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华人时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44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08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国外印花布色彩设计赏析
纺织报告(2016年5期)2016-06-25 09: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