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强
(江苏吴江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00)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陈建强
(江苏吴江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00)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让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会生活。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基础,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尝试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认知与探究、凸显学科思想和知识活学活用等方面来开展化学教学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高中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发展、过程和方法的发展、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些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通过化学实践、化学认知和化学运用三个维度的实施和参与。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系统地提供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化学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包括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概念、原理、观念和方法等,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品格。那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化学教学呢?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化学核心素养中的一个体现和功能。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不但是让学生学会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其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新版苏教版化学教材体系中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理论的安排跟以前不一样,是穿插安排、螺旋式递进的。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把零散的知识网络化,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和掌握知识。根据新化学教材的特点,我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验证等课外活动来讲述物质性质规律,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形成一般的学习方法,从而做到学会学习。
例如:在序言课中,很多教师喜欢做镁条燃烧的化学实验。因为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到后面学习氧气的性质再做一次实验,为学习和掌握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铺垫;到高中学习镁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并注意观察,回答所观察到的现象,普遍的回答是耀眼白光和白色粉末。有同学会发现白色粉末的边缘有黑色固体,为什么?
教师由此引出课本内容镁是很活泼的金属,不仅与氧气反应,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粉末和黑色的炭黑。这时学生会感到高中比初中能学到更多东西,求知欲望高涨。教师可趁机引导学生观察有无淡黄色物质夹杂其间。学生发现有的同时,会感到自身的观察力不够,更想知道原因。这时,教师提倡学生课后上网搜索或去图书馆查资料,然后通过教师的设疑、激疑、质疑、析疑、释疑,学生的知识螺旋式层层递进,越来越丰富。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过程,学会了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进行启发式的教学中,常常把教学内容通过问答式来进行,把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一个小问题。有些问题是递进式的,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启发,学会认知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了化学必修1的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内容后,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卤素的性质。首先是制备氯气,多数同学的设计方案是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获得氯气,然后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氯气。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氯气中有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怎样把氯化氢这种杂质去除。思考一会儿后,有的学生想出了如下方案:必须加塞子,尾气要吸收,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实验装置比较复杂;二是收集气体很麻烦,这样就导致后面研究氯气性质实验缺少时间。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是否可以用最简便而又有效的方法制备氯气。通过这样层层启发,最后得出氯气有效而简单的方法是:用浓盐酸和氯酸钾混合,不需加热即可得到氯气。化学方程式是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下课后让学生继续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方案来制氯气。有同学参考了高考练习题设计的方案:把一张白纸放在玻璃片下面,然后在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摩尔溴化钾、含有淀粉的碘化钾溶液、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含KSCN的FeCl2溶液各1滴,并且让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并且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然后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这样也能制作氯气。其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这样反复启发式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和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很有帮助,也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认知和探究过程。
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更要主动参与,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把知识的结论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这种教学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转变为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发展。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要重视学习过程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发展核心素养,真正有所创新。
比如,跟学生探讨臭氧空洞的问题:臭氧空洞往往出现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和青藏高原的上空,那么这些氟利昂是哪里来的?难道我们发达地区使用空调、冰箱所释放出的氟利昂都飘移过来了?通过翻书查资料上网探求后,有的学生说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是氮氧化物和氟利昂;有的说是天外星体的影响,而且某国科学家就是这个观点;有的说破坏臭氧层的不是氟利昂里的氟而是氯,说市场上的“无氟”环保冰箱应该叫“无氯”冰箱;还有的与我谈极性分子的判断可以从物理学角度的场理论解释,等等。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诱思探究的过程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造成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传统的化学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对化学学以致用,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学和用相结合。
比如,学习完有机化学的乙醇、乙醛和乙酸后,在活动中给学生介绍“杜康造酒儿造醋”的故事,并发问:为什么杜康在伊川能酿出好酒,而其子黑塔在镇江只能做出酸醋?我们也来做个实验看看,等等。这样的活动使知识更生动地呈现出来。这种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开放式学习,能够让学生真正做到学和用相结合,真正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涨。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应对新课改以及适应高中教学新大纲的要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1]朱鹏飞,徐惠.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对化学核心素养构建的启示[J].化学教学,2016(07).
[2]杨香涛.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7(01).
[3]吴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J].化学教学,2017(02).
[4]史寒明.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在教学中培育合作能力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43).
陈建强,1980年生,男,江苏苏州吴江人,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