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娜
(泰兴市宁界小学,江苏泰州 225400)
如何指导孩子画有“童趣”的画
叶 娜
(泰兴市宁界小学,江苏泰州 225400)
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情感的直接途径之一,要让儿童在美术创作中拥有“童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象力、形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儿童进行造型能力训练,绘画过程中尤其注意创作构图,还要注意色彩调配和涂色技巧,教师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导孩子画有“童趣”的画。
简笔画;稚趣性;构图;涂色
儿童画创作,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儿童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力和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指导儿童画创作呢?
以简笔画的形式,从最简单的几何符号(○△□)入手,由简及繁地训练儿童对植物、动物、人物、景物等客观形象外部和内在关系准确度的表现能力。掌握各种客观形象的造型特点及描绘的规律。同时教师应讲解简笔画的描绘步骤:由大到小;由简到到繁;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并且对儿童所掌握的形象进行想象和创造,以添加、再塑造等手法进行有效的训练。然后进行适量的人物动态及景物写生练习。
比如人体动态练习:可把人体简单地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利用基本形的原理,把头概括为圆形;把躯干概括为方形或梯形;四肢可用直线表示,如手臂可用两段长度相近的折线表示,手腕用一条短线表示。人体的不同运动姿态都可以由这些基本形的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组合来表现。先把人体三部分基本形的位置处理好,抓住整体的效果后,再来刻画五官、手脚、服饰等,最后用较肯定的线条把人物的形象勾勒出来。从速写、记忆画开始,练习儿童对人物的走、跑、蹲、跳等动作及正、侧、背各种角度的描绘能力;同时结合表情变化特点,表达儿童的精神世界。
构图对一幅画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而对构图一无所知,就不能画出清新、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画来。构图就是构成画面的一个基本办法,构思好画面的情节、内容,使其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构图的形式有三角式构图、S形构图、对角构图。教师应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画作品,分析其构图特点,让儿童从理性方面认识到一幅好的构图对艺术作品的重要性。题目的设置也应切合儿童的活动范围及生活实际,如《我的家》《快乐的假日》《生日》《校园处处有雷锋》等。从单色稿开始,做到轮廓正确,景物特征突出,人物神态生动有趣,构图完整,主题突出。
如命题画《我的家》,可表现的范围很广,但就画面的内容来说,主要是物和人两类。物即家中种种的摆设布置,人即家人,包括学生自己。从构思的角度来看,一幅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那就要指导学生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一景即家中的某一个角落,如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等,把它的环境画出来;一事即以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来表现,如与家人一起看电视、晚上灯下做作业、帮助做家务活等,要画出人物在家庭做些什么,才能体现出我所爱的家。
在儿童绘画过程中,铅笔稿、黑白稿效果都还不错,然而一旦着色,画面就会出现零散混乱的效果,这些都是不合理的涂色方法造成的。
首先,教师对色彩的类别及性能进行简要的介绍。颜料有水彩笔、蜡笔、油画棒、水彩水粉和国画颜料等。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但如果没有了解颜料的性质及性能,不能盲目运用,以免画面脏乱不堪。
其次,向儿童传授色彩的相关知识,如色轮、色彩的调配,色调、色彩的和谐。
最后,指导儿童画的基本涂色技巧:深邻近色双勾平涂法:把所描绘的物体用勾线笔单勾一遍,选择应涂色的区域,用深邻近色沿勾线笔内侧再勾一遍,在双勾的区域内用比彩色笔色彩略浅的油画棒均匀平涂。邻近色混涂渐变法:把相邻的色彩间相互穿插涂抹,使之产生渐渐变化的效果。擦边渐变法:沿着所描绘的物体的结构线,擦边涂抹,使所表现的物象更有立体感。只要能使画面整洁丰富,任何一种涂色方法都是可行的。
平时教师呀引导学生在课外认真观察植物、动物、人物、景物的色彩。应充分发挥儿童的色彩感知能力及天生的色彩调配能力,巧妙地运用色彩去表达自己所画的对象,充分地表现儿童画的重要特征——稚趣性,而不能加以太大的限制及知识的灌输,以避免画面过早地趋向成人化及呆板单一。
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教师要牢牢记住所指导的儿童画是儿童的画,所以必须要有较强的“儿童味”,即“童趣”。如果让孩子们画成人的画,那就会成为“小大人画”,这样既缺乏“儿童味”,又不具成人功力。这种创作当然是失败的。要让儿童画有“儿童味”,就得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大胆地去画,尽可能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大胆地表现出来(不管用什么工具、什么技法),把他们丰富、大胆而幼稚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定稿时,教师只能在构图的处理及整体效果方面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这样由学生自己用“心”表现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有品位的“儿童画”。
教师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不要拘泥于用笔、用彩等一些传统的技法上。因为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一些方法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当然就是他们要表现的“技法”。应该从画面的整体效果出发,注意大的层次及色彩变化就行了。更不要面面俱到,要指导学生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特征表现出来(即从大处着手),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多种工具、综合使用多种技法。
孩子们画画,往往只注意一些表面的特征,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一些内容,即把表面的一些内容画得很大(凭主观意志),而把其他内容画得很小,甚至不画。这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也是他们最直观的表现。教师在指导时,千万不要加以指责,而要先肯定孩子们能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且他们有些夸张表现是好的,合乎情理的(如能把物体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而不面面俱到,是很好的),然后再指出某些内容不合乎情理,甚至是不对的。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要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加以夸张表现(如画公鸡时可突出鸡冠和尾巴)。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教师还要引导他们注意物体大小的比例关系,这样慢慢地向较成熟的画法迈进。
总之,指导儿童画创作要以发展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儿童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美术教师神圣而艰巨的职责。
[1]陈大楚.儿童画教学创意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米学军.“童心说”美学新解[J].安顺学院学报,2007(01).
叶娜,1990年生,女,江苏泰兴人,泰兴市宁界小学美术老师,2013年论文《怎样读好“书法”》获“第七届中国教师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广陵镇环保题材作画获一等奖,2015年参加泰兴市艺术展演指导作品获三等奖,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