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丽
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学习写作方法,内化文本语言。但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机械地反复读,语言苍白,方法单一,缺少情感铺垫,朗读效果不佳。那么如何走出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泥潭呢?我们可以学学名师以读代讲的智慧。
【片段一】王自文老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课教学片段:
师:“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你知道这“又一年”已是多少年了吗?诗人陆游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了整整65年了。65年——780个月,65年——23741天啊!同学们,1年过去了(指向诗句)——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10年过去了——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
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赏析】由“‘又一年’已是多少年”引出了“65年”,再将“65年”换算为近千个月、数万天,数目一步一步地扩大,深深地刺激着学生的神经。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教师情满胸腔地采用了“1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65年过去了——”的层层递进、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又一年”这似乎平淡的表层感悟蕴含的悲伤、凄凉和无奈。每复读一次,学生情感的潮水自然就随之澎湃升腾。此时,任何分析、讲解都是多余的,这声声朗读才最能表情达意。
【片段二】张祖庆老师《詹天佑》一课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吗?
生:不是。
师:是——
生:经常说。
师: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说——请同学们一起读。
生:(齐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当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勘测不很精密的时候,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请女生一起读。
生:(齐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当看到极少数工程人员因条件艰苦,消极怠工时,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大家——请男生一起读。
生:(齐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从詹天佑对工作人员的一次次勉励声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各自内心的感受。)
【赏析】张老师围绕“经常”一词创设了三种语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话语,使学生透过这一声声勉励的话语感悟到詹天佑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工程人员的严格要求,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声声勉励已内化为学生的生命语言,蕴含着他们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激情升涌,融情入境,情感的岩浆喷涌而出,文本内在的情味和意蕴也一览无余。
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以读代讲的功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泛泛而读,唯有教者引导得法,方可奏效。上述两位名师的做法如出一辙: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般地“复读”,这“引读”与“复读”均由一个“情”字牵引,这“情”又是通过教师步步逼问之“言”和精心创设之“境”引出。实践证明:只有教师通过语言和情境“以情激情”,学生方能在诵读中“以读悟语”“以读悟情”。这样,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理念才会得到全面科学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