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泽
在教学中,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加以指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其表达能力。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就设计生活问题、引导表达,倾听真实回答、揣摩学情,积极拓展延伸、拔节思维,尊重个性差异、兼容并蓄等几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在静心倾听,促发课堂动态生成方面的体会和心得,以供广大同仁参考和借鉴。
在课堂上,教师为了听到学生更真实的想法,应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导课前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叙述,在讲述过程中进行思维跃动,进而进行课堂导入,如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春光染绿了我们的脚》一课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设计了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春天的环节。有的学生说:“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有的学生说:“春天来了,湖中的冰融化了,柳树姐姐的辫子变绿了,迎春花也害羞地开了。”有的学生说:“春天充满生机,让人有一种想要不断努力、奋发向上的欲望。”还有的学生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应该为一年的学习做计划了。”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对春天的理解。通过倾听学生的认识和想法,我趁机导入了课文的内容。课文的作者又是如何来描写春天和表达春天的呢?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的特点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学生通过对作者思路和自己思路的比较,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激活思维,让学生进行表达,倾听他们思想的跃动,以此进行课堂导入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促进他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演“独角戏”,应该不断地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追根究底的提问方式,通常可以倾听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的真实声音,教师再判断从学生那里获悉的信息,从而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加以肯定,对错误的理解进行纠正。
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时,我先为学生讲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当时作者处于官场失意,且与亲人分离,又恰逢中秋佳节,在加倍思念远方亲人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词作。整篇文章突出了作者“思念”“埋怨”“宽慰”等情感变化。为加深学生对作者、对课文的理解,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想作者所想,悟作者之情,深刻体悟作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的胸襟。为得知学生的理解情况,我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作者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总结出大气豪放,不怨天尤人等等。我进一步提问:“古往今来有哪些名家与作者苏轼属于同一类人?”这时有学生回答有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著名诗人,也有学生回答柳永、李清照等著名词人。我通过倾听他们各种各样的回答发现,学生对豪放派词人和婉约派词人的理解不完全正确。为此,我又进一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了豪放派词人与婉约派词人的不同点,以及分别对他们著名的代表作进行了赏析,使学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通过追根究底的提问及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了解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正确的思维加以肯定,对学生错误的思想进行纠正,使每个学生都对学习内容能有正确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及目标。
语文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本,在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内容后,还要不断地向课外进行拓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思维拔节声,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讲解,加深其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针对文中较多的口语对话,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切身体会汤姆的感受及对爸爸决定的不理解,以及感受当时汤姆希望侥幸逃脱的心理。通过表演,学生将课文中有关捕到大鱼汤姆不想放掉,而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鱼放掉的内容在课堂上生动地再现出来,从而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寓意——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对与错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通过表演,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提升,已经初步有了是与非和对与错的认识,在是与非和对与错面前明白必须正确选择。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我又拓展讲解了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如网络游戏、吸毒、盲目跟风、崇尚享乐等,面对诱惑,作为一名小学生又应该如何应对?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发言,在倾听学生发言后,我及时总结并进一步勉励学生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面对诱惑,懂得拒绝,懂得取舍,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为祖国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因此,在课堂上,要根据课文内容就事论事,倾听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了解他们思维的变化,必要时适当地给他们进行课外拓展,利用教材中的道理,去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为了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用心倾听学生心声的方式,鼓励他们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进行引导和梳理,从而完成对他们的因材施教。
如教学《烟台的海》一课时,我首先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要求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想象文章中描写的风景。学生完成朗读后,我要求他们对脑海中呈现的风景进行描述。有的学生表示:“冬天的海边寒风凛冽,但是依旧有很多人站在海边欣赏大自然的风光。”也有学生说:“夏日的海面风平浪静,游客们愉快地在沙滩上玩耍。”根据学生的描述,我发现虽着重点不同但想象力极其丰富,因此我首先给予学生肯定,然后引导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将文中提到的风景添加到自己脑海的画面中,以自己的理解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更多内容,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每个学生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课文,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还应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表达,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注重学生的思维拔节,倾听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才能够有效而圆满地完成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