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姜继锋
崇德善美 育德于心
——探微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路径
⦿江苏/姜继锋
陶行知先生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优良的道德品性是人生的最大财富,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填补道德的缺陷。品德历来排在“德、智、体、美、劳”五项学生素质指标中的首位,道德素养是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在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中德育为先,培养“道德小公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德育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管理、诚心经营。笔者作为一名德育工作管理者,在自己的工作舞台上以“崇德善美、育德于心”为宗旨,创新德育管理方法,探寻有效德育路径,提高德育工作质效。
环境造就人才,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影响极大,孟母之所以三迁正是为了给孩子选择一片适宜成长的文化环境,正向积极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文化管人管住魂。”文化环境犹如无形的推手,推动学生积极上进,又如同无形的鞭子,无形地鞭策学生前进。至美文化环境更是一种高级精神营养品,为学生道德品性的提升起着滋补功效。我着力构建至美文化环境,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用饱含深层内涵的精美环境去熏染学生。趁着学校每年进行校园环境优化建设的契机,我极力向学校领导建言献策,围绕德育文化美化校园环境,在全校构建德育大文化。学校在宣传栏中开辟了德育专栏,每月一个德育宣传主题,或感恩主题,或孝道专题,或展示本校道德标兵,或介绍感动中国人物,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德育内容,成为校园德育的一道靓丽风景。教室内外悬挂国内外道德模范人物画像和名言警句,每个班级还在教室内设置了富有个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展板。“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就连插在草丛间的标语牌也成为德育的窗口,有的写着“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有的写着“以道德立身,做文明公民”。文化环境建设中力争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使每一寸土地都散发德育气息。德育环境不只是摆设,为了充分发挥环境文化的教育感染作用,我们要求各班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共同解读领会其中的内涵,要求学生围绕一些人物、故事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德育活动引向深入。
卢梭说过:“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善是人之根本属性,也是修身立德的基石。至善方能至美,因此,我在德育管理中将“善”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重点构造“至善”活动平台,开展“友善”主题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学生道德的发展需要在行动中历炼,用实践活动来夯实学生思想,提高道德情操。为了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我在工作中不搞“一阵风”的形式主义德育活动,而是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系列活动中润养学生品德,提升思想境界,通过较长时间的序列活动,扎实推进品德教育,让“善心”的种子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发芽生根。我设计并倡导全体师生开展“日行一善”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享受到行善的快乐,形成行善、扬善的良好行为习惯,从“日行一善”发展为“终身行善”。活动历时两个月,每星期一个主题活动,“道德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言善、演善,在经典浸润中净化灵魂;“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让学困生、贫困生等问题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感受到友善的温暖;“我是当代小雷锋”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行善的快乐。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德育工作不能靠灌输强塞,需要春风化雨般地无声润泽,在为期两个月的“日行一善”实践活动,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平台,促使学生萌生善意,主动善行,结出善果。
洛克说过:“优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养。”使每个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养是小学道德教育的宗旨,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不强,道德内化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断反复,这就需要外在的监督与引导,需要正能量的观照与引领,为他们品性的优化保驾护航。
团队的力量与智慧是无穷的。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各种学生管理组织,如“红领巾监督岗”、“文明监督岗”、“少先队监督岗”,这些团体性组织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机构,各种名称的监督岗的职责都在于管理学生纪律维护学校秩序,以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笔者认为监督岗不能仅是检查与管理的职能,监督岗应当成为示范岗,成为德育的生力军。我们应当利用监督岗成员身上的正气,发挥督导引领作用,用真情去吸引与带动全体学生,构筑一个至情德育保障体系。监督岗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学校的精英,无论在学习上还是思想上,都堪称楷模,我要求监督岗全体成员在执行检查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对其他学生既要督导又要帮扶,在各项活动中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人,催生学生的自觉行为。
学校教育,德育为本,让我们在德育工作中用心育德,为学生构建至美文化环境,构造至善活动平台,构筑至情保障体系,促使他们修德于心,崇德善美。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