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注重形式,缺乏实效。本人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政治课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71-2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此外,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肯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也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设计不合理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有的老师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就能找到答案),没有小组合作的价值。可以说是为了讨论而讨论。小组合作仅作为形式表现出来,表面热闹,徒有合作之形而无交流之神;有些老师在教学内容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这样的小组讨论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学设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老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一提出,就让学生立即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绝无实质意义。
二、学生间的交流效率不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合作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是陪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一两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甚至趁机说闲话,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面前往往没有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学生缺乏合作技巧
在合作学习小组刚组建时,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合作愿望,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则变得兴趣全无、应付了事。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合作技能,不懂得如何与人合作取得成功。如:因为陈述者的表达不甚明白,有一个学生对他说:“算了吧,你自己都不知道要讲些什么!”这样的行为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我们可想而知,假如学生这样说:“你刚才说的我不太清楚,能不能请你再详细说明一下?”结果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在课后与学生个别谈话中,有的学生说别的同学经常会打断他的发言,让他觉得不能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自己也思考过,但不知怎么表达;有的同学说我讲的时候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听,让他觉得很没面子,有的同学说当我指出别的同学的错误观点时,他不接受……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往往因不懂合作技巧而难以产生合作行为。总之,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缺乏目的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自由放任的状态。
四、教师评价不恰当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以为……”,“我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这样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通常会严重地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可能发挥好“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优化问题设计策略,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1.适当选择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在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一般最多两个回合。
2.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问题”,把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这些问题可以是一定的时政性材料或是现实生活的背景,并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目标指向,它们没有书本上的现成答案,它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因而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这样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设计问题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符合学生思维习惯。
(二)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控制与评价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实施的中心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监控和指导。否则会使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意图、课程的理念得不到有效贯彻,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且学无所得。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控制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使各小组都有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各组力量均衡。教师还应以“合作参与者”的身份组织学生探讨研究,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调控课堂,引导督促,这样以来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评价,如可通过板书对富有创意或积极主动的小组适当加分并加以鼓励。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不仅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更应该是看学生表现得如何精彩。反馈评价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他们不再把政治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一种享受,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指导必要合作技巧,形成学生合作行为
1.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2.教给学生适当的交流规则。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可以展现自我、探索真理,带来视界的开阔。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能更好地促进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
3.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主持人”的协调下,每一位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4.尊重别人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一位学生要认真倾听同组成员的意见,在听别人发表意见时,注意力要集中,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发言。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间的知识、态度、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小组成员的合作习惯的培养等,仍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探索与研究,以寻求这种学习形式的不断完善,努力探索出适合政治课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健全和完善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从合作中获得发展,让学生成为有合作意识的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朱慕菊.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