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设中把握『生成』
——以《夜书所见》教学为例饶爱国

2017-02-14 20:53饶爱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韵脚首诗预设

饶爱国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的叶绍翁,主要讲述了自己孤独在外,因秋风落叶联想到自己的孤苦伶仃,后看到远处篱笆旁还有一丝灯光,猜想是孩子正在捕捉蟋蟀,进而联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的故事。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因而在具体讲解分析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注释并结合联想、同桌交流等方式说说诗句的意思。其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能熟读这首诗,现在请用老师教给你们的方法,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生根据方法进行自学)

师:刚才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但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分享。现在谁来说说你理解的一句诗?

生:老师,我觉得这首诗后两句的顺序应该颠倒一下,按照我理解的顺序,应该是“夜深篱落一灯明,知有儿童挑促织”。

师:这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只有诗人看到了远处篱笆的灯光,才猜测是有孩子在那里捉蟋蟀。

师:你理解得很深刻,提得问题也很有见地,可见你是真正思考了。那现在谁来说说诗人为什么要写成“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生沉默)

师:那我们先把这首诗的顺序调整一下,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试读比较)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老师,我感觉顺序调整后,读起来有点拗口。

师:原来的诗呢?

生:比较顺口。

师:很好。你这个发现很有价值。现在我们就来集体研究一下每句诗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生:第2句和第4两句中的“情”与“明”的韵母都是ing。

师:不错。这种现象叫作押韵,目的是让整个古诗读起来更流畅,富有节奏。一般情况下,在四句诗中,是第1句、第2句和第4句押韵,至于第1句中最后一个字是“声”,在古代也是划为同一韵的。如果我们把顺序调整了,那读起来就不那么和谐优美了。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感悟一下。

(生品读)

师:同学们,在古代很多诗句中,为了让句子能读得更流畅更优美,大多会调整句子或词语的顺序,但是我们在理解中却要把其再调整过来。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再读一读,品一品,感知一下其中的奥妙。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针对“韵脚”这一知识点,由于内容深奥,笔者在预设中并没有涉及,但学生的质疑却给整个课堂教学增添了精彩。而笔者也充分利用生成,顺势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感悟,以便让学生对古诗的整体特征有个初步的理解与体会,这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据了解,课后很多学生都针对这一现象,对古诗进行了研究,比如典型的“处处闻啼鸟”,这里“啼鸟”应该是“鸟啼”,但是为了句子和谐优美而进行了颠倒。这种方式不仅没有让学生感到学习古诗的枯燥,反而从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另外,笔者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疑惑,引导他们生成精彩,但实际上这种精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笔者在课前充分研读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把握,不被教案所束缚,不被预设所局限,智慧地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而推促课堂精彩生成。从这一点来讲,正确处理生成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这依赖于教师平时的积累。

课堂生成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上述教学片段中即便针对韵脚这一相对深奥的知识,笔者也没有进行枯燥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主要通过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感知。这种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彰显他们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此外,值得指出的是,针对古代“十三韵”知识,笔者只是一笔带过,点一下第一句中的“声”也是同一韵脚。这样点到而不详解,不仅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同样也给学生以后了解古诗、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韵脚首诗预设
《上课没人抢》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我想写首诗给你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笠翁对韵》韵脚分析
韵脚怎么押?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还诗歌教学的本义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锤炼汉语发音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