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机制研究”成果报告

2017-02-14 19:43
大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层面课程标准中职

由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齐守泉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DJA130334),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中高职专业衔接的研究内容,就是通过多元诉求、研究理论基础、构建结构理论、找出现实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进行实践路径设计、构建保障机制。

课题以中高职专业的衔接为研究主线,以专业规格、专业目录和专业内涵要素为衔接点,专业规格、专业目录是衔接的前提,由国家层面进行规划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标准、专业师资和专业教学资源专业内涵四要素是衔接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中高职院校来实施,以顶层设计和协同管理作为外部环境保障。呈现为从上(专业规格、专业目录衔接在国家层面的规划落实)到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专业师资、教学资源等要素衔接在职业院校层面的实施)、从内(专业内涵的衔接)到外(外部环境的保障)的立体结构,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由此所构建的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理论构成研究的依据。

1.从论述研究目的出发,明晰中高职专业衔接研究机制的诉求,分析研究的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提出研究假设、技术路线、研究方法,设计了研究框架。

2.高职专业衔接研究的理论基础。对衔接、专业、中职、高职、中高职专业衔接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确立了国家意志和办学实体两个层面的分析视角。通过对中高职专业衔接在现代国家规划坐标系中的结构地位分析,以及专业衔接的路径结构设计,构建了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理论。

3.中高职专业衔接的现状调研与分析。以中高职专业衔接试点典型的经济体作为调研样本,从调研目的、调研对象、样本描述、调研方法、调研工具等方面进行调研设计,采取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调研结果得出调研结论,明晰中高职专业不能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为中高职专业衔接的路径设计提供依据。

4.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国外经验。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中高职专业衔接的说法,但通过选取与研究相似度非常高的、中高职专业衔接几个要素方面的做法及可借鉴的经验,从中找寻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启示意义,服务于国外经验本土化借鉴的需要、服务于研究的需要。

5.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国内经验。对我国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各种模式进行归纳,从国家层面的实践提炼出“紧密型自循环衔接模式”、“相对紧密型分段贯通式接续模式”和“松散型自由式对接模式”三种专业衔接模式。从办学实体层面的实践提炼出“紧密型中高职专业一体化发展模式”、“相对紧密型中高职专业办学联盟式衔接”和“松散型职教集团化专业衔接模式”,对三种模式的定义、模型构建、运行体制机制做分析。

6.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实践路径设计。针对目前中高职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探寻出适合中高职专业目录规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标准、专业师资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等要素的若干专业衔接路径。

7.中高职专业衔接的保障机制。为了对设计的若干专业衔接路径做到有效保障,结合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理论,构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研读,查阅了我国三十多年来中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关资料,包括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了解该课题研究现状,发现当前影响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为确定研究内容、分析研究问题提供参照,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为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依据。

2.调查研究法

课题组设计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教师与学生调查问卷各两种,择取济南市12所不同办学类型和办学水平的中高职院校,其中高职院校2所(包括民办)中职学校10所(包括民办)。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6份,有效问卷296份。通过问卷调查对相关问题进行调研。

3.访谈研究法

根据中高职专业衔接的现状,设计10个访谈问题,对中职、高职、教务处长、产学研处处长、招生办主任、专业课教师、学生;职业教育相关的行政领导、学会领导、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等进行访谈,了解掌握中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基本状况、发展困惑及解决路径。

4.比较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比较分析法贯穿于对现有资料梳理和分析的全过程,通过对现有研究中相关成果的比较,进行分析扬弃。包括横向的国别比较,分析了部分西方国家如英、澳、美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关于专业衔接有关要素方面的做法,为机制构建提供借鉴经验。

5.案例研究法

剖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成功个案,分析中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衔接人才培养获得的先进经验,检验丰富实证研究结果,为路径、保障机制提供依据。

二、结论与对策

课题着眼于中观层面,从国家意志、办学实体二个层面,对中职、高职之间的专业衔接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纵观整个课题,得出研究结论如下:

一是构建出中高职专业衔接研究结构理论;二是通过调研得出现实中存在五个方面问题;三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得出五个方面启示;四是总结国内六种实践模式发现其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五是设计出专业规格目录、专业内涵要素衔接的实践路径;六是中高职专业如果有效衔接应该在三个层面设计保障机制。

结合研究结论,形成如下对策:

第一,针对中高职专业衔接研究应然层面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对衔接、专业、中职、高职、中高职专业衔接等基本概念的解释界定,建立问题分析矩阵,确立国家意志、办学实体两个分析层面,通过问题域要素的筛选,确立专业规格、专业目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六个衔接要素,进行本研究在国家教育系列规划坐标系中的定位,借助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多个要素分析来了解研究的路径结构。

结构理论是以中高职专业的衔接为研究主线,以专业规格、专业目录和专业内涵要素为衔接点,专业规格、专业目录是衔接的前提,由国家层面进行规划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标准、专业师资和专业教学资源等专业内涵要素是衔接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中高职院校来实施,以顶层设计和协同管理作为外部环境保障。呈现为从上(专业规格、专业目录衔接在国家层面的规划落实)到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专业师资、教学资源等要素衔接在职业院校层面的实施)、从内(专业内涵的衔接)到外(外部环境的保障)的四维立体结构,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二,就中高职专业衔接实然层面是什么的问题,课题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典型案例剖析、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现实中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规格缺位导致人才在进入高一级层次时必须转换学习路径,上升渠道变窄;多头管理的体制导致专业目录的分割与专业标准各行其是,以学历提升为导向的中高职衔接,对专业目录标准缺乏系统设计;二是国家职业教育层次定位目标的游移不定,中高职专业口径及命名不够规范,中职不低、高职不高现象的存在导致中高职定位模糊,目标不清晰;三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匹配,专业技能课程倒挂,教材重复等造成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不对接;四是职业教育师资有其特定的要求,需要“双师”甚或是“三师”及“多师”,但中高职不沟通,相互鄙视,加上社会不重视,编制不到位、政策不落实等,形成中高职师资资源固化、窄化、弱化等;五是虽然国家加大投入,支持中高职协调发展,但是相较于普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实验实训耗材大的特点,职业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而中高职之间缺乏沟通的现象,致使国家有限的投入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第三,针对国外是怎么做的问题,作了研究借鉴,选取国家层面确认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文凭等值的双轨制衔接模式的英国和澳大利亚,英国是国家资格框架确立的传统国家,澳大利亚是继承创新发展的国家;选取办学实体层面进行一体化课程、学分互认的单轨制衔接模式的代表国家美国。通过研究英国QCF、澳大利亚AQF框架衔接模式和美国单轨制教育体系衔接模式,以及这些国家在规格目录、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等专业衔接要素方面的经验,得出五条启示意义:一是这些国家强化立法保障,实施国家层面中高职专业衔接资格框架;二是建立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比较制度,实现“双证”有机对接;三是设立国家课程标准,开发多功能模块化衔接学习包;四是制定专业师资建设标准,形成中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层级体系;五是政策保障企业参与职教利益,确保政行校企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意愿。

第四,针对国内是怎么做的问题,对国内做法进行提炼,通过对学制层面的专业衔接模式的研究,包括属于“紧密型的自循环模式”、属于“相对紧密型的分段贯通式模式”、属于“松散型的自由式对接模式”;对中高职专业实践衔接的具体模式,包括“紧密型的中高职专业一体化发展模式”“相对紧密型的专业办学联盟衔接模式”和“松散型职教集团化专业衔接模式”的阐释、实践案例的分享、各种模式的评析,得出各个模式优缺点如下:自循环衔接模式优点是具有管理机构的同一性,相对于技术性强和适应低龄化培养的专业,该模式培养效果较好;不足是高职采用该模式会挤压中职学校招生生源,中职院校来实施造成变向“升格”等。分段贯通式接续模式优点是有利于中高职专业衔接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弱化由于升学压力造成的学生心理不适感和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不足是中职阶段学生缺乏职业体验、专业设置的局限性较大。自由式对接模式优点是切合中职学生实际,体现中高职专业衔接特点;不足是升学考试依然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专业技能考核不严肃,存在走过场现象。中高职专业一体化发展模式优点是具有系统优势、年龄优势和分流优势;不足是适应面较窄、层次提升上受限制和模型概念还不是很成熟等。中高职专业办学联盟具有合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专业设计需要区分对待和区别于职教集团需向纵深发展等亟待改进的地方。职教集团化专业衔接模式存在着集团中的企业多是“被参与者”身份,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大部分职教集团组织结构松散,整体竞争力不高;集团功能单一,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不高,难以满足多方利益诉求等问题。

第五,针对中高职专业衔接实践路径如何设计的问题,通过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和对国内专业衔接模式的提炼总结,从六方面进行了路径设计。一是对于目录规格的衔接设计出健全职业教育专业学位体系,完善学生人生成长规格;遵循“三三三”目录修订法则,创新中高职专业衔接目录运行机制的路径。二是通过对中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路径的比较,提出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衔接把握的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双目标性”和强化基础与提升功能三个原则。三是从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内容三个层面分析专业课程标准的衔接;设计了“素能提升”中高职专业课程标准衔接的路径。四是通过中高职专业师资建设衔接的比较,提出专业师资衔接的四条途径。五是设计“区域公共实训中心”模式、“职教新干线”模式进行中高职专业教学资源衔接。六是将中高职专业衔接与外部因素对接,从国家层面和办学实体层面设计出顶层优化设计和专产良性互动的路径。

第六,针对如何保障的问题,结合结构理论的构建以及实践路径的设计,分别从专业规格目录、专业内涵、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得出结论。通过规格上构建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在目录上设立专业目录征询平台来保障中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通过建立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和构建政行校企研联动机制,来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专业师资和专业教学资源等要素的有效衔接;外部环境通过顶层设计规划中高职专业衔接、各级行政机构协同管理保障中高职专业衔接。

猜你喜欢
层面课程标准中职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