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课中种下语文的种子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及思考

2017-02-14 18:27仇海涛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结课教头好汉

仇海涛

对于结课来说,往往处于课堂总结环节,一般能起到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但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前提是语文课,因而在结课之中也要洋溢出“语文味”。笔者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为例,让结课在彰显语用的同时,洋溢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师:学到这里,你对于林冲的“不敢”,又有何发现?

生:我觉得林冲太善良了。

生:林冲凡事都忍让,不能称之为好汉。

生:我感觉他有点胆小怕事,尤其是怕大官,性格上有点懦弱。

生:我不赞同你们的观点。我认为,林冲虽然性格有点软弱,但他武艺高强,讲义气。

生:我觉得林冲只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

师:这篇课文的学习结束了,但是大家对林冲的评价截然不同。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

生:如果是我,早就把高衙内给杀了。(生哄堂大笑)

生:林冲虽然有点软弱,但他不失为一个英雄,比如他对洪教头,仅仅是点到为止,没有真正把他打伤。

生:的确,做人要厚道。但是像林冲这样也有点过了。

师:不错。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针对林冲,你们试想一下,是什么造成了他这样的悲剧呢?

生:大概是性格。

师:其实,分析人物必须要联系时代背景。试想,林冲这么能忍,这么退让,最终还是被逼上梁山。这是社会的悲剧,同样也是《水浒传》这部名著的社会意义。我们今天仅仅学了《水浒传》的一个章节,但让人回味无穷。对于《水浒传》来说,塑造了梁山好汉108将,百位好汉,百位人生,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阅读《水浒传》,走近梁山好汉,去感知不一样的好汉,不一样的世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林冲帮打洪教头》一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毕竟针对节选文本来说,其目的是要以教材文本为引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这一点分析,其结课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承担着常规结课中总结课堂、升华主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引子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实现兴趣迁移,从课内到课外,主动走进名著。这不仅是编者的目的,更是新课标精神所倡导的。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结课中种下兴趣的种子。

对于这一课而言,笔者关注的是小说中的人物言语,即“不敢”,接着通过不同语境引导学生对文本人物性格形成理解与感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不同的学生对于林冲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笔者没有统一学生的认识,而是宽容对待学生的看法,并且尽可能激发学生课后去阅读,去思考。从这一点讲,笔者的结课是精彩的。笔者宽容对待,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推促学生主动思考。综合这一点,可以说在结课中把教学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听说读写,对于综合能力来说,缺一不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听的能力过分强化,说的能力反而受到削弱,这是本末倒置的。在案例中,笔者注重借助“说”,让学生来表达对文本、对人物的看法,不仅让学生说得痛快,还让学生说得精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给学生搭起擂台,让学生进行“辩论”。教师需要对学生持有宽容态度,鼓励学生发言,并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善于退居“幕后”,用提问的方式把握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而最终延伸到课后,延伸到名著,让整个课堂在结尾中洋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结课教头好汉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又”字歌
像好汉一样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谁打翻了洪教头
王佩珊:通信站的“魔鬼教头”
对比之中见个性
阅读教学三部曲
化学课堂导语与结课技巧探析
戴松高:一个好汉三个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