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教学主线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2017-02-14 18:27徐英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主线笔者核心

徐英奋

阅读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有教学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因此,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就取决于教学主线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在环环相扣中突出重点,确保课堂教学的良好效益。

一、紧扣文本题目,在强化以点带面中设计主线

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文本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更是主题核心的价值所在,可以说是文本的灵魂和眼睛。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进行教学主线的设计,紧扣课文的核心内容和主题价值,抓住课文的关键之处,直奔主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典型的借物抒情散文,体现了散文鲜明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作者主要借助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通过对其外形、生长经历的具体描绘,赞颂了柳树不畏艰辛、努力生长的精神。在教学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分别从“青海”中了解这株柳树生长的区域,从“高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描写高原环境的语段,再从“一株柳”直接聚焦课文描写柳树外形的语段,感受其“巍巍然”的生长状态。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从作者对这株柳树的生长经历以及灞河柳树的生长特点入手,再次将思维的关注点聚焦在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上,从“形散”中体会其“神聚”的特点,促进了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深入感知。

在这一案例中,笔者就紧扣课文的题目,从文中描述的对象入手,依循着作者创作的思路,既让学生整体把握了文本,又聚焦了文本表达的中心,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梳理文本结构,在明晰创作脉络中设计主线

阅读教学的设计,需要从作者创作的“文路”入手,开掘出契合学生认知的“学路”,最后制定出教学的“教路”。将这三“路”合一,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脉络,从而使得教师之教、学生之学、作者之思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以《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凸显刘老师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笔者分别从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追赶线端四个核心事件展开教学。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四件事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顺序设计?这些问题都紧扣作者创作的思路,学生在进行深入探究之后发现:这四件事情都与刘老师的腿疾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刘老师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前两件事情都发生在课堂中,而后两件事情都发生在课外。鉴于此,笔者则将教学的设计进行了这样的板块划分:首先,统领全文,概括事件,了解文本的整体内容;其次,梳理联系,深入感知,把握作者的深刻用心;最后,聚焦细节,触摸人物,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

在这一案例中,笔者的教学主线不仅鲜明、板块清晰,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主线完全契合了作者在文本创作过程中的思路,形成教、学、文“三路”合一的境界,为学生深入课文的内在意蕴开辟了一条认知通道。

三、聚焦核心语段,在彰显文本意蕴中设计主线

从课文的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时常常会将一些能够体现核心价值和中心意蕴的语句蕴藏在文本中。这不仅是学生深入结构和认知文本的有效基础,同时也是教师架构文本核心要旨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这些关键性的核心语句上,抓住课文表达的重点,从高屋建瓴的视角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例如《船长》一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有“履行做人之道”“忠于职守”“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等极具分量的语句,教师应引导学生来感受作者的认知智慧,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从这一核心的语段入手,先感知作者最后对船长哈尔威的评价,并相机进行质疑:为什么说船长哈尔威“忠于职守”,并履行了自己的做人之道?“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是什么意思?这样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文本的核心之上,而后续的阅读教学就完全以这样的认知思维进行感知,为构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将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的方法,应在凸显文本意蕴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统领认知文本核心教学价值的主问题,让学生在层层剥笋的过程中迈向文本的深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紧扣课文主角,在聚焦核心人物中设计主线

所谓主角,即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既是课文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作者进行描绘的主要对象。在一些故事情节相对较强的文本中,核心人物的悲欢离合、遭遇经历和人物品性,往往是决定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紧扣课文的主角进行课堂教学主线的设计,就能稳稳地抓住课文故事之根,引导学生巧妙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如《负荆请罪》这篇课文中,蔺相如和廉颇就是其中的主角,主要讲述了他们在完璧归赵之后,廉颇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故意避开廉颇,最后廉颇深受感动,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为此,笔者就从两位核心人物入手,设计了这样的教学主线:首先,引导学生在了解多幕剧的基本特征之后,整体把握文本,提炼并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其次,引导学生聚焦两位核心人物的言行细节,在人物对比、前后对比的过程中感受人物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最后,从题目“负荆请罪”入手,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紧扣故事中的核心段落,并相机拓展“将相和”的相关资料,了解两位主角和好的根本原因。

在上述教学中,笔者始终将教学主线的关注点聚焦在课文的主角上,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曲折,更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五、借助课后练习,在洞察编者意图中设计主线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出于对课文深入感知之后精心编制的,与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深入感知文本的重要平台,更是教师展开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关注这些课后习题,并将其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串联、构建鲜明的教学主线,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

如《詹天佑》一课的习题,除了有朗诵课文、书写汉字之外,针对课文内容编者还设计了这样几个练习题:(1)朗读语句,辨析“争夺”“争持”这两个带点的词语,并进行造句练习。(2)结合课文内容,用示意图的方式将自己对“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的理解展现出来,并运用语言进行描述。(3)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结合这三个练习题,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主线:(1)紧扣文本语言,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深入感知与辨析,品析课文中的核心词语,借词体悟,触摸人物的内在品质。(2)深入理解语言,转化表述方式,将文本语言转换为直观、可感的图示,为历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创造平台。(3)紧扣中心,关注内容,感受人物的杰出与爱国。(4)紧扣詹天佑,结合学生搜集、教师拓展的关于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中的资料,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激情,尝试将自己对詹天佑的敬佩与尊敬之情表达出来,将文本的理解与学生的实践表达有机整合,构建一条与文本认知之路相得益彰的教学主线。

在这一案例中,笔者对教学主线的设计与构建,并没有完全凭借自己对文本一厢情愿的解读,更没有随心所欲地展开,而是在深入研读了课后习题的基础上,尊重了编者的编著建议,使得教学主线契合了文本,有效实现了编者的意图。

阅读教学不应该是烦琐细节的累积与叠加,而需要通过教学主线的梳理与构建,架构起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结构,为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提供有效、扎实的支架。

猜你喜欢
主线笔者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老师,别走……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数字主线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