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谈起
——西游“英雄”类型动画电影形象的“人性化”复归

2017-02-14 02:07刁颖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7期
关键词:铁扇公主大圣动画电影

刁颖

(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从战时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谈起
——西游“英雄”类型动画电影形象的“人性化”复归

刁颖1,2

(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从类型电影上看,《铁扇公主》《大闹天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国产动画西游“英雄”类型电影。这些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与精神同西方“英雄主义”类型电影是不同的。从《铁扇公主》中的团队英雄、《大闹天宫》中的个人英雄、《大圣归来》的中西结合英雄形象来分析,它们的形象设计在当下这个大片化、商业化的国际市场上呈现出一种全面“人性化”复归的趋势。

英雄主义;战时动画;类型电影;人性化;复归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创作了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二十年后的1961年至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绘制性动画长篇《大闹天宫》(上、下集),2015年田晓鹏导演拍摄了一部全新意义上的《大圣归来》。这三部影片同时具有西游“英雄主义”价值观,这些西游形象既遵循了自身传统文化中“英雄”人物形象的特点,同时又在人物形象、故事叙事、制作技术等方面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变化中最大方面是融合了对西方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特征,并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和对英雄精神品质的认同性。本文将三部不同时期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列为同一类国产西游“英雄”类型电影。通过这些“英雄”的形象演变和对比,我们看到了国产电影走向国际化有着自己的新视野和新方向。从侧面证明《大圣归来》动画电影首次以近10亿的票房创造了一个中国动画电影大片化后的新奇迹并不是偶然,而是发展的必然。

一、“英雄”外型的审美标准

1941年在上海“孤岛”时期,由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出品,万氏兄弟创作的战时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上映。它是中国民国时期惟一的一部动画长篇,同时也是战时动画电影中的最高峰。从视觉层面上看,影片中师徒四人的形象都较为普通。它们的形象塑造谈不上是“美”的,但却是最贴近现实,最接地气的。师徒四人没有体现出“神”性,更多的展现出了当时普通民众的一面。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矮小、瘦弱,与之后的西游动画电影中大圣的形象相比算不上“英雄”形象,它的脸型甚至更像美国动画中的米老鼠形象。但故事中师徒四人不畏强者,齐心协力共同取得胜利的精神却是当时“英雄”形象的最好诠释。

1961年至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堪称经典。万籁鸣总导演曾用八个字形容它:“神采飞扬,勇猛矫健。”①张光宇设计大师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美猴王形象。桃心脸,绝对对称的表现方式,突出了京剧脸谱的味道,修长的身子线条更加的流畅。在“英雄”的形象设计中,大圣有着人的精神、猴的形象。“孙悟空在该片中,既有猴性,又有神性,更有人性,但这个‘人’不是成人而是接近少年。”②直到今天《大闹天宫》中所创造出的形象,都为典型的西游“英雄”形象。这样的“英雄”拥有与人类相似的“自我意识”“情感”“智能水平”等特性。从影片中孙悟空的“英雄”化造型上看,一个“美”字突出了它在国人中心的形象地位,美猴王的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关于孙悟空的形象几乎都参照了《大闹天宫》中的形象设计,包括动画电影《金猴降妖》《人参果》、动画电视《西游记》等。

2015年7月田晓鹏导演拍摄了一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长篇动画电影。影片中大圣形象身披红色披风、紫金蟒袍、金色铠甲,帅气而英武的孙悟空全新形象。在设计上这个“英雄”也有了一定的国际化转型,首先是形象设计中的脸型,不再用中国传统造型中的“曲线”的流畅性来表现,而是用了“直线”,同时它的脸型较长,轮廓更硬朗和明显,不再绝对对称,似乎更符合新一代中西文化互融中长大的90后或00后受众的审美想象。其次是身材更长,拉长的身体,倒三角形的外形,我们好像看到了超人、蜘蛛侠等,倒三角英雄动画人物形象。而这样的拉长的身高具有同受众自身形象的模拟,可以说“英雄”的形象已经改变,同时这种改变也符合时代性变化。从电影镜头场景上看,“电影画面中多次用到了远景的镜头,大圣的形象好像更廋更长了,放之于宇宙的大空间中更突出了它的英雄感、神秘感和一丝孤独感。”③这样的形象更能迎合海外观众的审美视觉,更利于走向国际化。最后在表情、眼神的设计中,看过《西游记》书的大人、小朋友都知道大圣有一双“火眼金睛”,大而有神,妖怪在它的火眼金睛下就会显露原型, 这是大圣具有“神性”的最大特征。而在《大圣归来》中,大圣的眼睛细而长,正义感中闪现一种自身个性化的表达,如“矛盾、抱怨、自恋、恐惧、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等形象。它的造型中融合了西方魔幻写实风格,是具有国际味道的。这几年魔幻写实风格的作品还有很多,包括《画皮》《九层妖塔》《长城》《魔戒》《哈利波特》等。典型中西结合的形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因此这样的设计同样也是具有国际性认同的。

二、“英雄”精神的审美标准

“侠”字在中国不仅有“英雄”特点,同时又有高强的武艺和隐者的人文情结。《铁扇公主》这部电影中,孙悟空没有作为传统“英雄”形象真正地出现。虽然不同于《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超人》等西方电影中“英雄”形象的设计模式,但它却有着“侠义”的精神。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这部战时动画电影可以解读为一个典型的对抗争强大、解救弱小、打败恶势力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铁扇公主》中同样具有英雄主义情节。中国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中国的“英雄”多数时候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呈现的,无论是力量上的,还是智慧和精神上的。例如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将”;《隋唐演义》中的“五虎上将”;近代的抗战英雄“狼牙山五壮士”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国式“英雄团队”形象。《铁扇公主》中师徒四人以团队出现,形成了一个英雄团队。这样的英雄团队的动画作品不在少数,如:2003年好莱坞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式英雄团队”,2016年的《超能特工队》同样也是英雄团队的形式出现。这些影片的结局也是往往由团队一起努力,共同战胜了恶的一方,取得胜利。这是典型动画电影叙事的大团圆结局,展现了“英雄团队”的力量。

中国历史上从来都盛产“英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只要有压迫和不平等就会有“英雄”式的人物出现,它无关乎年龄、性别、民族、种群等。如“花木兰”“岳飞”“关羽”,甚至还有不少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式“英雄”形象,如“哪吒”“孙悟空”等。这些英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首先是人品一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认定它是否是英雄,首先在道德层面上提出要求。如,历史上我们对“曹操”的称呼只是“枭雄”,而并没有称之为“英雄”一样。认同了他在形象是“英雄”,但在人格品质上却并没有达到真正“英雄”的标准。可见“英雄主义”情结在中国有着很深的民族认同性,这种认同性对英雄提出了人品道德的要求。其次中国的“英雄”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能(主要是讲武艺高强),这样才能使它有自己能力去保护弱小、惩恶扬善(又从另一方面提出了对中国“英雄”的品德要求)。总的来说中国的“英雄”是集人品和武品于一身,缺一不可的。《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的“英雄”形象更符合传统中国对“英雄”形象的认同。首先,故事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上又作了一些改变,将它在花果山上树起“齐天大圣”锦旗结尾,加深和强化了人们对“英雄”结局的完美期待。其次故事中人物的造型、服饰、装扮、场景的设定等借鉴了中国的京剧造型,是最好的精英造型。个人气质上显然不同于《铁扇公主》中的“团队英雄”形象,而更像一种个人主义的、天不怕、地不怕、反对一切恶势力的战士,它的形象是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的,同时又符合传统文化中对“英雄”品质的认同。

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动画大电影同样取材自《西游记》经典故事,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改变。这是在传统的故事情节改编下的现代版西游记,它不同于原著《西游记》中传统的师徒四人团队的英雄主义,而选择突出了孙悟空在整个动画电影故事中的精神作用,它以一已之力撑起了打败妖怪的重任,同时又对弱小者以全力地保护。它是一个具有高超的武艺的、良好的品德的典型的中国式“英雄”形象;同时又具有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这样的“英雄”形象不同以往传统中对“枭雄”等的认同,他是一种并不完全以道德的好坏为评价标准的,而是更加突出了武力和自身的强大。大圣是西游故事中“新英雄”形象,它有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英雄”形象的传承认同,同时又有西方现代审美对“英雄”的认同。这样融合了中西方的特征于一身的大圣,是一个全新的“英雄”形象,这个形象是成功的,是一个向国际化形象的演变和转型的经典案例。

三、“英雄”形象演变的人性化特征

“在传统的英雄叙事中,英雄与环境一定是和谐的,环境是成就英雄的必须条件。”④在美国的历史上英雄形象受环境的影响的作品如,好莱坞创造的《超人》《蜘蛛侠》《蝙蝠侠》等。从这些影片中能够折射出美国独立的历史,人人拥有一把枪,用“个人”力量拯救国家危难,因此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在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好莱坞将这种情结通过电影的力量传遍世界,成为全世界受众都能接受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同样中国动画受环境影响最明显的是《铁扇公主》,它创作环境是三部影片中最为特殊的。1941年中国八年的抗日战争还未结束,中国还处于民族存亡的阶段。整个作品中,虽然师徒四人的形象并不是最高大和最具有英雄气质的,但抗战的意志却是坚定不移的。作品英雄形象的感染力正好来自于此,它让人们感觉到即使是最为普通的人都可以抗争,都可以成为“英雄团队”中的一员。它所体现出来的人性化是战争时期特殊的革命形象,这样在环境影响和自觉自醒的民族意识下产生的。

“英雄”类型电影在西方尤其是在好莱坞电影中已经屡见不鲜,从美国最早的“西部”类型片开始,就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英雄”形象。“西部片是大抵与电影同时问世的唯一的类型影片”,⑤227巴赞认为西部片是典型的美国电影,“因为西部片是扎根于美国民族历史之中的,它是对这段历史的直接间接的歌颂。”⑤243可以想像西部片在美国电影的位置。由于美国也具有良好的娱乐传统,我们也看到西部电影中又加入了很多强烈的戏剧性和娱乐性效果,使得西部电影不仅仅是英雄主义,同时也是具有娱乐价值。因此在电影中人们往往采用这种模式作为国际性通用的“英雄”类型电影拍摄手法,这是美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也可以说是美国文化对“英雄”文化的一种渗透。因此可以说美国的“英雄”类型电影中的“英雄”是具有“个人英雄主义”和“娱乐性、喜剧性”为一体的独特的形象。《大闹天宫》中的形象设计虽然带有个人主义的特点,但却也不同于西方的“个人主义英雄”形象。它是相对严肃的,一板一眼的,因此对抗强权也是彻底和毫不留情的。它更多的体现了“神性”的一面,而人性的特点并不明显。

在构图的设计上,《大圣归来》比起《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等中国经典的动画电影来说《大圣归来》采用了3D制作手法,大纵深的镜头效果,从下而上的空间透视关系更深,这种大制作的手法同好莱坞的镜头运用有相似性。《大圣归来》中不仅仅有与妖怪打斗的场景,同样也有人物之间情感建立和交流的场景。电影中音节情节上设计巧妙,起到自然过渡和音乐语言故事性讲述的作用。如,《大圣归来》中汪峰的《我要飞得更高》插曲掀起了电影温情小高潮,让大圣和江流儿、猪八戒之间的感情有了一个质上的提升。如同《狮子王》中《今夜感受你的爱》一样,让“英雄”式的小辛巴和娜娜陷入爱河;《花木兰》中《整军待发》,让“女英雄”花木兰从此女扮男装,角色性别的自然转变,让平淡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情感上的转变或升华。这样的重要的背景音乐运用是普遍的、因此也是国际性的、大众情感认同的。

电影中创作的角色是具有导演“自我意识”的情感依附的,那么它身上的“英雄”特性会有着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大圣归来》中对大圣“英雄”的塑造上,更强调独立人格化的“人性”特性。再通过人性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性格,似乎也能“以一已之力,撑起整个事件”。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从这点来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的形象有着好莱坞的“个人英雄”特点。分析电影的角色关系,能看到江流儿的形象由一个得道高僧(成人)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天真的儿童形象,它对大圣的关系不再是师徒由上而下的命令式和教导式的关系,而变成了一种“崇拜的、仰望的”,而大圣对江流儿也由“恭敬、顺从”变成了“责任、爱护”,角色关系的转变给整个故事带来了亮点。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大圣的角色关系更符合“个人英雄”的特点,而江流儿更像被“超人”“英雄”所救下的芸芸众生。在对“英雄”的概念分析中,萨特、黑格尔都强调了“英雄”对主体“自我意识”的形成的重要本体论意义。孙悟空也不再是《大闹天宫》中无所畏惧的人个英雄,而拥有了恐惧、害怕、想要逃避的普通人物性格,这些性格是人性化的,更接地气的。因此可以说《大圣归来》中大圣的“英雄”形象就是导演的“自我意识”的外在显现。

结语

“影视作品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产物。影视艺术同样不可避免的受到文化现象的影响。”⑥文化是艺术创作的精神所在,没有文化和文明,作品是不具有深度和活力的。《大圣归来》是一部典型的中国传奇式叙事故事。从故事内容、画风、人物形象、角色关系、环境设定都能确定无误地认定它是一部有着中国文化的中国动画电影。同时《大圣归来》的导演,在中国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加上了作品中人物自身的“自我意识”,它不同于作者化电影,这点正是中国西游精神“人性化”的又一突破。它以对自己民族文化认同方式和世界电影在“英雄”形像塑造上进行了良好的对接。它提示我们传统的文化艺术形象走出去是发展的必然,关键看我们如何创立自己在世界电影中的形象。■

本文系2015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战时动画电影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批准号:2015PY22

注释:

①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我与孙悟空[M].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117.

②孙立军,张宇.艺术动画艺术史[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68.

③刁颖.中国战时动画电影西游美学精神传承演变[J].电影文学,2016(21):100-103.

④南野.影像的哲学——西方影视美学理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73.

⑤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 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⑥袁智忠,虞吉.影视批评纲要[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140.

Talking about the "Iron Fan Princess", The" Hero" Type of Animation Film Image of The" Humanization" Reversion

DIAO Ying1,2
(1.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524, China; 2.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Iron Fan Princess", "havoc in heaven",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return of the three films, from the type of film are all belong to the domestic animation Westward Journey "hero" type of film.The "hero" image and spirit in these film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West.From the "Iron Fan Princess" in the team hero, "havoc in heaven" in the personal hero, "the return of the great sage,"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ero image analysis.Their image design in the current large, commercial international market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humanized" reset trend.

heroism; wartime Animated film; genre film; humanization; return

J90

A

1008-2832(2017)07-0128-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铁扇公主大圣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大圣归位
动画电影
彭大圣决定隐身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我是小小铁扇公主
魔性的大圣,人性的皮猴
谈迪斯尼对当代中国动画风格的影响
孙悟空形象的演变之“教化”阶段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