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表达探究

2017-02-14 02:07孟东生李敏何雪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7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场所景观设计

孟东生,李敏,何雪

(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表达探究

孟东生,李敏,何雪

(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文章根据诺伯舒兹的《场所精神》理论,结合景观设计现状,分析探讨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及内涵。并结合地域文化、空间布局、元素体现等三方面探讨分析在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表达。

场所精神;景观设计;地域文化;方向认同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场所与场所精神

(一)场所

场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活动的处所。场所不仅仅表示一个区位,一个空间,它还表示空间的属性,如纪念性场所、娱乐性场所等。诺伯舒兹在其著作《场所精神》中用现象学解释“场所”一词: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包括具体的和无形的现象,现象之间存在复杂且矛盾的关系,某些现象总是为其他现象创造环境,而这个环境的具体的说法就叫做场所。

(二)场所精神

场所是一个由具有物质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整体。它应该是具有特性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场所需要有不同的特质,需要被设置不同的情景,否则世界就会千篇一律无从区分。就像我们走过世界的各个角落,回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总是那些不一样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自然风貌,这就是地区之间的特质差异。特质包括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及该场所具体的物所要传递给人的意义。场所所具有的作为地方特性而表现出来的意义即为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的概念最先源于古罗马,古罗马人相信万物都有灵魂,灵魂能够赋予人和场所以生命,只有守护灵魂才能使人拥有安全感。20世纪挪威学者诺伯舒兹正式提出“场所精神”概念,并被设计界认可。诺伯舒兹说:“场所是一种人化的空间,它的物质和精神特性被认同后,就折射出场所精神”。场所精神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属性,即场所特征和意义。场所的特征靠场所的地域文化和空间结构表现出来,而场所的意义是场所带给人的价值和感受。

(三)从场所到场所精神

从古至今,人与场所总是存在密切的联系。古代的“鬼神说”或是伪科学的占地术信鬼神,强调神对人及场地的作用。进入近现代,紧随科学的兴起而出现对机械化的盲目崇拜,城市失去原有的温情和特色而变得日益国际化,场所开始缺乏个性。20世纪现象学的出现,推动设计师对场所开始新的呼唤。直到80年代中后期,景观生态学广受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理念,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将植物与人放在同一高度考虑。整个发展过程中,人与场所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从起初注重场所的实质与其心理感受上的“好的”关系,到人们开始主动体验场所,将自己定位于场所之中并在这里寻找归属感,场所精神逐渐发挥作用,场所的意义也得到了更高的重视。

二、方向感、认同感

方向感与认同感,在诺伯舒兹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反复被提及,是解释场所是否具有场所精神的关键因素。诺伯舒兹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生活而富有意义,场所应从两个层面实现这种意义——方向感和认同感。

方向感,即人存在于场所中必须要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必须知道自己置身何处,获得存在的立足点。节点、路径、区域能为空间梳理脉络,为人提供方向感。认同感,也称安全感,强调的是人和场所的关系,在环境中认同自己。认同意味着与特殊环境交友,认同感的客体需要有具体的环境特质,这些特质在我们记忆中储存,形成基本图式,当再次看到与其类似的模式,我们会从心理上表示认同,从而产生认同感。方向感和认同感的升华产生归属感,是人愿意存在于环境中的前提,这也正是场所精神发挥的真正价值。

三、景观设计与场所精神

景观设计是建立在土地之上,将空间及设计要素进行有目的的安排,达到人与环境和睦相处的过程。景观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美观,更要供人们使用和体验。在我国,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景观工程越来越多,设计的时间缩短导致设计师和决策者缺少深层次的环境研究,世界各地景观设计“雷同化”现象普遍存在,场地的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冲击,场地的意义被忽视。然而,当今又是一个追求“体验至上”的时代,场地只有具有特质才能够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并让人自愿融入环境,在环境中体验与感受到场所。怎样让场所具有特质,体现场所精神,应该被作为当下设计界深度挖掘的重点对象。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分析,笔者将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方法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地域文化和空间组织。

(一)地域文化营造场所精神

地域文化是体现场所精神的根基,场所之所以会有意义和价值,首先是因为它浓缩着城市的地域文脉。这种文化价值借以实物传达出来,人们通过感知而被感动。这种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明显的文化特征的景观环境,能够吸引人的关注,人们乐于在其中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心理上认可。因为在这里,有对于人所熟悉的“物”,从这些“物”那里,人可以回忆、感受或者联想。这就是地域文化给人带来的价值,人们愿意参与到一处场所内,主要是因为它有特质及吸引力,只有具备文化底蕴的场所才是有特质,有意义的,地域性能让参与者感受到自己身处的位置。

(二)空间组织体现场所精神

空间布局形式是体现整个空间情感序列的线索,是场所精神层层递进的关键。

1. 传统空间布局

传统的园林布局形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及混合式。第一种规则式,是西方园林布局形式。以主要建筑物为主体,呈几何形式布局,整体规整统一,轴线分明。引入中国后,常被应用于表现庄严肃穆的主题的园林设计,如陵园,多采用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形式,游览路线往往会逐渐随地形抬高,主体物置于地势最高点,视线焦点,视野开阔,能够表现出庄严肃穆、令人敬而生畏的场所感。第二种自然式,又称风景式或不规则式,是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形式。自然式重视自然地形,认为是大自然赐予的最适合的形态,中国式园林注重“意境”,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隔景、框景、添景、点景等。用中国式园林造景手法表现空间,实现“空间分割,处处胜景”,“巧于因借,引申空间”,“小中见大,大中有小”,“曲径通幽,步移景异”。意境,本质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是真实空间,而是人通过所见外界空间,产生的心理感受[4] ,与场所精神类似,都注重人与环境的“对话”,强调人对场所的方向感和认同感。第三种混合式,是自然式和规则式的交叉形式。局部灵活而整体又不失规整,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局部休闲区自由灵活,使人放松,整体设计严谨有序,营造出严肃静穆的氛围。

2. 以时间为序列的空间布局

景观设计不是单纯的景观展示,其目的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场所精神的体现是引起人与环境“互动”的桥梁;景观设计是思维设计,蕴含设计师的思想融入和参观者对景观的解读。以时间为序列的景观空间布局,参观者根据时间的引导感受场所精神,体会设计师的布置意图,体会场所的思想。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罗斯福纪念花园,由景观设计大师劳伦斯·哈普林设计。该设计以时间为线索,将公园比作罗斯福总统的一生。公园分成四个开敞空间,分别用雕塑、跌水、花坛、草坪表示罗斯福生前就任美国总统期间的四个阶段:第一次就职阶段、美国经济危机阶段、二战期间社会动荡阶段、和平富足阶段[5]。该设计一反传统中轴对称式造园形式,以时间序列贯穿整个花园,打造成一个既能追忆和怀念伟大先人,又能够获得放松、体验的游园效果。游客步入公园,根据园路引导先后经过每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场景设计将游客带入总统的不同时期,体会罗斯福作为一个“平凡人”的人生经历和伟大功绩。

四、景观设计要素对场所精神的作用

(一)水

水在景观表现中能够强调地表起伏的场所结构,水能够使原本一体化的空间灵活分割,呈现出岛屿、山谷、盆地等。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对水的依赖决定人们亲水需求的天性。景观表现中水的出现本身就会给参与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水可分静水和动水两种形式。静水宁静、温和、轻松,能够反射空间,产生镜像效果,使景观呈现出诗意盎然、神秘、奇幻感;动水活泼而欢快,愉悦气氛,充满灵动与生机。水能够带动整体氛围,吸引群众。南京秦淮河,建筑以秦淮河为中心,临水而建,形成南京标志性景点。这里不仅景色宜人,也可以满足人的亲水需求,如乘船,可达到视觉和体验上的享受;龙舟上的戏台设计,创新而独特,戏台与水结合,别有一番趣味,也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文化。

(二)植物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具有观赏价值、生态价值,还体现地域性。不同的场所选用不同植物,营造空间氛围,塑造场所精神 。

植物的景观时序对场所精神的影响。同一种植物随着季节变化产生颜色及形态的变化,植物的这种特性产生一定场所精神。正如古诗词所描绘,“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时节,植物纷纷抽出嫩芽,柔嫩而饱含水分,这是万象更新的季节,给人以喜悦、活力与生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深秋季节,秋风萧瑟,植物没有了生机,干枯的树干,沉寂的环境让人不禁想起家乡。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植物的这种特性营造特定的氛围。

植物的组织序列对场所精神的影响。植物的围合产生封闭、半封闭、开敞空间,这些空间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心理变化。植物形成的封闭空间,人只可远观不易进入,这种景观具有欣赏与生态作用,同时茂密的植物给人以精神上的放松感;半封闭空间,相对私密,宁静;开敞空间,能够给人带来开放、通透的感觉。

植物的文化价值对场所精神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墨客就喜欢为植物赋予一定的寓意,将植物拟人化,托物言志,寄情于山水,如松柏寓意常青、正气,梅、兰、竹、菊用来比喻主人不畏不惧、胸怀壮志、不卑不亢、傲然不屈的品质。国槐有科第吉兆的象征,在中国的传统书院常使用国槐粉墙,寓意学生功成名就,前程似锦,国槐配粉墙,蜿蜒曲折的枝条在粉墙的衬托下,古朴雅致,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五、总结

在这个追求“体验至上”的时代,作为景观设计这门学科,设计的对象不仅要求美观,还要可使用,被感觉,更应该处理好人与景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场所的个性和特征是景观设计的关键,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场所的意义,将场所精神融入景观设计中。正如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劳伦斯·哈普林提出的“人的活动应该作为环境设计中最重要因素考虑”,而“场所精神”的准确表达能够促进人与景观之间的“对话”。■

[1]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 施植明,译.上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俞孔坚.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J].建筑学报,2000.

[3]姜帆.浅谈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J].江西建材,2016.

[4]周曙,郑鹏,黄婉春.浅议中国园林中的意境观和构景观[J].北方园艺,2010.

[5]徐琳.谈罗斯福纪念花园[J].中国园林,1999.

[6]毛晓曦.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研究[D].陕西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The Research of on the Expression of“the Spirit of Place”in Landscape Design

MENG Dong-sheng,LI Min,HE Xu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ce spirit" of Christion Norberg—Schulz ,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place in landscape b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Combined with regional culture, spatial layout, elements embodied ,to sum up how the spirit of places should be used in landscape design.

the spirit of place,landscape design,regional culture,orien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B482

A

1008-2832(2017)07-0051-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场所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恋爱场所的变化
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探究
“场所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