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香荣
【摘 要】在中国动画发展九十多年历程中,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繁荣、转折、再发展的六个阶段,无论是90年代初期万氏兄弟的萌芽探索时代,繁荣辉煌的“中国学派”时期,还是2000年至今的发展新时代,中国动画无论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艺术上的创新都无形之中受到了美国动画难以划清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动漫行业巨头迪斯尼。近年来中国动画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新阶段,从2011年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上映,中国动画电影在技艺层面已逐步向高水准动画靠拢,到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推出,更是预示着中国动画电影开始走向国际化。之后,2016初《小门神》与《年兽大作战》等影片的陆续上映,紧跟着高水准动画电影的步伐,延续了中国动画国际化的发展之路。迪斯尼无论是从成功鲜明的动画风格,还是成熟商业化的市场运作,都在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若隐若现的印记。本文通过对动画发展的研究,来分析迪斯尼对当代中国动画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铁扇公主”;“米老鼠”;加工片时期;原创之路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52-03
一、从初探启发到繁荣稳定
美国动画之父也是世界动画诞生的先驱,1907年由动画大师斯图亚特·布莱克顿拍摄完成《一张幽默滑稽的脸》成为世界第一部动画片。之后,同样身为美国人的动画大师温瑟·麦凯在1914年也完成了世界动画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影片《恐龙葛蒂》。这两部影片的诞生催生了很多国家动画的萌芽,包括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跨越半球之距的中国。
中国最早受美国动画影响的是中国动画之父“万氏兄弟”,由1918年(民国7年)在上海上映的由美国艺术家麦斯·福乃克绘制的《大力水手》等作品的放映开始了中国动画的初探时期。由于早期的特殊国情,中国动画的启蒙晚了近15年。据有关资料考证,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舒振栋华文打字机》,就在1921至1925年中边制作边探索,前前后后花了近4年的时间才完成。之后,中国动画的先驱艺术家们经过潜心专研创作,陆续诞生了中国动画史上的三个“第一”: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中国第一部黑白大型动画电影动画片《铁扇公主》。其中《铁扇公主》是中国动画史上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长片,该片是挖掘中国民族风格初探意义上的动画作品,是最早、也是受当时迪斯尼动画风格影响最显著的一部作品。
《铁扇公主》取材于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是历史上卡通“孙悟空”形象的初创,其外形设计虽有“猢狲”的造型,但同时也有当时迪斯尼刚刚上映《汽船威力号》中的“米老鼠”的影子。如:在“孙悟空”手脚指的设计上学习了迪斯尼角色的“四指”的画法,五官中眼皮留高光的刻画,及表演时动作赋予弹性、夸张、幽默的特点等,处理手法与迪斯尼“米老鼠”处理手法相似。另外,剧情安排上,提炼了迪斯尼影片中角色个性鲜明,主配角美丑对立的特点,增加影片情节冲突的戏剧性。从《铁扇公主》的制作技艺细节中可以看出早期中国动画先辈们开始学习和探索国外优秀动画的精髓,结合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对动画技法孜孜不倦的摸索与尝试。虽然《铁扇公主》并不是中国民族特色代表的作品,但相对于当时经济、科学技术处于落后时期的中国来讲,该片已经解决了动画电影声、光、影的结合问题,这对于中国动画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突破,并且在中国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上也奠定初步基础,这一突破同时也为后来《大闹天宫》的成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946—1990年之后中国的经济逐渐发展,动画国门打开,大量国外的优秀动画影片引入中国,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及起步晚于中国的日本,其中美国作 品居多,并占据了大部分一线城市的影院。作为东方大都会的上海成为主要的艺术交流圣地,十几家影院经常循环放映美国动画片,如第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长片《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三只小猪》等迪斯尼优秀影片,为中国早期动画人开启了一个创作热潮及交流学习的圣地。
在美国动画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开始大力支持国内美术电影的发展,先后成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家,专心研究国外动画的成功之处,尤其是美国迪斯尼动画。先辈艺术家们在不断地学习,潜心专研,结合中国本土文化,本民族特色,开创了中国动画的辉煌时期,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影片不断出现,如《神笔》《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等。其中,在中国民族之路辛勤耕种收获的第一颗硕果——《大闹天宫》在世界动画史上,奠定了“中国学派”的地位。
二、25年加工片时期的潜移默化
在“中国学派”辉煌时期的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喊出了“探索民族风格”的口号,大量优秀的中国动画作品屡屡出炉,风格形式多样化的经典作品不断走向了国际。据统计到1986年为止,我国有31部动画影片在各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46次,被国际评论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然而,从1991年开始,中国动画似乎与国际奖项逐渐无缘,慢慢走入了另一个不愿被人提起的时期——“加工片”时期。
对于加工片时期的形成,众说风云,有人说,中国学派的高峰无法跨越,新一辈的动画接班人无法超越先辈巨人,开创出新的“中国学派”的影片,开始摸索走向另一条市场商业化的路线;也有人说,中国当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期,改革开放炸开了中国的商业市场,动画片制作流程逐渐被利流水化、利益化,进入中国国门的发达国家看到了廉价劳动力,为谋取利益的最大化,把“机械化”加工线放在了中国这个经济刚刚起步的商机大国。总之,中国动画发展随着时代潮流的步伐,开始了国有与私有动画产业的共同发展的阶段,各大一线城市陆续成立了专门的动画公司,如上海亿利美、广州悠悠、北京金熊猫、深圳翡翠等,这些公司采取边加工、边原创的运营模式,可原创动画逐渐没有市场,亏损巨大,甚至有公司员工的工资靠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接济而勉强生存,加工片的热潮模式也就慢慢形成。为了迎合更过多加工线人员的调度,各大动画公司开始培养动画流水线上的员工,合格直接加入加工线,培训人员大都为十七八、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也就是现在中年辈的动画制作人。
曾在这一时期中,国内各大动画公司接到国外几十部影片的加工线,先后有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包括《大草原上的小老鼠》(法国)、《安妮的日记》(日本)及美国迪斯尼动画居多的《夜行神龙》《蝙蝠侠》《大力水手》《小美人鱼》《玩具总动员》等经典影片,流水线的工作大都为原画加动画。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年轻动画人都有一种极度渴求学习的欲望,一位经历了当时加工片时期的动画人曾提到:“很多人在那时认识了宫崎骏,看了《龙猫》看了《风之谷》看了《天空之城》,才知道除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我们的邻邦已经超越我们了。看了美国的《神勇敢死队》《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才知道还有个叫计算机的东西也能做出动画来。于是反复看反复看,直到一台又一台的录像机被我们看烂。”
现在看来,中国现在多数的动画影片风格偏向于美、日两国,与这25年的加工时期也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大部分美国加工片在中国制作的部分主要是原画和动画,而一部动画的主要风格体现除了场景和角色设计之外,动作表演是影片风格最为重要的体现,角色动作的表演是靠一张张原画和动画的画稿来实现的。在原画、动画的绘制上,所有原画和动画纸张上的角色形象要始终保持一致,不能与原案有一点出入,这要绝符合迪斯尼生产精品原则,所以就要求每一个原、动画师对角色的形象烂熟笔心,并且对这些卡通形象要有一种挥笔即成的熟练技法。迪斯尼动画影片中的角色造型大都以“圆”“椭圆”“三角”等几何形体为主要基本轮廓,然后进一步刻画内部细节的结构,造型卡通、生动、可爱,在动作表演上也树立了鲜明的自我风格,动作夸张幽默,节奏快慢缓冲对比明显,曲线柔美,阴影的处理上等已经早在《白雪公主》的制作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迪斯尼风格”。美国为了与影片原风格保持一致,加工线的人员甚至需要参加代工考试,合格的话可以接到更多的加工单。很多动画人入行之初,就是从迪斯尼风格的画法学起。有一本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薄薄的小册子《迪斯尼画法》(美国版摘抄),成为当时唯一一本经典的参考书籍,为从业加工的动画师、原画师有了一定参考和学习的标准。即便至今,很多在加工史上留下过青春热血的动画人仍然扑身于动画事业的前线上,运用这根深蒂固的迪斯尼画法,继续创作着一部部动画作品,突破着自己的极限。
三、中国动画原创之路新时代
(一)《宝莲灯》与《狮子王》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动画再次回归到了原创的探索之路,国内引入的大量国外优秀动画影片也开始在央视几个地方台开始播出,如《米老鼠和唐老鸭》《蓝精灵》《鼹鼠的故事》《马丁历险记》《猫和老鼠》等,国内动画与国外动画真正开始进入相互竞争与相互学习的阶段。美国制作精良的动画电影也进入中国,《狮子王》《泰山》《花木兰》《玩具总动员》《怪物史莱克》《冰河世纪》等迪斯尼为主及梦工厂、米高梅等动画电影公司巨头开始全球放映,获得了巨额的票房,同时也刺激着中国动画从业人的创作神经。与此同时,1999年中国动画转折期代表作《宝莲灯》在全国上映,票房达到2900 万元,超过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片《花木兰》(1000 万元),这在当时来说是国产动画片票房的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动画真正迈向国际化和商业化。
其实,早在迪斯尼1994年推出由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改编的巨作《狮子王》时,全球成功的票房就已经启示了中国先辈的艺术家们。早在《宝莲灯》还处于计划阶段时,上海美影制片厂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就对《狮子王》的成功与国内动画进行了对比,并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时任制片厂厂长金国平曾经讲到:
“《狮子王》让我们看到动画片所具有的广阔市场前景,关键是要突破以往动画创作与市场脱节的习惯性思路,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寻找动画片与观众契合点,让大投资产生大效益。创作人员首先向最喜爱卡通片的小观众学习,听他们对中国动画片的评价。孩子们说国产动画片很优美、很漂亮,但是,节奏慢,幽默差,离生活太远,像老师上课,不像电影。改变,就从这里开始。”
比起中国以往的动画影片,《宝莲灯》的确在艺术成就和商业成就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为中国动画重新点亮了“明灯”。
(二)21世纪的原创之路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外动画制作的先进技术及设备,不断引入国内,中国动画公司及教育机构也越来越多,几乎如高速飞驰的列车,每年动画产量开始以几十倍速度飙涨。时至2011年就光是电视动画片的产量就高达26万分钟,远远高于第二名日本的9万分钟,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动画第一大国。虽然产量、播出时长大大增加,但是二维、三维制作技术粗糙、故事内容缺乏创新趣味性,大多数动画更是偏向于低龄儿童。
2006年开始,国产动画的品牌开始出现,民间故事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纯红色经典《小兵张嘎》、全三维耗资巨片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低龄儿童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中日结合版《藏獒多吉》、日本风《魁拔》及2011年弘扬中华美德的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等,较之国外动画相比,票房仍是平平,故事要么千篇一律无创新之处,要么风格过于日化、美化没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制作精准上仍然与他国存在一定差异,难以满足现代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相比之下,大量优秀的美国动画的大量引入,如”迪斯尼总动员”系列之《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汽车总动员》《美食总动员》,及《狮子王2、3》《飞屋环游记》《豚鼠特工队》《冰雪奇缘》等,国内动画的市场空间更为狭窄,中国动画又处于极度压抑和低迷的状态。
或许是因为压抑得太久,2015年7月上映的三维中国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瞬间炸开了商业动画市场,动画界一片哗然,票房上获得了9.56亿,相对于近几年上映的动画影片,可谓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该影片在制作技术上也尽可能达到了高水准的国际水平,网上更多的评论是把这部影片和迪斯尼的动画联系起来作比较,更有评论还说“《大圣归来》咬住了迪斯尼的尾巴”,已经接近了迪斯尼的水准。从影片的剧本、场景及配角的造型设计来分析,的确是与迪斯尼的创作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在角色的出场安排,幽默搞笑元素的融入,部分宏大场面的渲染,“场景空间变幻”的过渡转场等,均有学习迪斯尼模式化的技巧。在剧本情节的改编上虽有很大的创新突破,比如说小唐僧江流儿、猪八戒角色性格塑造幽默化,遇到危险变为猫等,但即便是题材来源、造型立意、场景素材都来源于中国,可在动作设计、剧情设计上明显偏于美式化,二元善恶人物对立、英雄主义,场景气势宏大修饰,在角色成长过程中的音乐过渡手法,《狮子王》式的经典转场,在渲染故事的精彩紧张情节中,加入了欧美化的怪物角色等,中式的题材,欧美化的表现,有类似于《花木兰》《功夫熊猫》的味道。即便影片细细推敲有众多的瑕疵之处,但在制作精良上,我们确实看到了一部呕心沥血之作,既看到了中国动画在制作水准上的突破,也看到了在剧本改编上的别出心裁,打破常规传统,受众群体也扩大到了成人。中国动画再次回归正轨,摸索寻找着一条走向国际化的“新道路”。
继《大圣归来》之后,国内又陆续推出动画与真人结合的《捉妖记》,及由中国民间传说改编而来的《小门神》《年兽大作战》两部三维动画电影,制作技术上突破新的困难,尝试摸索国际化的制作手法。由此看来,中国动画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亦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跨越,中国动画即将进入新的元年。
总结迪斯尼的动画电影模式:鲜明的英雄主义,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同样至高无上,表现手法幽默滑稽、动作生动夸张,故事常常以皆大欢喜结尾。那么,我们中国动画电影的模式是什么呢?在没有找到自己模式的规律之前,可以暂时学习尝试迪斯尼式的商业模式,但最终我们还是要摸索出符合自己本土文化特色的动画电影模式。我们需要剖析其他国家成功案例的精华,结合先辈们在辉煌时期留下的精髓与现在中国动画市场的前景相结合,总结经验教训。中国动画需要一个过渡阶段,不管是受美式还是日式的影响,中国动画人正不断地摸索、尝试创新,中国动画正在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动画模式而努力着。
参考文献:
[1]殷富军.万氏兄弟早期动画作品《舒振栋华文打字机》创作时间及相关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2013(1).
[2]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3]何兵,何伟.如烟往事——中国动画加工25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4]吴限.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