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洲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浅析唐代“联珠纹”饰的传承与创新
叶绿洲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隋唐时期,中国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对外交流非常普遍,在与外来文化碰撞的花火中,锦织艺术流入到唐代艺术中。交融中选择,吸收中创新,使波斯萨珊王朝的联珠纹纹样得以传承,形成具有唐代文化艺术特色的唯美纹样,并在各种纺织面料上广泛运用,成为唐代最流行、最普遍的纹样。
联珠纹;唐代;萨珊王朝;纹样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沿着“丝绸之路”的足迹,中国的丝绸文化传向世界,在文化的交融与继承中,又将波斯萨珊王朝精美的联珠纹装饰纹样带入中国洋为中用,形成具有唐代文化审美特色的装饰纹样。
联珠纹又称“毯路纹”,是中国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波斯萨珊王朝的锦织传入中国,其中装饰纹样联珠纹就被采用。早期出现在北朝,最为兴盛的时期便是唐代。在丝织品、装饰品中都能看到被广泛运用,成为当时流行装饰元素。
(一)唐代联珠纹的艺术形式
联珠纹是外来文化的产物,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虽有强烈的中亚文化特色,但经过创新和自身文化的吸附,唐代的联珠纹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符号。通过运用美好寓意的图案、唐代人所推崇的独特开放性审美将联珠纹的艺术表现手法完全变成为唐代艺术文化,并运用在丝织品、服饰等生活用品中,这体现了联珠纹美观、实用的双重作用。
(二)唐代联珠纹的艺术结构
联珠圈和圈内的图案组合形成联珠纹。联珠圈顾名思义就是图案外围由大小相同的小圆圈连接成一个圆圈纹样。经过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唐代联珠纹的艺术结构在不断创新和多元化。单层联珠圈从原本的圆形演变成菱形、方形等其他形状,甚至到后来联珠圈被完全弱化,只有意象没有具体的框架。而联珠圈内图案也是整个联珠纹的关键所在,波斯萨珊王朝所兴盛的是单一性图案,传入唐代后,受唐代艺术文化的影响,从原本单一的图案演变成对称式、镜面式等图案。
(三)联珠纹的影响
在波斯萨珊王朝,联珠纹影响深远,涉及的生活用品、文化艺术广泛。而作为开放、富足的唐代,将这种外来纹样吸收并用,融入自己的文化元素后也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丝织品中,联珠纹的不同形式、构成使会使原本单一的布料纹样丰富。在建筑中,联珠纹作为辅助纹样被运用,例如不同图案的分界纹样,边缘的装饰纹样等。瓷器上美丽的纹样当然缺少不了联珠纹,瓶口边缘的装饰纹样、瓶身的主纹样也都频繁的出现联珠纹。在这一历史时期,唐代的联珠纹也保留在陪葬的器皿、衣物、佛教神像、壁画上,保存最多的当属于洞窟中的壁画。
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有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信奉的宗教、崇尚的文明、代表的艺术文化和审美标准各具特色。而传统波斯萨珊王朝的联珠纹与唐代联珠纹的圈内主题图案也有着许多差别。这也成为了文化交融与创新的绝美产物。
联珠纹传入初期,唐代的装饰纹样基本效仿波斯萨珊王朝的主题图案,例如野猪头纹、天马纹。特别是天马纹,因为马温顺、内在美好的特质,符合唐代文化艺术的特征。
波斯萨珊人崇尚王权至上,同时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它是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也是古代波斯帝国信奉的国教。阿胡拉·马兹达是其宗教的最高神明,象征着智慧。双翼日盘作为宗教符号,其整个形象由人的上半身、鸟的尾巴、鸟的双翼、圆环、帽子等组成。在波斯萨珊王朝的联珠纹中,萨珊式立鸟纹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特点。纹样中的鸟称为含绶鸟,其整体形象高傲挺拔、健壮有力。含绶鸟象征着至高的皇权,脖子上的绶带与国王所带的绶带含义相同,嘴上含着的宝石项链也同样与国王所佩戴的项链意义相同。
而唐代与波斯萨珊王朝的宗教、信奉的神明各不相同。在图案结构上也不再单一化,唐代富有吉祥的纹样中通常是鸟兽成对,上下左右对称式。在唐代联珠圈内的主题图案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继承唐代文化的团窠联珠对鸟纹,它比萨珊式立鸟纹的图案更加的丰富、饱满。两只鸾鸟面对面的站立在棕榈树叶上,嘴巴共同衔着一条镶嵌三颗宝石的绶带,羽翼向上扬起,矫健的爪子稳稳地站着,栩栩如生。鸾鸟身上除了用直线排比成羽毛的纹路,还运用了圆点等其他传统纹样来丰富整个鸾鸟的身躯。不但与现实中的鸾鸟相似,而且还形象化的将有吉祥寓意的纹样绘制在团窠联珠对鸟纹上,显得美观大方。
除了与萨珊王朝相似的运用鸟类作为联珠圈内的主题图案外,与萨珊王朝联珠纹图案不同,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主题图案比比皆是,例如将传统的华夏文明与外来文化联珠圈的形式相结合形成的联珠对龙纹纹样。此纹样将双龙作为联珠圈内的主题图案,在结构上也采用了成对式、左右对称式。富有曲线美的龙角是虬龙的特征,两条似蛇的龙尾在上,龙头朝下,龙眼聚精会神的盯着下方,整个形态矫健、灵活。在双龙中间有一组对称的花草纹样贯穿在整个联珠纹上,图案中心运用的小团花又称为“皮球花”,它的花瓣向四周散开,呈现放射状和旋转形态,象征着欢乐愉悦。在整幅主题图案的底部运用了传统植物蔓草纹,枝叶茂盛,叶片自然卷曲层层拨开,也象征着延绵不息的美好寓意。
波斯萨珊王朝的联珠圈以单圈为主,象征着太阳的光芒、世界的和平、五谷丰登、生命的轮回等美好寓意。每一颗均匀饱满的圆珠紧挨着排列开来,围绕成一个大的环形。或者在圆珠形成的环形内侧、外侧绘制两条线圈,将圆珠围绕在里面。除了单圈形式,还有在上下左右四个中心点形成类似小的联珠圈作为装饰,一定程度上打破单圈的单一性。
而唐代融入了许多吉祥装饰纹样元素,其构成各式各样,艺术形态美轮美奂。从最初单层联珠圈到双层联珠圈、多层联珠圈,再到内层联珠圈外层卷草纹,最后将联珠圈抽象化,被卷草纹彻底替代。其连接形状也各式各样,有菱形连珠、六边形连珠、小连珠、大小相间联珠、多边形连珠等。例如联珠纹大团窠对鸟纹的联珠圈就运用了菱形和圆形两种形状连接。
例如对龙纹绫纹样采用了联珠双层结构,从外观看,双层结构让人感觉厚重、饱满,结构变化更加灵动,两层中间又有线圈使其分割开来,让纹路更加清晰,精密的圆珠紧挨着连成线,并且前后对称。为了让双层联珠圈厚重中不失美感,外层的每颗圆珠变成圆环结构,与龙纹图案相得益彰。除了联珠双层结构外,团窠联珠对鸟纹锦的联珠是三层结构,中间的联珠圈由四瓣心型花瓣组成,每朵花间隔稀疏形成中心圈,内外两圈则由较小的圆珠构成细条型联珠圈,虚实有度,大小比例恰当得体。
内层联珠圈,外层唐草纹的结构搭配也是精美绝伦,绿地联珠狩猎团窠纹锦就属于一层联珠圈一层唐草纹的结构。外圈的唐草纹又称为卷草纹、缠枝纹。常运用忍冬、荷花、牡丹、兰花等有好寓意的花草,之所以古人运用这些植物是因为忍冬的学名为金银花,外观颜色象征着纯洁,而天气越冷越不容易死也体现顽强品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雍容华贵的牡丹和高洁亮丽的兰花也都是人们美好的愿景。绿地联珠狩猎团窠纹锦就运用了忍冬这一植物,每条枝干搭配两片绿叶向内弯曲,弯曲成“S”型的线条绕成环状。花蕊则被枝干包围依次排列围成圆圈,复杂又规整、分散又统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创新,萨珊联珠圈彻底被唐代的唐草纹替代。例如典型的卷草凤纹锦。在主题图案的周围已看不到联珠圈,取而代之的唐草纹枝叶繁茂、层次变化复杂,耐人寻味。
吸收中创新,唐代的陵阳公样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窦师伦封为“陵阳公”,他所创造设计的装饰纹样得到世人的喜爱,并流传百年之久,故称其纹样为“陵阳公样”。陵阳公样是唐代富有特色的装饰纹样之一,是中国装饰纹样的精华。其主要的装饰纹样有对雉、对羊、凤鸟等,吸收了波斯联珠纹的装饰纹样特点,进行创新融入唐代喜爱的吉祥纹样。使陵阳公样华丽庄重、寓意美好。在唐代的服饰、生活用品中都经常出现。
它吸收了西方艺术文化的养分,有独特创新。大部分用植物团窠为主纹样,外圈继承萨珊的联珠纹,内部图案使用吉祥兽类图案,显得别致、秀美。宝花水鸟灰缬绢就是运用了经典的陵阳公样。该绢的联珠圈采用宝花纹样,宝花又称宝相花,它不是某种植物的名称,是古人集合了牡丹、蔷薇、莲花等有吉祥寓意的花朵设计出的一种“仙花”,而宝花水鸟灰缬绢特别之处在于运用两圈不同大小、不同样式的宝花环绕而成。外圈的宝花纹为侧卷瓣类型向外展开。内圈的宝花纹比外圈的花形要小,花瓣为云曲瓣类型卷曲展开。联珠圈内的水鸟图案精致小巧,根根分明的羽毛刻画的微妙微翘,与宝花纹样中的花朵、枝干搭配巧妙。
无论是萨珊联珠纹的直接沿用还是后来唐代联珠纹的创新改变,都是中西方文化友好交往的象征,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体现唐代人开放的审美观和对吉祥平安的祈求。正是他们创造出的唯美纹样才能给世人带来绝美的欣赏价值和学习价值。■
[1] 郑军.民间吉祥图案[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2] 高山.浅谈萨珊波斯王朝艺术对唐朝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
[3] 繆良云,张晓霞.古代波斯的染织艺术及其与中国的关系[J].丝绸,2001.
[4] 郑军.中国历代宝相花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 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6] 霍秀峰.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卷草纹饰[J].敦煌研究,1997.
[7] 梁惠娥,郑清璇.唐代服饰上宝花纹的艺术形式探析[J].服饰导刊,2014,3(4):36-40.
SimplyAnalys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for "Linked-pearl Motif" of Tang Dynasty
YE Lv-zhou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During sui and Tang Dynasties, China's reunification, vast land, economic prosperity, Cathay Pacific peace .Foreign exchange is very common .In the petard and foreign culture collision, brocade weaving art into art in tang dynasty. Innovation in the blend of choice, absorption, and make the Sassanid to transmit, Linked-pearl Motif pattern form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ang dynasty culture and art aesthetic pattern, and is widely used in all kinds of textile fabrics, and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and common patterns in tang dynasty.
Linked-pearl Motif; the Tang Dynasty; Sassanid era; grain appearance
J02
A
1008-2832(2017)07-0093-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