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莉 胡光玲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黄莉莉 胡光玲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对郑州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病区住院的1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55.21±18.04)分,感知控制力总得分为(24.05±5.42)分,感知控制力得分与生活质量相关(r=0.495,P<0.01)。结论 护理人员需要制定能有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的干预措施,从而激发病人的应对潜能,提升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感知控制力;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后期的严重阶段〔1〕。心力衰竭病人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常会出现疲乏、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病人的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而且明显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2〕。感知控制力是个体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内部资源来影响不良事件及环境,并带来期望结果的信念〔3〕。包括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和习得无助感三方面〔4〕。研究〔5〕表明,慢性病患者的感知控制力水平与生活质量、情绪体验、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是身心健康的重要预测因子,对于慢性病患者疾病管理有重要意义。研究〔6〕表明,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感知控制力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6月抽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病区住院的200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的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7〕;②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③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90.0%)。其中男95例,女85例,平均年龄(65.8±8.1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0例,初中60例,高中36例,本科及以上34例;婚姻状况:已婚170例,离异或丧偶10例;职业状况:在职者128例,离退休或无业52例;医疗费用支付方面:完全公费和医保者152例,完全自费者28例。
1.2 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付费方式、心功能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等。②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是由Moser等〔8〕在CAS-R基础上发展而成,并在3 396例心脏病患者中进行验证,量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研究中,并被证实具有较好的信效度〔9~11〕。量表主要用来评估各类心脏病患者对疾病控制的态度及其控制能力的信念。量表共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无意见3分、同意4分、完全同意5分。条目5、8为反向计分,条目总分即为量表总分,得分为8~4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感知控制力越好。本课题组成员在获得量表作者的授权后对量表进行翻译和信效度检验,CAS-R重测信度为0.825,分半信度为0.512,整个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4,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在0.735~0.862;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共因子(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和习得无助感),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4.128%,且各条目在其公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③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包含身体领域8个条目、情绪领域5个条目和其他领域8个条目,共计21个条目,主要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躯体活动、社会关系、性活动、工作和情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0~105分(没有功能丧失到最大程度的功能丧失),MLHFQ具有可靠的测量学特性,对治疗的变化较为敏感,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生命质量研究。朱燕波等〔12〕对MLHFQ进行汉化和信效度检验,证明MLHFQ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资料收集方法 正式调查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向调查对象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同意后进行正式调查。调查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详细解释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对知识水平较低的调查对象,由调查员逐一读出每一条目,并进行详细解释,保证调查对象清楚了解每一道题目的内容,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此过程中不能给予调查对象内容上的暗示,应完全按照调查者的意愿如实填写。当场收回所有调查问卷,研究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逐项检查,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
2.1 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 与美国心力衰竭病人〔13〕比较,郑州地区心力衰竭患者的情绪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优于美国(P<0.05),身体领域、其他领域与美国病人相近(P>0.05)。见表1。
表1 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与美国常模的比较±s)
2.2 心力衰竭患者的感知控制力得分 见表2。
表2 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得分±s)
2.3 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感知控制力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感知控制力自我效能维度、心理控制源维度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习得无助感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见表3。
表3 心力衰竭患者感知控制力与生活质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r值)
1)P<0.05,2)P<0.01
本研究中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陈巍等〔14〕、邓红华〔15〕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因为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导致生理功能下降,加之心力衰竭引起的情绪反应、角色功能限制、失业、高额医疗费用等心理、社会和经济问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6〕。另一原因可能为本研究在河南省最好的医院进行取样,而该医院进行治疗的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是从县级医院转诊而来,病情重,故生活质量总得分偏低。
本研究中感知控制力总得分低于国外心力衰竭患者〔8〕。Moser等〔8〕调查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感知控制力得分为(28.4±5.0)分。感知控制力的3个维度得分中,习得无助感得分最高,作为对自己客观控制能力的内心感受与评价,感知控制直接反映自己对控制的真实感受,说明心力衰竭患者在遇到心力衰竭疾病的时候,体会到了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失控感和不确定感,较少运用一些控制干预策略来重新恢复控制。
本研究结果与国外的研究一致〔17〕。Heo等〔18〕调查结果显示,在排除了性别、年龄和其他变量后,感知控制力是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强有力预测因子,共解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55%的总变异。Katz等〔4〕首次将感知控制力应用于哮喘研究,证实感知控制与哮喘的控制水平显著相关,更高的感知控制力患者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文献〔19〕指出,哮喘感知控制水平与哮喘相关生活质量中的症状、活动受限、情感功能、环境刺激均显著相关,同时哮喘病程、肺功能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影响感知控制水平的主要因素。以上结果提示,感知控制在减缓疾病事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因为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疗效慢等特点,疾病与治疗相关的不确定性与变异性,威胁到患者对生命、健康及日常生活的控制信念。
1 王 新,王丽姿.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与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3):757-9.
2 施小青,曹伟新,杨小芳,等.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111-3.
3 Wallston KA,Wallston BS,Smith S,etal.Perceived control and health〔J〕.Curr Psychol,1987;6(1):5-25.
4 Katz PP,Yelin EH,Eisner MD,etal.Perceived control of asthma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adults with asthma〔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2;89(3):251-8.
5 Moser DK,Riegel B,McKinley S,etal.Impact of anxiety and perceived control on in-hospital complication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Psychosom Med,2007;69(1):10-6.
6 Heo S,Moser DK,Lennie TA,etal.Modifiable correlates of physical symptom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cross-sectional study〔J〕.Int J Nurs Stud,2014;51(11):1482-92.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95.
8 Moser DK,Riegel B,McKinley S,etal.The control attitudes scale-revised:psychometric evaluation in three groups of cardiac patients〔J〕.Nurs Res,2009;58(1):42-51.
9 McKinley S,Fien M,Riegel B,etal.Complicatio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re reduced by perceived control of cardiac illness〔J〕.J Adv Nurs,2012;68(10):2320-30.
10 Chung ML,Pressler SJ,Dunbar SB,etal.Predictor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J Cardiovasc Nurs,2010;25(5):411-9.
11 Humphreys TP,Brousseau MM.The sexual consent scale-revised:development,reliability and preliminary validity〔J〕.J Sex Res,2010;47(5):420-8.
12 朱燕波,折笠秀樹,郑 洁,等.心功能不全QOL量表中文译本信度效度的初步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337-9.
13 Heo S,Moser DK,Riegel B,etal.Testing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nursing research〔J〕.Nurs Res,2005;54(4):265-72.
14 陈 巍,林 平,李 玲,等.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2):14-7.
15 邓红华.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6):783.
16 侯云英,范秀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干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9):54-6.
17 Baneriee T,Lee KS,Browning SR,etal.Limited 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control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J Cardiovasc,2014;29(13):227-31.
18 Heo S,Lennie TA,Pressler SJ,et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control and the relationship to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Eur J Cardiovasc Nurs,2015;14(2):173-44.
19 吕燕华,赵海金,刘来昱,等.华南地区哮喘患者控制感知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4):641-3.
〔2015-12-09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
胡光玲(1972-),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心内科常见病护理研究。
黄莉莉(1983-),女,硕士在读,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心内科常见病护理研究。
R541
A
1005-9202(2017)02-0466-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