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彤彤(武汉音乐学院)
古筝合奏重奏艺术作为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学生在学习和演奏独奏曲之外,另一种较为重要的演奏形式,近年来已获得更多的关注。鉴于演出、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古筝的合奏重奏艺术也日益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古筝合奏重奏作品的创作、出版也日益增多,产生了一批较为优秀的古筝合奏重奏作品。这些作品给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本文拟通过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探讨,组织排练,举办以合奏重奏为主题的专场音乐会,在教学实践和实际演奏、演出中对合奏重奏形式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实践,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为今后广大古筝演奏者演奏合奏重奏作品提供理论参考,为古筝艺术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展现形式。
近些年来,古筝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古筝作为热门专业深受社会各界喜爱,各大音乐学院古筝主科学生越来越多。主课教学主要是一对一,以独奏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从乐曲的背景、技法、音乐理解等方面对学生的独奏水平进行指导和提升。随着古筝学习者的人数与日俱增,面对古筝专业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压力,就要求古筝演奏者除了能演奏好独奏乐曲外,更多的是需要参与并胜任不同形式的合奏、重奏、伴奏等等。
作为一名专业音乐院校的现任古筝教师,本人发现学校的古筝专业学生越来越多的局限于独奏的演奏形式,缺乏互相合作的经验和技巧。而在今后的学习与就业中,独奏演员将日渐趋于饱和,需求量明显下降,因此古筝专业学生在学习独奏乐曲的同时,更需要参与合奏重奏的学习,给予她们更多实践的机会,加强彼此间团队式的学习交流,全面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与合作能力,通过对合奏重奏艺术的学习,提高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与演出经验,为今后的就业拓宽道路。
本文遴选了《催咚催》 《渔舟唱晚》 《清明上河图》 《水墨画》 《阿拉木·古丽巴拉》 《西楚霸王》等重奏、合奏及协奏乐曲进行分析实践。
《催咚催》为湖北风格的古筝重奏曲,乐曲取材于同名湖北民歌,由武汉音乐学院高雁教授编曲,并将湖北潜江的号子曲调融汇其中,展现了人们愉快的劳动场面。
本文选择的《渔舟唱晚》为筝与小提琴协奏的形式,将观众带进了一艘在江心荡漾的小船上。《渔舟唱晚》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小提琴与古筝交相辉映,彼此诉说,以悠扬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晚霞斑斓、渔歌四起的醉人画面。
古筝三重奏《清明上河图》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展现了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的人文景象。
筝、笛子与打击乐《水墨画》分为 《山鸣》 《水流》 《伤离别》 和《大地之舞》4个乐章,加入各种现代技法和音响效果,将“墨韵”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画面形象扑面而来,
古筝重奏《阿拉木·古丽巴拉》,乐曲由高雁教授改编,此曲以新疆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的恋情为题材,运用歌唱性的行板和流畅的小快板,在跳跃的鼓点中,展现出新疆无限美好的人文风光。
筝与管弦乐队《西楚霸王》对项羽这位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刻画,通过筝与乐队的交织,展示出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
在以上这些曲目中,将古筝重奏合奏曲目尽可能多元化的囊括进来。在教学中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到古筝各种形式的表演方式。
(一)解析乐曲内容及意境
演奏一首乐曲首先要了解研读乐曲、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了解作品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把握乐曲的主题风格和弹奏技法,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展开联想。
例如,在《催咚催》 《清明上河图》 《阿拉木·古丽巴拉》这3类风格迥异的古筝重奏曲中,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不尽相同。《催咚催》表达了劳动人民欢腾的劳动场面,具有鲜明的湖北风格。演奏时,就要把握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同时,乐曲中使用的湖北民歌及劳动号子的音调,使之拥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清明上河图》曲风端庄典雅,将古代汴京的历史画卷娓娓道来。演奏时要格外注意把握这种清新淡雅的乐风,在音色上注意避免点状、过激的音色。《阿拉木·古丽巴拉》则充满了浓郁的新疆少数民族风格,并将青年男女的爱恋之情穿插其中。在演奏中,就要格外把握新疆风格的音乐特色,尤其是在4、7和各种升降号的音准上,学生容易把握不好,需要格外注意。把握这3种风格不同的乐曲,就要在历史、背景、情感上区分开来,分门别类地掌握各种曲风。
(二)演奏技巧的训练
在演奏技巧上,大抵可分为定弦音准和技术技巧的训练。由于古筝作为五声音阶乐器,在4、7音和一些传统风格乐曲中,需要进行功能性按音和风格性按音。而在合奏和重奏中,由于需要各个声部之间相互配合,所以音准的配合也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在训练中不仅强调各声部音准的稳定性,还要求加强各声部间和声纵向关系的音准配合。在演奏配合中,训练学生用耳朵听相互声部的音准,这样,在古筝合奏上强化4、7两音在固定音高方面的训练, 使学生稳定的音准能力有所提高。
除音准外,在古筝技巧的训练中还要注意“点”与“线”的处理。古筝作为弹拨乐器,颗粒性的点状弹奏是其主要发音方式,点状音也是古筝最基本的音乐表达方式。古筝点状音,主要为“托”“抹”“勾”“撮”等基本技法,并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表达音乐。点状音通常以其颗粒性的特点表现轻快、明亮的音乐旋律。
在重奏、合奏中,点状音的弹奏要求清脆、饱满、具有颗粒性,统一而合理的弹奏状态是准确展示音乐形象的重要条件。各个声部之间要保持统一的触弦深浅、力度、厚度、角度,这些地方会直接影响到音响的效果。统一的点状音也会影响乐曲整体的律动感,如在《催咚催》中,如劳动号子般的点状音律动,使音乐充满节奏感,仿佛将人们带入了热烈的劳动场面。律动的均匀、统一也是群筝准确把握点状音的关键所在。
摇指、轮指和一些长音都是古筝线状音的表现方式。这些演奏方式通过保持声音时值、无数的点状音表达音乐的连贯。线状音音响悠长、连贯,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旋律,使声音充满张力。在古筝合奏重奏中要做到各声部摇指之间的默契、音色的融合统一主要取决于触弦位置的统一、律动的统一、密度的统一、发音频率的统一以及对音乐想象力的统一。在每一组摇指旋律开始前,一定要对其时值、点与点之间的密集程度以及音乐的情感有一个预先的设想,同时要通过聆听,感受各声部之间力度、律动的平衡。
(三)演奏中的音响效果
对音响平衡关系处理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演奏的整体音响及其表现力,并关系到音乐形象的塑造。音响平衡是音响层次感的基础,而对音响平衡关系的处理又以音色与音量以及多声部的局部构成形式为依据。在古筝多声部训练中,应注意主旋律与和声背景之间、,音乐织体各组成要素之间在音量和音色上的相互关系与比例,从而使音响取得平衡。
在声部之间的音色转换过渡中,要做到自然、减少痕迹。各声部之间的整体力度和音乐情绪变化要保持统一,如在音色从明亮到暗淡的变化处理中,各声部之间的力度、音色、触弦位置要做到统一,保持整体的音响效果。
在古筝的合奏重奏中,相互配合的默契格外重要。除了在节奏、音准等方面做到基本的配合,在气息、聆听其他声部和乐器等方面,感受各声部之间的律动、力度的平衡。
在《催咚催》 《清明上河图》《阿拉木·古丽巴拉》这类古筝重奏中,每一
个古筝弹奏者弹奏一个声部。这种形式可以使声部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相互衬托。对于演奏者来说,不仅需要较高程度的演奏技能,而且还需要每位演奏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并要求在音色变化、技术处理中保持统一,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渔舟唱晚》 《水墨画》 《西楚霸王》这类与其他乐器,甚至是管弦乐队的协作中,要发挥其他乐器的音色特点,与古筝本身展开对话,在不同乐器间做到水乳交融。如《渔舟唱晚》中,小提琴音色明亮,具有人生的特点,适合演奏细腻抒情的旋律,在与古筝的协奏中,将明亮与深沉进行结合。所以,在与小提琴的配合中要格外注意这种对话感。
古筝重奏合奏教学的研究,既可以在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演奏者练习聆听发现乐器之间配合的旋律感,又可以与古筝独奏相结合,取长补短,还可以启发学生对古筝重奏作品的全方位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同时作为实践成果进行展示,也锻炼了学生的舞台经验和舞台演奏感。在相互协作中加强彼此间团队式的学习交流,全面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与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