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苗 孙 明
在绘画的发展史中,具象在一段时间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绘画艺术形式的构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产生了大量的具象画家和传世的经典具象作品。即便在照相机出现后,人们开始对具象绘画质疑时,他们也清楚,由艺术家主观处理后的具象作品是照相机所无法替代的,在对人的真实情感的表达及微妙的艺术语言上照相机也不可企及,照片缺乏绘画中应有的真实体验、灵动性和神韵。后期发展中,具象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催生了新的艺术生命,就是抽象。抽象绘画是在具象绘画的基础上产生的,抽象的元素也在具象绘画中存在着普遍性和重要性。本文将进一步发掘抽象绘画的深度,使大众对抽象绘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对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详细的探讨,这也是本人研究的兴趣所在。
具象绘画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或者参照物基本类似或极为类似,画面的还原度比较高,与人们的直观感受近似一致,画家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或者视觉经验对画面进行相应的处理,使整个画面充满艺术氛围,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抽象绘画是透过具象绘画的本身,用抽象的表现形式,从具象物体真实感上升到抽取、剥离和概括本身属性的过程,就是抽象绘画完成的一个基本形式,最后所产生的是一个高于具象绘画的形式,且遵从一定的意图加以选择,在这个基础上艺术家通过精简、凝练和升华,创造出经典的艺术形象。
从具象绘画过渡到抽象绘画,具象并没有消失,抽象绘画中隐藏着具象的元素,两者相互支撑又相互渗透,且是并存的。抽象绘画艺术家完全放弃自然的形式和所有其他相关的具体因素,只使用点、线、颜色等语言,直接创造非形象,抽象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抽象绘画的产生是一种内化的文化现象,艺术从自然转为内心,从客观转为主观,抽象绘画是人们对于现实自然形体本质的艺术认知。同样的现象在人们眼前出现,经过每个人的内心认知之后,就会呈现不同的现象,虽然抽象不是最原始的自然形态,但是欣赏抽象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抽象就这样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抽象是艺术解脱束缚的表现。
抽象绘画从艺术手法上分为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种表现形式,即热抽象和冷抽象,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是各自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画面中抛弃了具体的内容和细节,强调运用点、线、面、色和构图等纯绘画语言来表达,抽象地反映出内心情感、触觉、节奏等。冷热抽象没有很纯粹的语言去形容彼此的不同,只能通过代表人物的作品去具体地分析。总的来说,点、线、面在画面中使用的频率和形式有助于区分两种抽象;色彩的变化使用也能使人感觉到情绪的变化,色彩本身的冷暖及深浅等可以表现画家内心情绪的起伏与变化;绘画的艺术方式使欣赏者产生一种情感共鸣,这就是绘画作品的音乐性的体现。下面用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对比来介绍热抽象和冷抽象。
康定斯基是热抽象的代表人物,同时也编辑撰写了大量关于抽象绘画的理论书籍,深度剖析了形式语言对人们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后世影响巨大。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学习过法律和经济学,1896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1921年在德国魏玛包豪斯任教,1933年在法国讷伊定居。他的作品大部分采用印象主义技法,又受野兽主义影响,被众人认为是抽象绘画的鼻祖,代表作品有《白色的线》《构图2号》等,阐释抽象艺术理论的著作有《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主义》等。1913年创作的《构成第七号》被视为是一支音乐狂想曲,这幅画乍一看令人觉得异常迷乱,但是也能看出康定斯基构图的巧妙,这幅画充满了无数的变化和重叠的安排,最突出的是画面中心的黑点和线条,影响着整个画面的色彩,倾向性很强烈。
蒙德里安是冷抽象的代表人物,1872年出生于荷兰,14岁开始学习画画,20岁就成为一位中学美术教师,1911年赴巴黎用立体主义作画,开始用抽象的平面来表现风景,1914年在荷兰创立风格派,同年,画中曲线已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占据主要地位,抛弃了复杂的技法,回归原始的颜色和线条,代表作品有《红黄蓝构成》《白黑构成》《菱形构成》等。
抽象绘画在当今世界画坛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是研究热抽象绘画和冷抽象绘画之间联系和区别的重要切入点,在对抽象绘画进行总体性研究、对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两个人的专题研究都已深入的前提下,本文是对他们两人艺术特点的区别与联系的深入探讨。
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都是以具象绘画展开绘画生涯,这是他们后期产生变化的一个前提和联系,两人从具象绘画转变为抽象绘画时,画面上使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相应的变化,这也是两人在抽象绘画中所使用的元素之间的联系。康定斯基强调的是鲜明的色彩以及线条构成,喜欢用几何学的符号表现他对画面的理解,同时也创造了不可思议的符号和象征世界;蒙德里安则运用新的空间处理方式,将他的绘画风格转向几何符号的形式表现。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在抛弃图像之初,探索抽象语言时的相似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康定斯基关注更多的是内在情感,注重情绪,多用独特的符号化形式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蒙德里安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按照主观理性的形式重新用新的空间方式来组合画面,朝着更简洁、纯粹的形式发展。
但是具体到两个人的作品,又有很大的区别。康定斯基认为,点的大小、形状、张力作用、范围是无限的,而且可以独立存在;蒙德里安认为点是看不到的,也没有连接性和方向性。这是热抽象和冷抽象的一点区别。在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康定斯基认为色彩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灵魂,并设立了一整套色彩体系观念,对色彩的运用也是在表达他自己个人的主观感受;蒙德里安画面中除了黑色和白色,只用纯粹的、基本的三原色红、黄、蓝。可以看出,热抽象是把内心情绪用色彩的象征学原理表达出来,色彩丰富,但是冷抽象则是用理智的思维原则,将哲学的观点用纯净的颜色安排在画面中,借此达到心灵的宁静。在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中都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康定斯基重视绘画对音乐的参照,因此,他用画中蕴藏的某种纯粹的力量来强调这些单纯的造型语言在人们的视觉中投射下的那种强烈的效果;蒙德里安晚年的抽象艺术作品都充满了音乐性,在色块的排列和线条的组合中表现出了强烈的音乐律动感。这些也是两个人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区别,但是在区别之中又有着相同的本质,就是探索形式与人类内心情感之间的某种神秘的联系,并通过强化个人或者集体普遍的经验方式所获得的。
当然,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也是人类精神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的代表。从表达形式上看,一种是夸张的奔放,另一种是理智的容忍。人们对其喜好和厌恶也分两种态度:一部分力挺康定斯基,认同天赋是一种神秘且不可捉摸的能力,也具有不可控制的创作才情,另一部分站在蒙德里安的这边,认为上天喜欢勤恳耕耘、构思严谨的人。康定斯基显示了情感喷发式的表达,如同在抽象艺术世界里自由驰骋,肆意飞扬;而蒙德里安的理智体系则认为以简单纯粹还原艺术表达方式,通过精神上的深思熟虑表现淳朴目的。
在21世纪的中国美术中,新时代的多元化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随着西方的抽象绘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的不断磨合,抽象绘画也已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反映了社会审美所需要的变化。探讨抽象绘画的体系,有助于加深对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的理解。
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静物、人物、风景是同样的,但造型方式的改变使得画面的色彩、线条、空间、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艺术的视野。艺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象与抽象的两种表现形式在艺术多元化的局面中将长期存在,不变的是我们对于艺术长期执着的追求。抽象绘画摒弃所有的内容只保留了形式,而形式的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意义。表达的是本质而不是现象,是概念而不是真实,这才是抽象绘画真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