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与听的交响 义与意的圆融
——摭谈声乐演唱与表演的关系

2017-02-12 06:53何静
歌唱艺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歌者声乐舞台

从事声乐教学已近十载,笔者对声乐演唱与表演来说并不陌生,但谈到关于两者关系的话题时,却感到这绝非是个三言两语可以道明的简单论题。作为一名高校青年声乐教师,以一得之见谈谈我的看法,意在成为引玉之砖,求教于声乐界同行专家。

追本溯源 厘清概念

谈论声乐演唱与表演的关系就要先明确概念,概念清楚了,问题就清晰了。

中国古代关于声乐的论述有很多。《说文》载:“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白虎通·礼乐》载:“声者,何谓?声鸣也,闻其声即知其所生;音者,饮也,言其刚柔清浊,和而相饮也。”《乐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荀子·乐论》载:“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墨子·公孟》载:“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以上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现的有关“声乐”的论述,此后在一些音乐论著和言论中被广为运用。

在当代,“所谓‘声乐’有两重含义:一、从音乐学的意义上说,‘声乐’是音乐表演形式中一个大的部类的统称,即与‘器乐’相对应,凡是由人声歌唱(独唱、重唱、对唱、合唱、轮唱等形式)的音乐都叫作声乐。二、从音乐表演的意义上说却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符合特定规范的歌唱才被称作‘声乐’……在中国,实际上,‘声乐’主要是指在中外艺术歌曲(广义的也包括经过整理、加工、改编的民歌)、歌剧(唱段、选段)范围内,符合特定规范的歌唱。”①笔者认同周荫昌先生关于“声乐”的论述,因而本文所述“声乐演唱”内容暂不包含中国戏曲、曲艺、民歌及流行音乐,而是指当代声乐教学中的主流教学演唱风格——世界通用的Bel Canto(美声)演唱风格和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声乐表演”暂不指当代中国各音乐学院或综合院校音乐系开设的声乐表演专业,而是指歌者为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通过演唱进行二度创作时,将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因为声乐演唱本包含演与唱,之所以又将其独立为演唱和表演,意在对两种个体行为分别进行强调。

交响圆融 合而为一

不可否认,声乐演唱作为一种音乐表演形式,相较于器乐演奏具有更加直击人心的魅力,歌唱家的音乐会总是更受观众欢迎。正如陶渊明所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也许耳朵和声带都是由肌肉构成的,因而人类用自身乐器制造的声音也就更能产生亲切的共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也不断提升,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已不只满足于听的享受,而是需要视与听的双重感受。古往今来,“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是人们最常用来描述声乐表演的词汇,它不仅是我国传统声乐美学与声乐表演理论中的基本内容,也是所有歌者的向往。

近现代中国声乐的发展相较于欧洲虽然起步晚,但通过几代中国声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亮相于世界舞台上。如迪里拜尔、田浩江、张立萍、和慧、杨光、沈洋、孙秀苇、李晓良、黄英等,无论是演唱欧洲歌剧抑或中国歌曲,在演唱技巧和舞台表演方面,他们都为中国歌者做了较好的示范。

但不可否认,无论是高规格的专业歌剧院、音乐厅,抑或在声乐学生的考试现场,经常会看到歌者的演唱与表演相矛盾的情形。这厢歌者唱的是欢乐、轻巧的《七月的草原》,那厢在她的表情里却看到了哀怜、不幸的《小白菜》;这边女高音饰演的是《茶花女》中多情善良的薇奥列塔,那边却在她的表演中寻到《魔笛》中冷漠无情的夜后的影子。特别是一些初学者,在舞台上脚踩节奏的有之,伸手在胸前不断画圈的有之,眼神中透出恐惧的有之,面无表情不知所措的亦有之。声乐表演对于他们而言,不是帮助其恰如其分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而变成了掩饰内心紧张的手段。君不见舞台之上,“一张嘴左手伸出去,一闭嘴右手展出来,下一句两手都回来,结束句双手举起来”,能够展现歌者个性特征的“自由动作”变为了毫无新意的“规定动作”。置观众的感受于不顾,过于陶醉在自我表演之中。不仅如此,国内有相当数量的职业歌手的演唱与表演不在同一水平和级别上,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歌者的表演基本功普遍不扎实,表演是中国当代声乐教学和许多拥有较好歌唱能力的歌者的软肋。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在一档节目中看到作曲家三宝的访谈,他说他创作的音乐剧,不找声乐科班出身的歌唱演员,而是找戏剧表演系毕业的演员,因为他认为歌唱演员一站在台上唱就“死”了。虽然这话值得商榷,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职业歌者在表演上的短板。独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却揣着一颗空白的心灵,其结果必然是在舞台上出现一张呆板的脸、无所适从的肢体动作和黯淡无神的目光,试想这还能有什么表演可谈呢?固然,表演是动作的集合,但动作的集合绝对不等于表演。

反观国外一些优秀的歌者,无论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普拉西多·多明戈在国家大剧院《麦克白》中精湛诠释的麦克白,还是美国当红歌剧名伶蕾妮·弗莱明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余音绕梁的歌喉;无论是意大利国宝级女中音塞西莉亚·芭托莉在国家大剧院上的惊鸿一瞥,还是意大利著名男中音里奥·努奇在《弄臣》中的荡气回肠,他们在中国声乐舞台上无论是唱还是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表演得体大方,举手投足甚至呼吸都充满音乐,表演真挚、煽情又不浮夸,很好地将真实与创造、历史与时代、技巧与表现诸因素完美融合。另外,纵览世界著名歌唱家的名单,必须要提及的人物是“歌剧女神”——玛利亚·卡拉斯,她用其极富感染力的歌声和传神的表演复兴渐已衰落的意大利歌剧,改变了从前人们对歌剧表演的固有印象,解放了阉人歌手酒杯式的手势,张开了她的双手,释放了她的热情,将歌与乐、唱与演完美结合。她的歌唱艺术,对当代世界声乐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其实,“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表演是最受大家期待的。如若“陌生化”②程度不够,让观众看司空见惯的表演,虽然顺应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却因缺少新鲜感而失去了审美期待。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与文学的关系最为紧密,所谓观文听乐、听乐诵文,都表现出人类对于视与听的双重精神追求。《毛诗序》有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又如黑格尔所说:“能把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这些都说明肢体表演是歌者实现艺术表达的重要载体。那么“形”“神”“情”在声乐表演中是否能够达到完美统一,是人们对演唱者的表演进行评价的最主要的标准之一。由此看来,“音乐不仅是表演的艺术,而且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表演的艺术。”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声乐演唱与表演是交相圆融、合而为一、相辅相成、共存一体的关系。

路在何方 功到自成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难在每首作品必须在时间有限的演唱(奏)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这正如歌唱家马金泉所说:“声乐表演是一个很难的东西,它不同于一般话剧的表演,声乐表演受时间的限制,前奏一结束,你要爱谁必须爱谁,你要恨谁必须恨谁,而话剧酝酿情绪的时间就可以更充足一些。”也正如柏拉图语所言:“心灵美与身体美的谐和一致是最美的境界……”虽然声乐演唱中唱与演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的声乐表演舞台上,能够做到唱演俱佳的还是少数。中国人在表演上的程式化,有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也与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谦虚内敛的特质有关。如何打破渐已步入歧途的声乐表演,打破千篇一律的程式化模式,建立“陌生化”表演是亟待中国歌者和声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和付诸实践解决的问题。

声乐表演的主要内容是形、神、情,也就是肢体语言、眼神和面部表情。歌者是用自己的身体、声音、感情作为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的,那我们就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做出相应的训练和对策。

1.在中国当代声乐教育中训练最多的就是歌唱技巧,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基本功——“生活”。生活中,客观世界的一切刺激都是通过眼、耳、鼻、舌、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觉接收进来的。生活中的动作是舞台表演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舞台动作是生活动作的提炼和加工,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是每一个歌者必做的功课。歌者要学会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认真模仿,提高自身的形象感、信念感和表现力,而歌者的表演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在生活中寻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元素,挖掘灵感。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也会不断更新,表演的新形式、新方法也势必会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歌唱家娜塔莉·夏高(Natalie Choquette)就是位挣脱传统表演束缚,拥有超凡实力与亲切表演的“疯狂女高音”。夏高以她诙谐幽默、不走寻常路的活泼表演,争得了无数荣誉和大奖。夏高九岁就远赴意大利,后又去莫斯科接受专业的声乐训练,精通十二国语言,而她之所以受欢迎,不得不说是源于观众对她的演唱与表演的认可。

2.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是体现和塑造人物的手段。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是通过一连串的舞台动作来实现的,这是表演艺术独有的特征。可以说,没有舞台动作便没有表演艺术,舞台动作是表演元素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元素。笔者调查了国内数十所音乐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音乐院系声乐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虽然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音乐学院均开设了舞台表演课程,但并不是都有统一编写的声乐表演教材,而其他综合类院校为声乐表演专业开设表演相关课程的情况则为数甚少。因此,笔者认为,为声乐专业学生开设表演、形体、台词等相关课程是当务之急,特别是每周声乐课和表演课的课时应该大体一致,不能厚此薄彼。任何一个舞台上的歌者都需要在心理、形体和气质的塑造上打好肢体表现的基础,而这需要如同学习声乐技巧一样的积累过程。在低年级声乐学生尚不能驾驭一定难度的曲目时,可以选择小品类的表演内容,让学生不再胆怯于表演,并启发和鼓励学生,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表演欲望。高年级的表演课,要涉及歌剧片段教学等与声乐演唱紧密相关的内容,最终让歌者在舞台上能够做到落落大方,能够紧密围绕作品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眼神、手势等,使表演者具有良好的台风,神形兼备、声情并茂。

3.应该借鉴、学习国外音乐剧演员和流行音乐歌手的表演,注重演员“能演擅唱会舞”的全面能力的培养。也许大家还记得“音乐剧教父”安德鲁·韦伯五十岁生日在皇家音乐厅举行的演唱会是怎样一场高级的、令人享受的演唱会。演唱会汇聚了伊莲·佩姬、莎拉·布莱曼、迈克·波尔等各路明星,无论演唱、乐队、灯光、舞蹈还是服装、表演,一切都是美轮美奂。虽然这场音乐会时隔已近二十年,但唱演俱佳的演出至今令人难忘,彰显出作为轻歌剧的衍生剧种——音乐剧的独特魅力。

另外,近年来韩国歌手在亚洲异军突起,韩国流行音乐凭借其与众不同的魅力开辟出一片市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力。特别是他们在歌手的选拔上异常严酷——“练习生制度”,作为歌者必须接收全方位训练。比如,在国内一档音乐竞技节目《我是歌手》上,当韩国歌手黄致列用充满磁性的嗓音演唱《砰砰砰》(Bang Bang Bang),又展示了他专业的、活力四射的舞蹈表演后,全场沸腾了。音乐制作人黄国伦这样评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黄致列)充分地表现出韩国音乐市场是怎么栽培、打造一个偶像艺人的。”而音乐制作人刘天健评价他说:“整个歌曲一结束之后,其实我是落寞的。落寞的原因是,我感触到韩国在整个流行音乐或娱乐业上面确实很努力,他们对于一个歌手的养成教育是很完整的,很用心在培养,这个是我们中国要学习的地方。”因此,无论是国外比较成熟的音乐剧歌手培养体系,还是韩国流行音乐在培养歌手上的用心表现,都给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界上了一课,也给中国当代声乐教学更多的提醒和借鉴。

总之,歌唱艺术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歌者用歌声与表演不仅传达歌词中的“义”,而且要唱出音乐中的“意”。如何给观众带来视听的双重美好感受,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的境界,是歌者的毕生追求,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注 释

①周荫昌《声乐教学论〈序〉》,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编著《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陌生化”理论由俄国的什克洛夫斯基首提,强调在形式上打破(平)常情、常理、常事,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③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第182页。

猜你喜欢
歌者声乐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者和履痕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黑暗中的歌者——试析《寻找小糖人》的叙事技巧和情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