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审美大约是天生的,无处不在。小孩子从稍微懂事起就爱臭美;再长大一点儿,不论男女,也都是喜欢美的东西,尤其希望自己在异性眼中是美的,而绝非相反。
同时,审美又是多样的。除了满足视觉享受的“颜控”外,还有满足味觉享受的“吃货”,以及像我这样,对声音的审美特别敏感的“声控”。
说起来其实也是一把眼泪。对美丑特别敏感的人,除了基因特别优秀者之外,还有一类就是如我这样天赋不好却还对美之欲望特别强烈的人。
确切地说,我也不能算是绝对的天赋不好。在我看来,小孩子的声音基本上都是美的,最天然、最不经雕琢、最纯粹的美。在我小的时候也有着非常清脆悦耳的童声,从小爱唱歌,并且唱得还挺好,不幸往往就发生在你曾经拥有然后失去时。男声需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我的噩梦。曾经轻而易举可以拥有的美,却变得无法掌控,以至永远失去。对我而言,变声期的痛苦丝毫不亚于毁容,从此后再也无法重现儿时“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纯美了。
好在对音乐的热爱一直陪伴着我。我继续听好听的歌,并且迷上了西方音乐,闯进了西方传统声乐世界。那就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美妙世界的大门。还在因为变声失去童声而痛苦的我,突然觉得,最美的男声就应该是歌剧里英雄男高音那样的才对啊!那张从老师手里借来的“1990年世界杯三大男高音演唱会”的CD我听了一遍又一遍,还无比兴奋地守在老式电视机前收听中央电视台转播的“1998年世界杯三大男高音演唱会”,我沉浸于《格拉纳达》,沉迷于《我的太阳》,沉醉于“奶送到了吗”(Nessun dorma,通常被翻译为意境完全不符合剧情的《今夜无人入睡》)。
天性使然,人们喜欢美,就喜欢拥有美。所以,我爱音乐,也爱唱歌,即便自己没有好的嗓音,也依然不满足于听觉,而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创造美好音乐的能力。于是,我尝试着边听边模仿,我尝试着用自己刚刚经历变声期的嗓音来演绎我认为无比伟大的一首首男高音名曲。我并不知道,在别人听起来,我的声音是多么难听。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等待我的不仅是歌唱的“死胡同”,更是一场悲剧——我不但没能拥有帕瓦罗蒂、多明戈那样美好的嗓音,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彻底唱毁了自己的嗓子。
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自己所听到的自己的声音,与别人听到的我的声音相比,声波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径。听别人的声音,几乎所有的声波都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而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大部分声波则是通过自己的骨骼、肌肉从我们的嗓子传播到我们自己的耳朵里的。于是,我被自己的身体骗了,我一直尝试去模仿的,并不是我听见的伟大男高音那样辉煌的声音,而是我自己认为辉煌,但实际上在别人听来完全是憋闷、无光泽的声音。毫无疑问,我模仿的是完全错误的声音,所以我的发声也是完全错误的方法,结果也是当然的,我就一直用这样憋闷、压迫喉头的错误发声方法,一遍遍吼着《我的太阳》和“奶送到了吗”,直到把自己嗓子毁了。
此时此刻,我清醒地认识到,我没有天赋。我跟帕瓦罗蒂不一样,他是意大利人,意大利人生来说话就跟唱歌一样。那怎么办?于是我一头扎进了图书馆里。我觉得,既然我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了那么多知识,是不是也能够从书本上来挽救一下自己已经崩溃的嗓音呢?我迫不及待、如饥似渴地到学校图书馆里找声乐方面的书籍。其中两本书,对我影响巨大。
一本是林俊卿博士所著的《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这本书体系完整、剖析透彻、论证严谨,用非常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和行文让我了解了嗓音的奥秘。尤其对于一个理科学生来说,这本书非常符合我接受的科学教育的传统。于是我懂得了正确发声时声带是怎样振动的,共鸣腔的状态是怎样的,舌骨该在什么位置,哪些肌肉应该用力,哪些不应该……但是,我真地做不到啊!尽管我清楚地知道了我应该怎样做,可声乐练习和肢体锻炼毕竟不一样,我真地无法控制那些我根本看不到的众多肌肉、软骨去协同完成正确的发声!
好在我还发现了另一本书,彭莉佳老师出版的第一本专著《发声常识与嗓音保健》。而恰巧,这本书被学校图书馆买回来还未有人借阅过,就先被我发现了。
如果说《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是规范的教科书,那么《发声常识与嗓音保健》一书则致力于打造一本人人都能够好好利用的练习手册。我们需要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发声的原理,确切知道发声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作为一门技艺,要教授、传承如何发声,则必须有可以实践的有效训练方法,这是同研究发声机理并行不悖的另一套体系。好比舞蹈,我们即便知道人体骨骼的结构、每一条肌肉和韧带的功能,也不能代替一个专业的舞蹈教师一步步带领我们从基本功开始苦练;同样,不能因为有了舞蹈教师就说研究骨骼肌肉那一套全是错的、都是不需要的。
从《发声常识与嗓音保健》开始,我认识了彭莉佳老师。更神奇的是,原来她也正是当年我常出没的一个音乐论坛上的网友,其实我们早已有交流。后来,我考上大学,来到了广州,终于有机会亲自听彭老师授课并接受她的教导了。开合下巴的训练,对抗舌头僵硬的训练,呼吸的训练……从“嗓音保健操”开始,我逐步恢复了信心。如今,我的嗓音虽然比不上专业的男高音,但已然能够为自己苛刻的声音审美所接受了,偶尔还能在单位的文艺演出中业余地高歌几首,并且不会让大家觉得耳朵受折磨。
回首自己走过的弯路,我深深地感到,声乐真是一门实践的技艺,没有办法仅仅通过理论上的逻辑演绎就可习得。理论很重要,我通过读书学习明白了发声的原理,我知道自己并不是无可救药的,我的声带没有破损受伤,我的咽喉肌肉也都一切正常,我拥有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美好嗓音的基本条件,我不应当绝望。而后来再遇到了好的教师,这种“不绝望”就更进一步转变成了“有希望”。老师带着我一步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摆脱错误发声方法带来的习惯性肌肉紧张,再一步步慢慢建立起正确的用力方式,看不见的肌肉活动逐渐转变为听得见的声音变化,这里面的喜悦和希望,我没有办法用简单的文字来描述,但我想大家应该能理解。
《发声常识与嗓音保健》——一本并不厚的小册子,以及附带的教学录像,承载的不止是一个认真研究学问和技艺的教师近二十年的心血,更饱含着无数声乐爱好者以及教师、律师等用声强度大的各行业工作者保护嗓音、改善嗓音的希望。好的声乐教师,不但自己拥有美好的声音,还必须知道怎样才能训练出美好的声音,并且,这些训练还必须是可重复使用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些训练受益的。
这非常重要。我从来不相信,只有天赋好的学生才有资格有机会接受好的声乐教育;我从来不相信,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对声音的美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就不该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尽管天赋有差别,但通过科学的训练,我坚信人人都可以拥有美好的嗓音。
人人都可以拥有美好的嗓音,并不是说大歌唱家不宝贵、谁都能轻而易举的成功;而是说,使人拥有美好嗓音的训练真的不是神秘的、稀有的私人财产,而恰恰是科学的、可以被每个人所掌握的、可以为全人类共同享有的智慧结晶。这既是我以及其他像我一样热爱声乐的朋友所坚信的,更应当是每一个好的声乐教师所应该坚信的。
我愿将“人人都可以拥有美好的嗓音”的信念以及各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继续传递下去,是为作此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