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电视节目早已悄然成为大众消遣娱乐的一种途径。作为最具市场号召力的综艺节目形式,音乐综艺向来是电视制作者的宠儿。如果说,五年前由浙江卫视制作的一档《中国好声音》开启了中国音乐综艺的“大片时代”,那么浙江卫视推出过的《我爱记歌词》《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等都可谓是“现象级”音乐综艺节目。2016年11月,浙江卫视再次推出一档大型原创音乐挑战的节目——《梦想的声音》①,该节目共12期,由五组固定明星级导师林俊杰、羽·泉、张惠妹、萧敬腾、田馥甄组成。与以往音乐综艺不同,《梦想的声音》以素人的梦想为基石,以切磋的方式让乐坛顶级唱将与素人歌者直接面对面进行“技艺过招”。五组导师不仅要在三个小时之内完成对指定歌曲的改编,还要在舞台上与素人歌手以“讨教”的方式切磋唱功,用他(她)们的声音为每一个音乐梦想助力,为每一个新的声音叫好。
《梦想的声音》自2016年11月4日开播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凭借新颖的原创模式和惊喜不断的歌曲改编,在收视和观众口碑上持续领跑同类综艺节目,其核心模式可归结为“音乐素人挑战顶尖歌手”这一全新理念。在这档节目里,最具悬念性的精彩看点要属素人歌者的讨教,“明星级”顶尖歌手的回应,素人与明星之间的“互搏”等。
笔者无意关注该节目的收视率,更无意对此栏目精心的策划、设计形式以及舞台灯光音响等做出相关评论,仅试图通过对其中以“讨教”的方式让素人与明星歌手进行歌唱对决的形式以及节目中所演绎歌曲的改编问题进行几点讨论。
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②在艾伦·帕·梅利亚姆的著作《音乐人类学》前言中也提到“民族音乐学的主要工作集中在音乐的声音和构造上”,其更是对歌唱行为中的表演者和意义的类别进行了界定,即应具有象征和标示,此标示可分为指示性标示、特征性标示、普遍性标示。③根据以上对“声音”一词的诠释,我们可以简单对“声音”做如下归纳:声音首先是要被人耳识别,其次音乐学中音乐的“声音”要具有一定的标志性。
按照节目所呈现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该节目中的“声音”具体地概括为音乐的声音,或者更直接地说为流行音乐(狭义)④的声音,那么,该“声音”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又应该由谁来评判?这应当是节目组要考虑的实质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决定了最终是谁实现梦想登上万人舞台,更代表了一种现代音乐综艺节目的审美取向及审美观念的导向。电视媒体(主办方)、音乐创作者(制作者)、歌手(演绎者)、评委(导师)、听众(观众)等各层“把关者”可以说都是流行音乐文化传播链条上所必经的环节,当然,每一个阶层的“把关者”都会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观念)。但该节目中真正呈现给观众的却只有11位“音乐助力团”的评判结果,虽然“音乐助力团”也表示最终结果结合了现场300位听众的意见,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讨论过程,这样省去中间的种种关键性环节是否有些过于随性?在任何一档歌唱类竞演节目中,演唱者作品表达的完整性、审美趣味的艺术性、歌唱能力的技术性、演唱风格的时尚性、歌唱状态的稳定性,这些都可以作为特定的评价标准。其实,如果就音乐本身而言,任何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精确和绝对公正的评价体系。但,该栏目组制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评判标准做出规范性、专业化的呈示(或者说,没有将此评判标准公之于众),而仅是直接宣布最终的评判结果,这难免会使素人歌者与明星歌手对作品演绎的效果有些许尴尬,也使得绝大部分没有机会莅临现场的观众似乎有些“状况外”。所以,笔者建议最好不要省去中间讨论的环节,试着把评判的标准、11位音乐助力团成员的讨论以及与现场300位观众的意见进行结合的过程公开播出,尽可能地避免给观众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为观众释疑:为什么有些歌手能闯关成功并有机会进行下一轮的讨教,而其他歌手却只能止步于此。
在该节目播出的12期中共有40组素人歌者演唱,但为什么只有38组得到了向导师“讨教”的机会?未能参与讨教的两组歌者分别是来自湖南的大一新生于忆与来自北京的咖啡店老板英子,制作方仅给出了“于忆因刚开始学习音乐,在舞台表现和唱功方面还略有不足,现在还不具备讨教导师的资格;而英子是因为紧张没能发挥演唱实力也未能讨教导师。”这样一语带过的表面性解释,是否有些敷衍?
对于素人歌者于忆的演绎,导师林俊杰表示,她那种天生明亮的嗓音是很难得的,但在表演的过程中以及歌唱的技巧上有些“收”的状态,并没有完全释放出她的能量。导师萧敬腾也表示很喜欢于忆对音乐的那种直率和单纯。而另一位素人歌者英子的作品演绎则播出不足一分钟,大量的广告植入其演唱过程中,由于缺少完整演绎过程的呈现,以至于笔者无法对她的歌唱进行评价。但从羽·泉导师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英子是有自己的嗓音特色并做到了完全释放。如果单从该栏目的主旨——以“声音”为基准,两位素人可以说已经得到了导师的认同,但为什么仍未能获得“讨教”机会?我们不得而知。我想,栏目组或许需要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一个解释,之前的只能说给现场的300位的观众,而电视机前的观众又怎能明白?
不能否认的是,《梦想的声音》这档节目本身就是为素人歌者圆梦的综艺,倾情演绎的40组素人歌者不仅收获了经验与掌声,也收获了五组导师的匠心指导。经过40余轮讨教最终产生了九组“终极素人歌手”,制作方也兑现承诺——带他们登上万人舞台歌唱。对于素人歌者而言,有机会站在万人演唱会舞台上抵达星辰大海,并且还有机会与明星级歌手同台竞演,而那种平时难以体验演唱会“Live show”的平凡百姓更能够进入这场公益演唱会聆听明星、素人歌者触达心灵的歌声。这样的大平台是难能可贵的,节目中的“讨教式”⑤的歌唱更是有一定的价值。
顶级唱将与素人歌者直接面对面进行“讨教式”歌唱,其实,最重要的环节是歌曲的改编,甚至每一首歌曲都是改编后的重新演绎。譬如说惊艳全场具有“人声器乐化”特质的阿卡贝拉人声乐团——节奏部落改编的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导师羽·泉对其称赞有加,“这种用人类最天然的乐器唱出了最感动的声音,这种不拿任何乐器的伴奏是任何伴奏形式都无法抗衡的,也是我本人最怯触碰的。”张惠妹导师更是拍手叫好,直呼听这样的改编作品会让她“起鸡皮疙瘩”(褒义)!拥有“最强音乐素人”之称、连挑三组导师的“大魔王”赵骏⑥深情演唱的三首歌曲都是改编后的重新演绎,而“被讨教”导师林俊杰改编后演绎的《你是我的唯一》,更是将歌曲的演绎方式“做减法”,最终以民谣的方式还原到最简单的方式,成为最适合这首歌的表达方式。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说,似乎在那个时代,华人流行音乐就是一股清泉。当时好像很流行这样的作词方法,从一个场景开始,想给你写一封信、聊聊昨天的事,这些都是很质朴、很直接的述说;而音乐也是很淡然的呈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你是我的唯一》,它的作者和演唱者巫启贤先生也是新民谣的领军人物之一,这首歌最适合的方式就是民谣。当下很多歌曲的改编似乎都走进一个“模式化”的框架里,林俊杰用这种简单的演绎方式不仅给当下歌曲改编的“泛滥局面”以冲击,更是提醒音乐制作者改编的“务头”⑦——不能忘记创作者最初赋予歌曲的那种意境。
该节目的另一大亮点,也是演绎改编歌曲的重中之重——选歌。每位素人歌者必须先从三级台阶上冲关下来,才有权选择五组导师中自己想要讨教的对象。各位导师将在节目组准备的“惊曲榜”中选择一首歌改编后(仅有三个小时的改编准备时间)与选手进行对决。而对于导师演绎歌曲的选择,每一期都会有不一样的选歌规则,可能是由导师自己选择(屏幕随机跳动,导师自己喊停)⑧,也可能是素人歌者选、现场观众选、其他导师选、乐队乐手选、现场连线提供歌单的场外观众选或是由音乐助力团成员选择。这种“花式选歌”的规则也成为该节目的一大看点。在“惊曲榜”所列出的四首歌曲中,或许有些歌曲早已深入人心,但也有些歌曲却是鲜有耳闻,被翻唱的可能性也很小。导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一首歌曲与素人歌者对决,并试图让曾经发光发热的作品通过改编演绎重整旗鼓、再现光芒,挑战者就必须先要深入了解它的意境,歌手要通过现场的演绎去打动已经对这首歌有既定印象的观众,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当然,观众观看一场素人与明星歌手“讨教式”的歌唱也像是在看一场武林之巅的决斗一样,虽然有时已分不出胜负,但他们所拥有的这种能量(或者说是演绎水平)是无法用技巧或一个评判结果来权衡的。这也印证了节目开始时,导师羽·泉对于素人歌者的评价“高手在民间”。
在该节目的第六期,萧敬腾带来一首改编后的摇滚版《如果有来生》不仅得到了广大听众及业界人士的称赞,更是让歌曲原创者听后隔空喊话:“这哪是讨教,完全是调教!”萧敬腾不仅仅改编了歌曲的旋律,还对歌词做了微调,巧妙地变成了对原唱的回应:“我穿着透明的衣服,给你一个人唱歌,全是你喜欢的歌。”“萧式”演绎的版本将原曲所呈现那种错过的虐心变成了乐观的洒脱。该曲A段大量运用切分音堆积,打破了原曲中富有特点的三连音形式;B段则巧妙地运用了真假声极致切换的方式演唱;结尾一句“我给你写信,你不会回信”,萧敬腾更是运用了反复乐句等多种演唱技巧进行变化演绎,使这首歌以轻松但又炙热的曲风呈现,使憧憬美好世界的恋人之间互相追逐的画面映入眼帘。导师田馥甄在听后更是称赞:这种“萧式演绎”完全是陈辰(素人歌者)可以讨教的地方,他给素人做了一个最好的示范。一首限时改编的歌曲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并赋予它新能量,不仅源于众多优秀音乐人台前幕后的努力,更表现出演绎者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当然,一首好歌的诞生,从作词、作曲、编曲到演唱,再到改编,皆来之不易!
“改编”作品是不是艺术品?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只能说每个人对艺术品的定义不同。对于“改编”成果往往众口难调,各有所评。在此笔者建议:我们最好不要把作品的两个版本进行比较,其实也无法比较;与其比较,不如换一个视角来看待,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但愿在浮躁、喧嚣且急功近利的当下社会,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奢侈。
真正的“声音”王者,能以震撼人心的音乐聚焦大众的视线,能以积极正面的人文关怀引领社会价值。今天坐在舞台前方与素人切磋的歌手是张惠妹、林俊杰等这些曾荣获无数奖项、历经数十年历练、有着一定影响力的顶级歌星。谁能预料,未来站在舞台前方的明星歌手不是今天前来讨教的素人歌者呢?而在我们看不到的那些地方,又会有多少年轻的心因为节目传递的价值观念而依旧坚定追逐自己的梦想呢?中国流行乐坛需要“好声音”,同时也需要将“好声音”打造成“好音乐”的梦想平台,但更需要目光长远的审美观念和认同意识!
注 释
①《梦想的声音》被称为音乐综艺的第三代,因为它区别于第一代音乐综艺的领军者《超级女声》,素人与素人之间在舞台上PK竞技,歌手作为评委点评;区别于第二代音乐综艺代表《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新歌声》,素人获得选择“明星”歌手作为导师的权利,并加入其“战队”进行竞演的模式。《梦想的声音》则是素人首次获得与歌手面对面讨教的机会,以对等的地位进行同台演绎,一种“星素”融合的新模式。
②详见“360百科”关于“声音”的词条,http://baike.so.com/doc/2631022-2778106.html.
③〔美〕艾伦·帕·梅里亚姆著、穆谦译《音乐人类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第239页。
④这里的流行音乐,包括流行(狭义)、说唱、摇滚、布鲁斯、民谣、电音、实验、朋克、爵士等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而且是被鼓励和推崇的。
⑤笔者认为,节目中所呈现出的“讨教”,不仅是一种素人与歌手之间的讨教,通过五位导师改编演绎他人的作品更是间接的对于作品原创者的“讨教”,这种讨教可以说是相互的。
⑥此节目中唯一的一位有资格连续讨教三位导师的“大魔王”赵骏,讨教导师的顺序分别是萧敬腾《我真的受伤了》、林俊杰《你是我的唯一》、田馥甄《凡人歌》。
⑦“务头”一词原指戏曲中最紧要或最精彩、最动听之句。笔者在这里借用“务头”一词,警示音乐制作者欲要改编出众,请莫忘初衷!
⑧仅第一期应战歌曲是由导师自己选择,剩余十期皆是不同的选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