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腊梅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是一门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到知识的系统运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有这样一个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同学能够很好的掌握各个知识点,做练习题的时候也做得很好。可是,一到考试,我们总会发现,许多已经重复做过好几遍,讲了好几次,强调可好几回的题,学生又做错了。可是,当我们把卷子发到学生手里,不用再讲,学生也能很快改正。出错的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审题,所以,审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始终的一个环节,是一个解题的基础。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在拿到题到下笔做题之前,通过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起始环节,要求全面准确的发现已知条件的要害,分析出已知条件的内涵。如果审题不清,就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例如:已知长方形的相邻两条边的和是8,求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结果,学生回答8×4=32。当你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他能回答(长+宽)×2,他就不能从题目里找出蕴含条件,长方形的相邻两条边的和就是长+宽。只看到了一个边长,就用正方形公式边长×4去解答了。
二、小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
1、轻视审题的重要性。
有一些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为自己掌握的很好,解答很容易,因此产生了轻视心理,审题的时候粗心大意,结果出现了明显偏差。
在考试的时候,往往有一些较好的同学,对于一些难题,平常做过比较少的题,解答的很好,对一些多次做过,简答的题目,却出了错误。原因就是,考试的题目,跟平常做的题目很类似,但是有了一点改变,但是,这些同学,扫了一眼题目,就根据平时的经验解答出来了。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平常心来对待平时的学习和考试,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过于重视。
2、遇到难题,产生畏惧心理。
小学生面对困难,意志薄弱,当他们拿到条件繁琐复杂的题目时,自己对自己说,我不会做,就不愿意再去分析题目的条件,寻找解答途径了。
如有一道这样的题目:一只杯子装满了果汁,红红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第二次又喝了半杯;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红红一共喝了多少果汁?
学生一拿到这道题就晕了,一杯果汁分四次喝,每次有加满水,次数多,条件多,思路混乱,计算步骤较多。有的同学一看到题目,干脆直接放弃了。可是仔细分析,虽然从第二次开始,每次都加满水,搅匀。但是每次都只加了水,并没有再加果汁。所以,红红四次喝的果汁只有一杯。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3、心理思维习惯产生定势。
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没有把题目看完,或者看完后不假思索,按照印象做题。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就是“思维定势”消极作用。比如说,平时有一道题:有一块长方形菜园,长是8米,宽是6米,在它周围圈上篱笆,需要篱笆的长度是多少米?解答就是:(8+6)×2=28(米)。考试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家的院子里有一块菜园,长是8米,宽是6米,菜园的一个长边是墙,其它三面围上篱笆,需要篱笆的长度是多少米?学生一看题目,又用(8+6)×2=28(米)来解答,他就没注意到一面是墙,不用围篱笆,还得用周长减去一条长才对。
4、思维受到阻碍
在小学数学问题中,已知条件大部分显而易见,只要学生细心审题,题意就能理解,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但是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里面隐含这一些条件,如果学生不仔细分析出里面的隐含条件,他的思维就受到阻碍,解题的思路就无法展开。
例如:有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边长是5厘米,要求用彩带绕盒子一周捆绑,接头出用3厘米打结,问10个礼品盒需要多少彩带。
如果没有“接头用3厘米打结”这个条件,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流畅,都知道,彩带绕盒子一周,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边长乘以四。本题只要用正方形周长加上打结的3厘米,学生的解题思路就打通了,本题可列式为:(5×4+3)×10。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的答题方法。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题,读题习惯很重要。好多小学生拿到题后,不读题目要求,直接做题,这样考试成绩往往不理想,所以教师就要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教会学生拿到题目后,先仔细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做明确规定,如可以大声读题,可以默读。在小学教学中,审题的正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2、长期的指导和训练,要求学生找出题目的关键词。每次做题,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然后,勾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字。
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很多学生过多依赖老师或家长,等待老师或家长给出答案。在学生的平时学习中,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多的辅导,要养成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积极鼓励、培养学生勤学善思、质疑问难的习惯,多加引导,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经常提醒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教给他们科学的方法,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