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光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课改追求的核心性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因为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在呼唤创新型人才,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创新型人才,实现中华伟大民族复兴的梦想需要创新型人才。初中数学应该充分发挥数学课堂主阵地的作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通过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塑造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认真反思传统教学的弊端,明确改革的方向
为了迎接挑战,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构建二十一世纪初中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以往的数学课只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变化,没有新意。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只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好奇心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规律,应该重视基础,并在应用中内化。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基本远离生活,数学与实际、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样造成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脱离。教学内容的枯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日常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增强真实感,把学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应用数学的世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简要介绍前人的故事基础上,再结合所将要上章节的内容,结合实际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章节结束学习总结时,问学生用本章的内容能解决身边那些实际的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时的注意力,而且将极大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三、发挥现代高科技的优势,改进教学手段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将计算机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改变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的转达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把比较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从而熟悉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努力改进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
由于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虽然它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1.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动手实践、互相协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求教师有耐心,还要有科学的方法,按照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讲解列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一些学生思维定势习惯于算术做法,于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发动学生,分组讨论,开展比赛。通过评判,大家一致认为列方程能较快解决问题。
2.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会显得更加明显。教学情景的设置要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中引导、释疑、理论升华要适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智慧和艺术及必备的道德修养。
五、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兴趣教学人手,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培养阅读习惯。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等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改的核心性任务,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对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认真反思,这样才会使新课改迈出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