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劳动力供给与就业岗位要求数量之间存在着矛盾
在全球经济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地方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的大背景下,我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就必然带来就业矛盾。阿拉善是个只有20几万人口的地方,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边陲,属经济欠发达盟市,在过去很长的时期里,依靠资源优势,发展煤矿藏开采及与之相关联的产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些经济领域进入了低速发展阶段,现在,乌斯太、腾格里等几大工业园区及周边的许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些落后产能企业已濒临被淘汰的命运,就业岗位严重萎缩。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尚未开发起来,或者进程缓慢。受地区偏远、技术力量薄弱、人才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又难以引进有实力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找到促进阿拉善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这就造成了劳动力供给有余而就业岗位不足的局面。
二、企业用工制度与毕业生实际脱节,劳动准入制度有待完善和落实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要求,还有结构和质量要求。目前,企业录用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自主空间较大,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吸纳人才,而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为了节省成本而招聘一些离退休人员和大量雇用没有经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也有一些企事业单位不是从岗位的实际需要选配人才,而是盲目“攀高”,本来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却非要招聘本科以上毕业生,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现象,这样一来,高职高专毕业生难免遭冷落。而且用人单位在招聘相同的工作岗位时,本科生的待遇与专科生的待遇差别很大,用人单位给予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待遇甚至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在我们的调查中,2014、2015两个年度薪酬待遇在2000元以下的占比分别为15.2%和12.2%。与此同时,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在高职高专人才供需信息管理、高职人才的行业及区域流动上调控、引导不到位。在鼓励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就业前再培训、短期失业救济方面的政策还有待完善。
三、高职高专学校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就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专业设置上缺乏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科学论证,对市场所需要人才的数量、规格、发展趋势的分析缺乏前瞻性。一些学校追求短时效应,盲目地开设“热门专业”,导致专业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失衡;一些学校市场灵敏度不高,对一些冷门专业不做及时调整,造成人才供给过剩;一些学校开设专业呈现多而全的特点,课程设置又拘泥于传统,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脱节,存在专业设置与市场对接不力的问题。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系三校合并组建,成立不久,实习实训条件相对较弱,师资力量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够。大部分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或者从当地普通中学调入,可以说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校也对专职教师提出了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的明确要求,但由于学校人力、财力及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的制订及相关机构统筹引领的缺憾等因素,真正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加之专职教师中实操课、实践课教师的比例偏低,尽管我校把“双师”素质教师的评选作为一项制度,但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很难形成中坚力量。“双师”素质教师的缺乏、教学过程的理论脱离实际等不足导致学生毕业时虽然获得了毕业证,但没有掌握相应的应用技能和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2014、2015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满意度仅为61.36%和67.4%。
在很长的时期里,在招生与就业之间,我校是把招生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但这应该是“权宜之计”,只能是学校生源严峻的特殊时期的应急策略。实事上,招生与就业是相互促进的,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我们更应该把“服务就业”“促进就业”作为办学的导向,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较高层次的就业服务,必然会极大的推动招生工作,也更有利于我校持续快速发展。然而,我校对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我校经常性的做法是把就业与创业指导时间安排在短短几周内,对象也仅限于毕业生,创业指导的效果微乎其微。同时,由于当地劳动力市场就业体系的不完善,就业指导的不力,政府劳动人事部门、用人单位、职业中介等机构在建立信息共享、供需联动机制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难以为毕业生搭建充分的就业平台,我校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还有待于加强和改善。
四、高职高专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对自己的定位失察、失策或失衡。在具体的择业过程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择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益取向的制约,往往对工作的报酬、工作是否稳定等诸多实际利益的考虑多于对事业发展的考虑,表现了高职高专学生择业的务实化、功利化,反映了高职高专学生择业的价值取向与择业行为之间的冲突。2014、2015届毕业生问卷调查表明,超26%的人选择工资福利好的单位,12%左右的人选择了工作稳定有保障的单位。已实现初次就业的学生中超过76%的人认为薪酬待遇“一般”或“太低”。调查显示,大多数毕业生希望能够到地理环境好、交通发达的地区和条件优越、待遇好的单位工作,对于工作以后不如意是否想过要跳槽,有多一半学生的回答是“想到过”,反映了毕业生对得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渴望,从另一侧面也体现了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普遍缺乏一种艰苦奋斗、敢闯敢冒险的创业精神。
高职高专毕业生综合素质尚需提高。朱镕基曾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经济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培养工艺型、技能型一线技术人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其对人才资源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我们的调查中,用人单位反馈的大量信息表明,就业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个人综合素质确有欠缺,尚需提高。2014、2015年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满意度分别为61.36%和67.4%;对就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满意度分别为68.1%和67.4%。许多毕业生不屑于从基础性工作做起,而对专业技术性工作又做不来、做不好,沟通能力差,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问卷调查显示,2014、2015年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沟通能力的满意度分别为56.82%和58.7%;对就业学生团队意识的满意度分别为72.7%和73.9%。可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文针对于《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及趋向》课题研究。
作者:李健 女 汉族 1974.11 汉语言文学专业 副高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