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问题情境就是利用新奇未知事物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提问来刺激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它是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材料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教学中此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提供、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在需要,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合为一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小学数学教学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是充满好奇心的,一旦有新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追求、探寻想知而未知的事物。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领他们寻求新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的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但是对事物的逻辑分析能力有所欠缺,因此老师创设问题时需浅显易懂,不易过于深奥。2.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能力。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非常广泛,例如生活当中的建筑方便,日常运算都离不开数学的学习。老师把抽象的数学理论计算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简单的数学知识就变成活生生的例子,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简单。开门时试用钥匙以达到正确开门的目的就包含着数学中概率的计算,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准确结合,提高学生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视角。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方式时,倾向于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同时,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学习并且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扩展学习范围,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起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遵从一定的原则。1.情境中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2.情境中的问题要有适应性,也就是说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3.情境中的问题要有挑战性,也就是要激发学生根据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的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4.诱发性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研究表明,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样才能找到“结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1.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2.巧设疑问,创设问题情境。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3.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营造的生动情境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④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参考文献:
[1]李兆燕.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6).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5.
[3]詹姆斯·H·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2.
[4]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5.
[5]邹丽萍.《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点滴体会》.《基础教育参考》.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