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雷
郭睿,1972年生,山东嘉祥人。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陈辉教授。现供职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文创艺术学院。出版有《郭睿花鸟画小品选》《郭睿花鸟画》《墨守我心—郭睿作品选》《雪泥鸿爪—郭睿画集》《花鸟画技法》等。
一
流寓北京的日子里,郭睿喜欢邀集声气相通的朋友到居处啜茗闲话、诗酒畅情,有时兴之所至,也会对客挥毫,就着娓娓清言从容布局,人散后再慢慢勾勒点染,收拾出一幅萧寒寥远的精品。有时决然独处,开卷深思,恰好有人来访,他也乐于从容分享近期的心绪和见闻。一次,他说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按照残存的记忆画出一张图,并在上面加了长题:“偶读书至夜分,甫交睫,仿佛至一幽谷,云绕泉石,风动筼筜,顾而乐之,徜徉忘归。优游未终,忽失所在,寤而识为梦也,然其境象盘纡胸际不能去,遽起捉笔为记,已佚五六,画成而佚其八九,去之亦远矣,为低回久之。乃引庄生齐物之旨自解曰:周梦为蝴蝶抑蝴蝶梦为周既不易辨,则吾安知斯梦之非真而图写之非梦邪?岁次辛卯夏孟,时明月当空,清风徐徐,夜阑人静,可畅然释怀也。”画面上,烟云缭绕,清流激湍,奇石兀立,几只鸟蹲踞石上,动静各殊,一片修竹参差摇曳,一如《红楼梦》所形容的“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说是实景,总觉迷离惝恍,如隔翳障;说是梦境,却又情境历历,如在目前。
以《周礼》“六梦”之说推断,这或许当属于“思梦”,郑玄注谓“觉时所思念之而梦”,日间所想,一一在夜梦中铺排成形象。张岱“常梦至一石厂,峥窅岩岪,前有急湍洄溪,水落如雪,松石奇古,杂以名花。梦坐其中,童子进茗果,积书满架,开卷视之,多蝌蚪、鸟迹、霹雳篆文”,醒后“欲得一胜地仿佛为之”,于是在郊外依据梦境建成心目中的琅嬛福地。冷峻深沉如鲁迅,心中一样藏着绚烂的梦境:“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个个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郭睿 三春新妆 68cm×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生活于大城市的我一转眼也已年届不惑,在水泥森林包围中总是透不过气来,不知为什么,常会梦到童年的村庄和家里那几间早已不存在的土屋。”郭睿写文章感叹,“在外漂流久了,很多人都会生出对家的怀恋之情,即便是从偏僻落后农村出来的人,也会真诚想念起哪怕是已经破败不堪的家园,因为那里留下了他们童真无邪的欢笑和艰难成长的足迹,一圈篱笆、几间土屋、土砌的院墙、窄窄的田埂,无一不成为回忆中快乐的源泉。”曾经的家园,有意无意间幻出诗意栖居的境象,暗暗融入记忆的底色,化作乡愁,化作回不去的旧日风华,在水墨的晕染中愈见清澈。
二
王蒙应郭睿之请为他题过“一花世界”四个大字,出处在陈散原七律的一联:“四叶门楣天所大,一花世界道开先。”看字面接近“一花一世界”,细细品味其内涵,似更像当下流行语“一个人的浮世清欢”。画家的喜悦常常与寂寞相伴,《儒林外史》里的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得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吴敬梓借王冕刻画自己心目中的高士,学问通透,性情恬淡,而能超然世外、远离俗务,竞趋名利的现实中这样的人物当真难找了:“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好,画好,纯净无染的诗心尤其不可多得,他身在哪里,哪里就是毫不掺假的“一花世界”。
1956年,齐白石获得世界和平奖,请郁风代为宣读答词:“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老人笔下,传统花鸟画的士大夫情趣悄然转化为田园生活的缕缕思忆,牵牛、葫芦、豆荚、雏鸡、鱼虾、柴耙、锄头、簸箕、篱笆之类无一不打上乡土中国的烙印,而恋慕故园之情,到老愈见深挚。
郭睿 西风惊梦 75cm×3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其实从《诗经》《楚辞》开始,草木虫鱼已在牵动着人间情意。扬之水为郭睿《喓喓草虫》所写的文字延续她一贯的文风,洗练而耐看:“今世画家运笔为蟋蟀传神,是用它布候节气,还是发抒自家胸臆呢?……为《诗》写意,选择了一个浑身故事且有声有色的古老题材,便已先‘声’夺人。”寻绎画境,处处溢满“篱落呼灯,世间儿女”的情致,与《乡情在目》系列里的螳螂、知了、蜻蜓、马蜂、飞蛾、蝗虫、蝴蝶乃至老树、荷塘、冬瓜、玉米、稻谷、萝卜诸般物象一样,信手拈来,饱含童年的回味。扬之水不经意的一问,问出了画者的乡园情怀。
郭睿 望秋 136cm×68cm 纸本墨笔 2011年
三
孔子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恢复社会秩序、通达清明政治的济世之具,直到王阳明犹坚守着这一基本法则,不失儒者的自信:“佛怕父子累,却逃了父子;怕君臣累,却逃了君臣;怕夫妇累,却逃了夫妇。都是为个君臣、父子、夫妇着了相,便须逃避。如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何曾着父子、君臣、夫妇的相?”果然事事圆融无碍,物物各得其所,“天不变,道亦不变”,绵亘万古,直到地老天荒,不禁令人想起《礼记·郊特牲》中的《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的小诗《比芭之歌》(Pippa’s song)也体现着同样的意趣:“岁时当春,春日当晨。晨当七时,坡闪露光。云雀翱翔,蜗处荆莽。帝居天堂,举世安详。(The year’s at the spring,and day’s at the morn. Morning’s at seven,the hillside’s dewpearled. The lark’s on the wing,the snail’s on the thorn:God’s in his heaven—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这种境界,正同于禅宗偈语的“云在青天水在瓶”。
然而仁、义、忠、孝的天经地义到了后世不断引来质疑,日渐边缘化,只能在曲词唱本里保留住原有的庄严,张爱玲说:“我最喜欢的还是申曲里的几句套语:五更三点望晓星,文武百官上朝廷。东华龙门文官走,西华龙门武将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他们具有同一种的宇宙观—多么天真纯洁的、光整的社会秩序:‘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思之令人泪落。”也正是这种天真纯洁的、光整的社会秩序支撑起了郭睿的“一花世界”,天有四时,月有圆缺,龙归大泽,虎卧深山,雀噪林柯,花开陌上,一派清朗气象。而花善应时,鸟喜引类,彼此习惯了相濡以沫,安心享受温暖的俗世情味,不愿相忘于江湖。浇漓风习中尚有如此一方天地悄然滋润抚慰着日渐失望的人心,真是思之令人泪落。
诗人说,酒是黄昏时归乡的小路。那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