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闯
(安徽省枞阳中学 246700)
在高中化学考试中,关于“物质的量”的考察大多为选择题,且题目中会涉及到很多公式.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极其容易出现公式引用混乱等问题.基于此,为切实提高学生解答“物质的量”专题习题的能力,可以分析和总结学生出错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提高习题的正确率.
1.因概念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
在“物质的量”知识体系中,会涉及到很多概念,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多且杂,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生混淆,进而在解题时出现理解偏差.
例1 摩尔表示的是( ).
A.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B.物质的量是多少
C.物质的量的单位 D.微粒个数的单位.
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墓本概念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C.然而依然有部分学生会出错,这就说明他们对相关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或者没有认真读题,疏忽大意.
例2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微粒数相同
B.氢氧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17 g
C.0.1氯化氢中约含有6.02×1022个氯化氢分子
D.每摩尔硫酸中所含硫酸的分子数为6.02×1023/mol
该题的正确答案为C、D.但是有些学生会因为对摩尔质量单位符号的不熟悉、没有考虑到溶质的化学式不同、认为“6.02×1023/mol”表示是错误的等原因,而导致失误.这同样是没有准确把握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点的真实体现.
2.因公式应用失误导致的错误
“物质的量”专题知识中存在很多公式,且公式与公式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旦不能熟练应用公式,就会直接影响到答题的正确率.
例3 在同压、同温下比较等质量的CO2以及SO2,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密度之比为16∶11 B.密度之比为11∶16
C.体积之比为1∶1 D.体积之比为11∶16.
例4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为22.4 L·mol-1
B.常温常压下,32 g 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C.78 g Na2O2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4NA
D.5.6 g Fe与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0.3 mol
上述两道习题均考查的是学生对物质的量相关公式的应用及计算能力,但是由于公式记忆不准确、运算法则混乱以及运算繁琐复杂等原因,都会影响到学生最终的计算结果,进而引发解题错误.
3.因忽视隐藏条件导致的错误
解答化学题目时可以发现,每道题中都会给出一定的解题条件,但是这些条件有时是直接给出,而有时则隐含在题目中.所以,学生需要依靠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来找出这些条件.但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却不容乐观.
例5 在273K、1.01×105Pa条件下,将1.40 g的氮气与1.60 g氧气、4.00 g的氦气进行混合,则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
A.3.36 L B.4.48 L C.6.72 L D.8.96 L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2 mol,则总体积为0.2 mol×22.4L/mol=4.48 L.因此,答案为B.
4.因心理素质导致的错误
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能否正确解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心理素质.适当的焦虑对解题是一种驱动力,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解题效率.而如果一个学生处于过度焦虑情绪下,那么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迟钝,并直接影响到化学解题的速度以及正确率.另外,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高,再加上家长的要求也不够严格,使得他们在解答化学题时总是存在种种心理障碍,进而引发解题错误.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解答“物质的量”专题习题时,为了减少因知识混淆等引起的失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说在解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错题如实的记录到错题本中,并标注出错原因及其正确解题思路.在不断改正过程中,巩固化学知识及相关公式,让整个化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另外,课后及时复习并完成作业,养成课后主动反思的习惯,从而为今后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树立科学的化学解题思维模式
科学的解题思维是正确解答“物质的量”专题习题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解题思维模式:第一,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包含的条件以及解题线索,明确试题的考点;第二,将题目与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联系,将隐含的关系变成解题的条件,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并将试题解出;第三,检查答案,确保答案与题意相符.之后查看解题过程是否存在写错或者计算失误的地方.最后,要保证答题内容中所有的标点符号或者公式等都书写正确,以此来保证习题的正确率.
3.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高中化学考试中,学生总是在“物质的量”专题习题中丢分,除了缺乏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熟悉,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不过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解答化学习题时,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比如焦虑、粗心大意、头脑发热、自信心不足等,导致原本能答对的题目反而丢掉了分数.因此,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树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说,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可以建立错题集,将做错的题目完整的收录其中,并标明错误原因、时间等信息,在每章小结时进行纠错检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提高,进而在自我纠错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着很大帮助.另外,在解答化学题时,学生应该沉着冷静,坚定信心与信念,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思考解题的关键,以免因心理因素而出现解题失误.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学好“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不仅关系到这门学科的考试成绩,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因此,教师需要着重阐述解答“物质的量”专题习题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的化学解题思维模式,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今后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张福厚. “物质的量”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 山西教育:高中版理科, 2005(1):39-40.
[2]徐传功.“物质的量”专题习题解题错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