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兰,胡俊杰,范文忠,元明浩,王金山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植物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刘玉兰,胡俊杰,范文忠,元明浩,王金山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植物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地方农业高校开办的种植类专业是培养实用技能型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关于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人才转变的大背景下,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师生的实践技能,是培养种植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文章指出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为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见》,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要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和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类专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种植类专业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农业院校种植类专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对农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农业高校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不符合社会需求
种植类专业是朝阳产业,对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会逐步增加,需要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目前,大部分教学单位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造成学生培养目标狭窄、理论知识学而不为、综合能力不强、缺乏市场适应能力。当前,社会上一方面亟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差,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缺乏,创新意识淡薄,不符合农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完善
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同于其它课程的实践教学,受到作物生长季节长和农时的双重限制。目前大多数地方农业高校种植类专业的实践课程内容还是按照理论授课计划进行安排,由于受农时和生长季节的限制,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仅让学生了解很少部分作物某一个生长过程,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不能全面系统的掌握作物生产全过程。
(三)实践教学硬件差,基地少层次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需要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平台,种植类专业是地方高等院校的老牌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设备陈旧老化,与现代高科技农业不协调,发挥不了教学与示范作用。近些年,由于各地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校内用地逐年减少,难以满足高校扩招后生源数量增加的现实;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实习经费越来越紧张,导致许多实验项目被迫简化或调整。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种植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层次低,多数是挂牌的农业生产单位,由于农业生产单位注重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宜学生实践教学时间与学校教学计划不匹配,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流于形式。
(四)专任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欠缺,教师队伍缺乏
随着各地高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和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部分转型院校的实践教师队伍出现缺乏现象,每年陆续有新毕业的大学生走上教学工作岗位,教师队伍逐年表现年轻化,在给转型院校教师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相应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青年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严重不足,实践教学水平不高的现象。另外,受职称评聘、教师晋级等方面的影响,更多教师平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中,不愿从事脏累差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大批转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学生质量的提升。
(一)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根据现有条件进行相关学科资源融合,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校企合作,由合作单位为高校提供先进实用的实践教学设施和场所,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学生和优秀毕业生,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1234”实践教学体系,即“1”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2”是指课内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3”是3个保障,是指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外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保障、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和教学实践改革保障;“4”是4种实践教学模式,分别是感知实践、认知实践、专业实践和岗位实践。
(二)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当前各转型地方农业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由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教辅人员完成,因此要求实践教学教师既要有较全面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学校要想拥有一支强大的实践教师队伍,一是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平等重视、同等待遇,在高校中形成教学、科研和实验三足鼎立;二是引入或培养具有较高学历的教师加入到实验教学队伍中,可以从企业或基地中柔性引进技能型人才,带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三是采取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种植生产一线,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这样既培养了双师双能型教师,又给学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第二课堂活动和顶岗实习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标准,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实践和科研活动,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和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调整教学计划,利用学生实践课时不定期入企业实习实践,部分优秀学生提前进入相关专业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在企业内完成学分;充分利用假期或农忙时期,把学生派到相关企业或单位参与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深入到生产实际,真正动手操作,从而促进种植类专业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四)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践教学场所
学校要采取多渠道,多措施筹措经费,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实验中心和教学平台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经费。在学生毕业论文中,加大实验性论文的比例,注重与生产实际相联系,注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交流,结合转型发展,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共享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一方面学校增强了办学活力,另一方面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实习实践、就业、创业环境,提高了应用型技能的锻炼。
地方农业高校开办的种植类专业是培养实用技能型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关于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人才转变的大背景下,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师生的实践技能,是培养种植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农业的特色所在,农业领域需要一大批理论基础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种植类专业人才。通过种植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启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爱农精神,也是学生参与、了解、熟悉和运用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重要机会;可以使教育者在实践教学中充分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大胆地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业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编辑:王骏杰)
G642.4文献识别码:A
1673-9019(2017)07-0047-02
2017-3-15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刘玉兰(1971-),女,吉林吉林人,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