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民歌与茶文化结合的优秀音乐分析
郭杰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由于各地民俗不同,饮茶方法各异,逐渐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茶文化。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叶与文学、诗词、音乐等人文元素有着密切联系,组合呈现出不同艺术形态,其中最为著名的茶道、茶歌与茶舞,广泛流传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民歌与茶文化结合是劳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不同历史背景下风俗民情。民歌与茶文化结合产生的茶歌是我国饮茶文化的重要传承,音乐作品具有很高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茶叶与民歌结合的起源及艺术特点;其次分析茶歌中优秀音乐作品的种类与研究价值,以期对茶歌研究和相关文化的传承保留有所借鉴和参考。
民歌;茶文化;优秀音乐;传统文化
民歌与茶文化的结合,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是在茶叶的生产制作及品尝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已有资料表明,茶歌创作的基础是茶叶,通常是茶女在采茶、炒茶等茶叶加工过程中为激发劳动热情创作的,一般以民歌或山歌的形式存在,受到广大劳动人民及爱茶人士的欢迎,在特定地区广泛流传,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发展,这种表达创作者心情的即兴民歌形式,逐渐被人们认知了解,根据地域不同,茶歌类型多样,其中不乏优秀的音乐作品。采茶、制茶民歌及茶舞为丰富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是进行区域性民歌艺术研究的重要素材。
1.1 民歌与茶文化结合的起源
民歌与茶文化结合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首先,诗歌形式,即由诗词演变来的民间音乐;其次,歌谣形式,是艺术家对民谣进行编曲加工并把作品返回民间的创作形式;最后,即兴形式,指由茶农或采茶女在劳动过程中自行创作的民歌或山歌,例如:《采茶歌》、《茶山小调》等。我国传统文化中,诗、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两种表现形式,对诗词加以特定的曲调就是美妙的歌曲,以茶叶为主题的诗词通常具有鲜明田园风格,区别于一般诗词歌曲。唐代诗歌鼎盛,具有相当多与茶叶相关的诗作,例如:刘禹锡的《西山若兰试茶歌》、皎然的《饮茶歌送郑容》等,都可配以乐器、章曲进行传唱。艺术工作者对歌谣的改编主要出现于明清时
商洛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运用(15SKY015)期,著名的《贡茶鲋鱼歌》就是以富江谣为基础,融入当地百姓受到统治者欺压,生活困苦的真实写照,充分表达了基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挣扎向上的美好愿望。研究表明,我国茶歌主要由民间艺人创作,通过口头传唱形式在民间流传,歌词通俗易懂,曲调轻松明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普通茶农通过对种茶、采茶及制茶过程的歌唱,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辛劳和劳动的乐趣,受到底层人民欢迎。这样的茶歌一开始并没有固定的曲调,主要凭借歌唱者自身的体悟,但随着时间推移开始出现风格鲜明的“采茶调”,固定为我国民歌的一种形式,与山歌、川江号子等并列,歌曲内容大多与茶有关,表现形式多样。
1.2 民歌与茶文化结合的艺术特点
民歌与茶文化结合是建立在茶叶生产情境基础上的,创作者集中于底层劳动人民,主要反映当地人民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场景,作品通俗易懂、有较强的画面感。其中,对茶农所受压迫的控诉和对采茶女明媚阳光形象的描写,两种作品从不同角度使人们感受到真实的茶园生活,具有很强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茶歌的创作源于生活,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真实生活场景,通过反复咏叹深化作品主题,包含着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汉族茶歌还是少数民族茶歌,在歌词表达上都趋于口语化,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修饰,部分作品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和少数民族表达特点,在方便创作的同时赋予了茶歌极强表现力。茶歌的地方特色为区域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对民俗学及语言学研究都有很强启发作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茶农即兴创作的茶歌韵律及相关音乐构成十分简单,逐渐形成不同地区茶歌的共同特点,七言短句的形式和曲调的反复,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歌曲的主题思想,传达出生动形象的茶园生活,方言和语气助词的引入使歌曲具有趣味性。与西北民歌不同,茶歌的演唱相对轻柔甜美,主要发源于南方地区的茶歌唱腔及曲调都有明显抒情色彩。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哼唱茶歌,带有放松和当下情感表达色彩,虽然没有对演唱方式做出明确限制,但普遍是以富有南方特色的对话形式进行,表演过程自然亲切。创作、歌唱茶歌可以帮助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放松情绪消除疲劳,在与他人对歌过程中不断丰富了茶歌的内容,增进了茶农间情感表达,有利于茶叶生产效率的提升。
2.1 民歌与茶文化结合的音乐种类
民歌与茶文化结合的音乐种类划分主要是依据茶歌所咏叹内容的不同,包括采茶歌、抒情茶歌、祭祀茶歌、节庆茶歌、锣鼓茶歌等多种形式,满足人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需求。采茶歌是茶歌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达茶农与采茶女在茶园中的辛苦劳作和收获季大家忙碌欢欣的场景,分布范围广泛,通常为即兴创作,由茶农间口口相传。曲调相对单一,但是朗朗上口,可以帮助茶农表达当下情感和劳动生活,随着历史的发展在音律上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个性鲜明的民歌载体。抒情茶歌主要是表现茶园儿女的爱情生活,在茶叶生产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微妙情感,通常以对唱的形式出现,通过歌唱将小伙的爱慕之意、相思之情表达给对方。受到男女青年的欢迎,是茶园男女表达爱意的主要选择,曲调活泼明快带有较多语气词增加气氛。祭祀茶歌是茶农祈求风调雨顺、茶叶丰收的表达,茶农通过共同歌唱,希望通过歌声使神明听到自己的愿望,实现茶叶的丰收。节庆茶歌欢快热闹,是茶农在庆祝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茶歌歌词大多是吉祥如意、多子多福一类节日气氛浓郁,也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娱乐形式之一。锣鼓茶歌一般是用于鼓励茶农生产的丰收季节,在演唱时需要辅以锣鼓,歌曲节奏感强,歌词简短且震撼人心,可以对劳动者产生鼓励作用。
2.2 民歌与茶文化结合的音乐研究价值
民歌与茶文化的结合在为劳动人民带来生活乐趣的同时,也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茶歌的歌词曲调很好的保留了我国不同时期民间茶文化特点。茶农在劳作过程中即兴创作的茶歌与同样音乐结构简单的民间小调一起构成了我国民间音乐,不同于文字的形式,保留了不同地区民俗文化。民歌与茶文化结合的音乐研究价值在于它真实反映了人们在茶叶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事和真实的感受,是茶农在情感抒发同时对当地茶文化的直观理解,是我国民间茶文化的重要组成。茶歌有效的缓解了枯燥的茶园劳动,帮助茶农进行互动,使茶农枯燥的生活出现一丝乐趣,茶歌里大胆浪漫的爱情主题传达出劳动人民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向往,表达了创作者的丰富情感内涵,体现劳动人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茶歌除了是音乐作品外,也具备了历史研究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艺术表达价值,在为欣赏者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引起更深入思考。现阶段,人们通过对不同地区茶歌的分析欣赏,了解当地的茶文化发展和地方民族特色,多地区茶歌开始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陆羽所著《茶经》开始,人们开始关注茶叶生产加工及其相关文化,我国关于茶叶的艺术作品和古代典籍有效诠释了茶文化的历史内涵。民歌与茶文化结合产生的音乐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记录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同时收录了人们情感表达,有助于我国不同领域专家展开相关研究。
茶歌与单纯民歌相比更富特色,具有独特的魅力,民歌与茶文化的结合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互相配合,不断发展得到的文化瑰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年累积,各地茶歌的流传,为丰富发展茶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优秀茶歌作品,有效提升了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地位,是我国文化骄傲。茶歌与当地民歌艺术和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是某一历史时期风俗人情的具体表现,然而目前茶歌文化的保存还有着很大问题,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茶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参与茶文化音乐作品保留和发展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茶歌文化发展的困境。因此,政府及相关组织应当主动“牵头”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坚持在新时期保持艺术家创作活力,不断开辟新的曲目,并在高校音乐专业开设与茶歌相关的课程,促进茶歌文化稳定可持续发展。
[1]练远媚.歌曲《古丈茶歌》——音乐与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创新思维成功案例分析[J].名作欣赏,2011(20):22-23.
[2]周圣弘,林君妍.论卢仝的《饮茶歌》对宋诗的影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35-37.
[3]陈利敏.江南民歌的风格与演唱——以《孟姜女》《采茶舞曲》《姑苏风光》为例[J].艺术教育,2013,11:72-7.
[4]叶彦.安溪茶歌艺术特点研究与发展现状调查[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2):120-126.
[5]金鹃飞,徐晓莉.茶歌好唱情亦深——信阳茶歌探微[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4-107.
[6]游红霞.民歌的“旅游化”及其开发路径——以恩施民歌《六口茶》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31-34.
[7]陆蓉,俞子正.传承和发展——关于民歌演唱和“中国唱法”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4:91-94.
[8]杨丽.从“新民歌”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J].巢湖学院学报,2012,04:71-75.
[9]蔡际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J].音乐研究,2011,03:6-18.
郭 杰(1983-),女,陕西咸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