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04 17:32宋楚珍
中文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宋楚珍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旨在通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来提高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职英语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231-01

一、引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大专以上专业知识水平,具有高级技能的实用型、创造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直接体现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计划中,阅读教学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体现高等教育的社会性、职业性、实用性、以及创新性引起了高职英语的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专业有关的英文材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阅读是学习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从语言的学习规律来看,大量的语言输入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大量的语言输入又基于大量的阅读。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建构主义认为,阅读是读者知识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需要以自己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对外来信息进行识别、加工,最后对新的信息进行取舍和处理,进而构建一个与新知识相关的认知体系。所以阅读不仅包括语言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更应该包括认知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实地调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句子分析为主线的精读课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端,无法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

二、现阶段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教师方面

由于教师自身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经验匮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与高职教育目标相匹配、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和认知能力、形成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基于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还是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教学法。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桂诗春指出:“我国在训练外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偏向,就是混淆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而且常常用前者去代替后者,于是导致了逐句分析语法结构的阅读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对于单词和难句的解析,语法结构的分析与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考虑到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不足,教师有意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的词汇以及语法翻译练习。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固化,学生感到乏味,学习的积极性直线下降。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习者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提升语言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传统知识型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在如何丰富和巩固学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上,并不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和认知能力,这样也与阅读的意义相悖,也无法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学生方面

由于长期受教师的“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大多数采取的是文本驱动阅读,即视阅读为文本解码过程。所以在拿到阅读材料,学生都喜欢逐字逐句地阅读,而不是联系上下文,根据意群进行阅读和理解。这样不仅导致阅读费时、效率低,而且由于学生无法从宏观上把握阅读材料,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文章结构分析以及主旨的把握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无法真正地提取语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无法有效地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所以许多学生都曾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上完一堂课下来,除了觉得自己学到了几个新单词和词组,对于文章讲什么完全不知情,下次再给我一样的阅读材料,我还是不懂。所以在进行阅读测验时,会发现学生对于文章主旨和整体的把握这一块十分地薄弱,对于文章的分析与处理更是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在对学生阅读现状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导致学生阅读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薄弱,二是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尚未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策略,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对于阅读材料所包含的文本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有所欠缺。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创造新的知识的意识与努力。研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将研究型学习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基于教材,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通过思考、调查、讨论等学习方式去完成学习计划,通过对信息的提取和整合,提高阅读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性阅读可以以一个单元为课题进行研究,主要由提出问题、课题准备、探究过程以及综合评价这四大步骤组成。

1.提出问题

以实用英语教程第一册Unit 2 X-sports为例,教师可以根据“X-sports”这一主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探讨一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联的内容。教师可以由此引出一些关于极限运用的问题,例如:(1)The X-sports and history;(2) Do you like X-sports ? Why? (3)What are your favorite X-sports? (4) X-sports injuries.

2.课题准备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根据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疑虑所在,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网上网下的活动协同。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左右,各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进行研究。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课题,通过网上的信息浏览,查询有关课题的一些基本信息,网下也可以利用图书或者进行实地参观和亲身实践搜集相关资料。

3.探究过程

在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进行整合和分析,着重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分析与处理以及如何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组员之间的合作,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最后就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交一份与课题相关的总结报告,或者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研究成果制作成一份英文的power point 电子文稿在班上进行演示。

4.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以教师评价、小组集体评价以及小组成员之间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学生所提交的总结报告以及所做的口头报告进行点评和讲解,并帮助学生补充和讲解研究的不足之处,公开研究成果,接受并参与开放性评价,与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四、结语

将研究性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融入到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与当今推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潮流相适应,体现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更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吻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田慧丽. 高职英语教学中研究性阅读的实验[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李黎.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

[4]刘臻.浅谈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J].外语论坛,2010,(31).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