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7-02-04 23:45邵清华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

邵清华

摘 要: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下的新课堂,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思考、合作、展示支撑起有意义的学习,这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探究题,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改进历史课

堂教学。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

论文源起:201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由教师主导向“自主”学习转变。

实践策略:为了适应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我调整了课堂教学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力求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在上“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这堂课的教学尝试。

一、解读名篇,优化资源

辛亥革命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学习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习,学生对这次革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知道它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与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因此,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最终失败。

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材并没有说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段历史,我结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了探究题:解读鲁迅文章《药》《阿Q正传》和《祝福》,探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鲁迅亲历过辛亥革命,用他那敏锐的目光观察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用他那职业文学家的笔锋写下这一段历史。以语文课本作为教学资源,选择学生熟悉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让大家讨论,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改进课堂教学。改变过去学生仅从课本中死记硬背现成结论的现象,从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总结结论,运用语文材料辅助理解历史问题。

二、分组合作,激发主体

在这个问题上,我尝试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首先把学生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全班共九个小组(三个小组课前认真阅读《祝福》,另三个小组阅读《药》,最后三个小组阅读《阿Q正传》),然后小组讨论,再选派代表上台发言。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开展得很热烈,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补充,并选派口才较好的学生参与班级交流。在课堂上交流时,各小组代表都各抒己见,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气氛热烈,最终取长补短,得出了很有见解的结论。主要情况如下:

《祝福》写的是辛亥革命后农村一名普通女性祥林嫂的命运,三个小组成员都清楚她的悲惨命运是由代表封建宗法思想的四条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造成的。还有学生经过思考,认为她的真正不幸是人们对她的冷漠态度(“仅把她当成玩物”),当这个作用丧失后,她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还有个别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她的命运关键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她本人也不觉悟,她逃出婆家是为了找一个暂时做稳奴隶的地方;她强烈反抗婆婆意旨,但越是这样越显出她的愚昧——恪守从一而终的规范;还有她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灵魂问题)。最后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辛亥革命虽然在政权上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国,但思想上无根本变化,百姓仍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封建阶级在思想上对农民的压迫、封建势力与封建迷信对农民的统治依旧。

《阿Q正传》,学生对此人很感兴趣,他怪异的行为,他的精神胜利法都让学生啼笑皆非。当讨论阿Q时,大家七嘴八舌,认为阿Q是千百万中国破产农民的缩影。阿Q是个农村的雇农,经济上一无所有,政治上深受压迫,思想上深中封建思想之毒。由于他的不觉悟,“假洋鬼子”才能以一点外形的新攫取了未庄“革命”的领导权,赵太爷才能保持着固有的社会地位。他虽然落后,但其政治经济地位却决定了他富有革命激情,做梦都想要革命。因为他毕竟是个受压迫者,有潜在的革命要求,真心实意向往革命,希望通过革命改变他的被压迫状态。但他的“革命思想”却是愚昧的,他提出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要谁就是谁(他参加革命是为了“威福”——有权势;“子女”——有老婆;“玉帛”——有钱)。而且敌我不分,杀赵老爷也要杀小D。其自发的“革命行动”则是公开调戏尼姑、盗窃尼姑庵的香炉、菜蔬,这说明阿Q本质上代表着一批农村流氓无产者,其“革命理想”决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目标,他们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改朝换代而已。有学生还提出了深层的思考:为什么近代中国到民主革命时代还存在如此众多的阿Q?这个问题又激起学生热烈讨论,最后有一个较多数学生认同的结论:在于中国的革命缺乏一个深入思想启蒙运动,革命党人无视农民的要求,不注意发动农民群众,使广大农民处于愚昧落后状态。这说明了辛亥革命同农民的关系:革命不关心农民(其“平均地权”的口号空洞无物),农民不理解革命。通过《阿Q正传》鲁迅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的问题,同时也批判了辛亥革命的错误:脱离人民群众。列宁也曾批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吸引广大群众的缺点。毛泽东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论升华: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农民,一要发动农民,二要改造农民阶级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样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并且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付诸实践,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几次土地革命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因此,农民死心塌地跟毛泽东干革命,再加上有先进理论的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终于取得胜利。

三、探究败因,综合概括

以鲁迅的文章为材料,以课堂讨论为手段,经过集体的努力,大家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了一个明确认识:脱离了对广大农民阶级的思想启蒙和动员,这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决定的,它天生害怕农民的彻底觉悟。同盟会章太炎的歪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就是一个铁证。这种歪论如何能发动农民?这是资产阶级本身劣根性所决定的。他们的阶级利益有与农民根本冲突的地方,所以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失败,忽视农民群众是其共同原因。而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忽视农民阶级的利益,没有农民群众的参与,任何革命都将一事无成。毛泽东断言: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是农民战争,只有代表工农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总结了晚清以来历次社会变革的经验教训,意识到中国要向现代化社会转变,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制,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彻底反对封建思想(他们相信只有国民精神的解放才会有社会的革新进化),而当务之急,要在传统文化的劣根上动手术,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的束缚。因此,中国开始了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实质上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总结与反思:“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理论的核心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只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这一教学问题上,我利用鲁迅的文章为教学资源,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历史学科中的难题,这是我在授课过程中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这一节课的尝试,我觉得效果还是很好的,可以一举三得。其一,从历史学科角度来说,学生可以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一个深刻的具体理解;其二,从语文学科角度来说,学生可以更透彻地理解鲁迅文章;其三,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当然也存在不足:如,学生表现不均衡,大部分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但也有个别学生成为“旁观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健全评价措施,注重每个环节对学生的量化评价。这种学科综合、学生合作解剖历史事件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好处的。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