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伊朗电影的人文关怀气息
——以《小鞋子》为例

2017-02-03 07:54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甘肃农业 2017年16期
关键词:基德关怀伊朗

(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浅谈伊朗电影的人文关怀气息
——以《小鞋子》为例

(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伊朗早期电影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问世,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伊朗电影凭借着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电影中蕴含的人文关怀脱颖而出,日渐获得广泛认可。文章以《小鞋子》为例分析电影《小鞋子》的感观、人文背景、创作主题这三个方面去分析伊朗电影的人文关怀气息,望对相关领域有所借鉴意义。

伊朗电影;《小鞋子》;人文关怀

一、伊朗电影概述

伊朗早期电影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新闻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到了20世纪30年代,伊朗第一部故事影片《阿比与拉比》问世,之后一直到二战结束都没有大的进展。20世纪50年代出品了电影《后悔的人》《最后的爱》《那吉王》《田野上的黄莺》《爱的窃贼》等。20世纪60年代,伊朗电影迅速发展,电影产业从国内市场扩展到近东,代表电影是《燕归巢》《砖头和镜子》等。到了70年代,电影题材趋于年轻化,主要代表作品有《奶牛》《一件小事》《陌生人与雾》《报告》《夜的继续》等。90年代是伊朗电影大爆发的时代,最注重的就是蕴含人文特色的《小鞋子》。之后,伊朗电影冲击国际市场,并逐步站稳脚跟。

二、电影《小鞋子》的概述与感观

(一)电影概述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步提升,伊朗电影频繁借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蕴藏的人文意识,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一部1999年的伊朗电影《小鞋子》是把西方电影意识和自己的民族传统结合的典范,值得去深入研究。《小鞋子》的另一个名称是《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是由马基德·马基迪执导的剧情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电影中包含了信仰、宽容、爱、和睦相处的性情,展现了贫穷生活与单纯和快乐之间的关系。

(二)定义人文关怀

“人文”[1]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原文是这样讲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根据《易经》的注释,可以理解为天文是指天道自然,而人文是指社会人伦,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古代治理国家已经意识到遵守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对统治国家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此合乎文明礼仪,也是重中之重。

总之,“人文”有人伦之意,所以就蕴含了精神教化的含义,体现了文雅的人类文明时代的特征,也是人性的概述。现代我们常说的“人文关怀”就是从“人文”的含义里面引申出来的,代表着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的一种肯定,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提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反映了人类自觉意识的提高。概括起来说,“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发展的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和尊重人。

从这些解释看来,拥有人文气息的电影是伟大的,它不仅仅是艺术的,并具有了比艺术更加深刻的东西,那就是对人性的思考。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伊朗电影是表现最为明显的一类。下面就著名伊朗电影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小鞋子》来予以浅谈,分析《小鞋子》所散发的人文主义气息。

(三)电影感观

影片于1999年1月22日在美国上映。平淡的环境,个性单纯的人物,线索单一的故事,但是观感并不枯燥艰涩。情绪的张力始终牵引着观众,在生活流的绵延中感动。贫穷的主题、贫穷的孩子,苦难窘境中的美好纯真,也许没有救赎,但却体现了人性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一种闪光的人性。

三、电影《小鞋子》的人文背景

(一)导演生平

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要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变革入手,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融合发展之路。

从一个导演的生平是最容易认识到其作品风格和所希望表达的思想的,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导演在他的创作中总是不自觉的带有自己的影子,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生命的感悟。马基德·马基迪的生活环境并不富裕,但是他自幼喜爱表演,12岁就加入了一个剧团。在马基德·马基迪17岁的时候,负责家里经济来源的父亲过世,他开始承担家里的重任,生活得魔力日后都变成了用它创作的灵感来源。

20世纪的80和90年代马基德·马基迪开始实验性的拍了一些电影,在他在1991年拍摄了第一部剧情片《手足情深》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五年后他执导的《父亲》也获得了较高的赞誉。1997年马基德·马基迪执导《小鞋子》入围奥斯卡,后期指导的《天堂的颜色》也备受好评。马基德·马基迪[2]在20世纪50年代末出生在德黑兰,他在当代的伊朗电影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1999年上映的作品《小鞋子》使得马基德·马基迪名声大噪,进军了世界市场,获得了奥斯卡的青睐。

从马基德的经历中,不难看出童年的生活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童年生活中他需要担负起家中众多人口的生存问题,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经济不宽裕的他留有遗憾与无法实现的梦想,但是也塑造了他坚强拼搏的个性。幼年在剧团的演出经历给了他最好的艺术气息,而且磨砺了他的艺术气质。

这些成长给他带来了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观,以及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思考。正是由于这些经历,马基德的作品大都取材儿童,用儿童的视野和体会认识柔化了贫穷与苦难的酸涩,多是表现“对人生的希望”这一主题。

(二)伊朗本土文化与人文关怀

1.伊朗的宗教信仰十分盛行。伊朗的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宗教信仰和电检制度这两方面上[3]。伊朗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真主阿拉被伊朗人民奉为最高的神,他注视着每个子民的行动。子民在生命结束后要接受阿拉的最终审判,因此不做昧良心的事是对自己的负责。这就使得伊朗文化里浸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电影也不例外。

2.更注重人文关怀和对自身文化的肯定。在伊朗的文化概念中,如果不是夫妻,男人永远不可能看到女人裸露的皮肤。因此,暴露和情色在伊朗电影中是永远不可能看到的。伊朗电影更注重人文关怀以及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赞美,含蓄而不暧昧,深情而不滥情,始终关注着人性的闪光点,关心伊朗人民的生活,关心伊朗社会的变化,其艺术生命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历史命运和日常生活之中。

(三)电影中体现的本土人文关怀特征

电影中很清晰地展现了大众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例如影片中父亲帮助清真寺砸糖块的片段,莎拉给爸爸端茶的时候却没有放糖,父亲便吩咐莎拉去拿糖。莎拉询问:“你有这么多糖”,父亲回答:“这些糖是清真寺的,不是我们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用自己的行动遵从着信仰,同时又以身作则的教育了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占有,否则会受神的惩罚。

除此之外,《小鞋子》的故事所竭力歌颂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关系所营造的童话般意境,并且宣扬和美化了伊朗本土文化。例如:哈里兄妹在换鞋过程中奔跑的画面充分展现了伊朗本土的民族风情,展现了导演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宣传本土文化的同时加深了电影的人文主题的表现。

再者,电影中,哈里虽然没有通过跑步赢得给妹妹鞋子的承诺而对着照相机泪流不止,但是导演却让我们看到了阿里爸爸放在自行车货架上的崭新的鞋子,这无疑是个美好的结局。导演把失望留给了孩子,却把希望留给了观众。巧妙的把社会矛盾化解成家庭矛盾并予以解决,歌颂了伟大的人民和本土文化,这种歌颂掩藏在影片深处,表现于无形之中,并不像某些主旋律电影有明显的主题,大张旗鼓地宣扬某个概念,影片未动,主题先行,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观众看到开头就猜想到结尾,而且都是大团圆,因此逐渐失去了观众,也失去了市场。

四、电影《小鞋子》的创作主题和刻画视角

(一)创作的主题是与儿童平视

儿童电影是当代伊朗电影的一个黄金品牌,从20世纪末开始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儿童电影,填补了世界儿童电影的空白。伊朗的优秀儿童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创新的是用儿童之眼来审视成人的世界,懂得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即“与儿童平视”的创作理念和理解意识。

“与儿童平视”就是让儿童与成人平等交流,了解各自的内心想法。导演马基德·马基迪坚持的认为:最好的儿童电影就是要表达他们所要传达的人生真谛。儿童相对于承认对生命更加热忱,儿童参与电影也会使得电影更加生动。导演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灵感,创作的《小鞋子》就充分利用了儿童内心世界单纯的效应,第一时间就抓住了观众的心。

电影中哈里知道家庭的困境,以为父母知道他们丢了鞋会非常生气。所以阿里做了一系列的事情掩护丢掉鞋子的事情,导致父亲、主任、同学误会自己。妹妹丢了鞋子只能穿着不合脚的哥哥的鞋子,妹妹一方面担心哥哥没有鞋子不能准时上课,所以飞奔回家还鞋子。另一方面,妹妹觉得鞋子太大有些羞愧,所以在站队的时候悄悄的抽回双脚。这就是孩子们的简单的世界,单纯、善良和美好,这种感情在物质聩乏的环境里显得更加温暖。

(二)导演善于捕捉儿童的心理活动

导演从一些属于孩子的细节上捕捉镜头,情节也是缓慢推进的,带领观众一起缓缓地体味细节带来的触动和感动。比如,妹妹因为穿着哥哥的鞋参加体育活动,感到羞耻,不敢把鞋子露出来。老师非常善良的化解了这一问题,妹妹开始展现出强大的自信。这一段剧情自然流露,细节刻画完美,把儿童的心理活动描绘的十分生动,打动人心。

五、结束语

电影《小鞋子》是马基德·马基迪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创作灵感,表达的是贫穷之外的另一种意境:孩子是如何去面对和理解贫穷的。《小鞋子》中虽然展现了贫富差距,但是着墨的重点在贫困生活下的人性光辉。导演在《小鞋子》里构筑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人和人之间是充满关爱、帮助和同情的。这部电影票房创下了记录,也赢得了较高的口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儿童题材的电影,值得我们去学习。

[1]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黄琳,杨尚鸿.绚烂与平淡——影片分析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3]向向,24GE.成长现场:电影中的童年和青春[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编辑:王骏杰)

张楠楠,1985年生,女,甘肃兰州人,三级文学编辑,主要从事编辑工作。

猜你喜欢
基德关怀伊朗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怪盗基德的密室
怪盗基德的密室
怪盗基德的密码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掉了一个